2016年12月07日 来源:来宾晚刊 作者:莫岑 莫崇贵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来宾讯(记者 莫岑 通讯员 莫崇贵)记者昨日从市公安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1.01”特大传销案件宣布破获,涉案人员达1000多人,涉案资金近2亿元。目前,警方已抓获36名传销人员,其中施某、宋某等13人被刑事拘留,3600多万元涉案资金被查封冻结。据民警介绍,“利诱”是不少人员受“蒙骗”的主要原因。

  日常工作获线索 指定来宾公安管辖

  据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支队长陈安军介绍,此次传销活动地点并不在来宾,而在上海与北海之间。早先,公安机关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条重要的传销案件线索,自治区公安厅于2015年11月2日将这条涉及上海、北海等地的传销案件指定由来宾市公安局管辖。今年1月1日,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对案件线索展开调查,发现施某、宋某等人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于是立即立案侦查,并将案件命名为“1.01”传销专案。

  为早日破案,市公安局抽调精干警力组成破案专班,全力查明涉嫌犯罪事实。在长达11个月的案件侦查中,专案民警持续往返于上海、北海等地侦查取证,最终摸清了该传销组织的运作模式、组织架构、犯罪手法、涉案规模等,基本锁定主要犯罪嫌疑人及关键银行账户,收网时机成熟。

  今年11月16日,公安部经侦局统一部署、自治区公安厅协调指挥,同时在北海、上海两地警方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市公安局调集警力70人,对“1.01”传销专案展开统一收网行动。民警在北海、上海抓获施某、宋某等犯罪嫌疑人36名,现场查获涉传申购单、网络图、电脑、笔记本、宣传书籍等涉传物证书证一批,查封冻结涉案资金3600多万元。

  经查,自2009年以来,以上海籍人员施某、宋某等人为首的传销犯罪团伙以“连锁经营”“北海一日游”等为名进行纯资本运作传销活动,不断发展人员作为自己的直接下线和间接下线人员,从中获取非法提成。该案涉案人员达1000多人,涉案金额近2亿元。

  先给好处做诱饵后引人上钩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加入传销组织办案民警告诉记者,这主要是为一个“利”字,即高额回报。民警称,传销组织有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把“新人”带到北海后,先对其制造“传销就是有钱”的假象,而且不允许其与当地人交谈,甚至电视都不给看。同时,传销头目给发展对象安排紧密的“洗脑课”,“新人”之间不许沟通交流。经过“洗脑”后,这些“新人”激情澎湃,满脑子都是“赚钱发财”的念头。

  据民警介绍,涉案传销人员年龄都在45岁以上,以临近退休人员居多。传销组织规定三种人不拉:一不拉当地人,二不拉公务员,三不拉学生。因为这些人容易让他们的传销本质暴露,而临近退休人员大都儿女不在身边,缺少关心,有钱,有时间,想找点事情来做。此外,传销头目很会打“感情牌”,把“新人”带到北海以后,让其吃好住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误以为传销人员是真心对自己好。其实,这只是传销人员拉人头好骗取钱财的手段。

  为升级“老总” 多人“被”传销

  办案民警向记者透露,传销人员基本上以亲戚和朋友为中心“拉人头”,赚取“人头费”。为达目的,传销人员先给发展目标一些好处,以赢得信任,让其失去防备。有的为达到“老总”级别,假借帮人买票去旅游等,用别人的身份证买下另一个“人头”;有的则利用家人的身份证买下“人头”,使这些人“被”成为传销人员。

  “按照规定,要发展成‘老总’,其下线三个人必须每人发展一人以上,如果有其中一人没有发展下线,他就自己掏钱买下这一个下线的份额,以达到升级的目的。”据民警介绍,“老总”分为一至四级,并成立“老总集团”,只有达到“老总”级别才能获得利益最大化,并享有自由活动权。目前被刑事拘留的传销人员都是四级以上。

  民警说,一旦被传销组织“洗脑”,就很难有机会与别人沟通交流,这是很多人“被”传销的原因之一。不过,要想辨别传销其实并不难,传销组织给人上课时有一套特定的模式,没有办公地点、没有产品、没有进行工商注册等,以纯资本进行运作。如果符合这些特点,基本可以确定是传销。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饭否否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