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1月03日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作者:尹华平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村民对联:“心系三农乐为群众办实事 情牵百姓利用荧屏传真情”

“心系三农乐为群众办实事,情牵百姓利用荧屏传真情”。在自治区政府提出为民办实事,实施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后,记者一次又一次地走进壮乡那一个个已经通广播电视节目的农户家中,看着那一幅幅贴在门前感人肺腑的对联和洋溢在农民兄弟脸上的笑容,真有种“幸福着他们的幸福”的心情。农民们看着清晰的电视节目,感受着党的关怀和温暖,形象地比喻说,村村通工程送给了我们一座多姿多彩的空中花园,透过这个花园我们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才知道自己生活还要加把油,坚定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至2005年11月12日,数字显示,全区已完成“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数16354个村点,占总任务数的102.12%,全区14个市和91个县(市、区)都完成或超额完成工程建设计划任务,并恢复2500多个“返盲”村通广播电视,占“返盲”总数的100%。在广袤的八桂大地上,壮乡苗寨、瑶山侗村,呈现出了“无处不飞花”的喜人景象。在这个空中花园里,所惠及的157万多户、706万多名农民兄弟从此成为了真正的“游客”。

为了建造这个“空中花园”,党和政府倾注了满腔的热忱。

2005年3月17日,在我区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攻坚时刻,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出席在我区召开的全国村村通广播电视现场会,并深入我区农村考察调研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在玉林市兴业县石南镇枫木村,他走进村民李祖斌的家,拿起电视遥控器搜索频道:“1、2、3……”当数到31套节目时,他高兴地对李祖斌说,电视频道多了,就相当于给你请来了一个老师,给你办了一所学校,给你送来了一个歌舞团,就能给你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增添信心和力量。

武鸣县双桥镇下渌村的村民韦成清,怎么也想不到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会来到他的农家小院,向他询问广播电视的收听收看情况。2005年9月10日,在韦成清家厅堂里,当曹伯纯得知这里的农民能收看到30多套电视节目时,脸上露出了微笑。他说,我们搞村村通,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电视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沟通农村与外界的联系,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让农民获取更多的信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权威点评:“广西经验在全国有引领作用”

2005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在我区召开全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现场会,出席会议的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说,广西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广西的经验在全国具有引领作用。

自治区村村通广播电视领导小组副组长、自治区广电局局长阳建国将我区的经验归结为:认识到位,各级党委、政府把这项民心工程提高到跟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工程一起来统筹考虑;领导到位,关键的时候讲关键的话,拍关键的板,做关键的事;资金到位,自治区、市、县三级的配套资金总量超额计划配套任务;措施到位,在责任落实、宣传发动、建章立制、检查监督等方面狠抓贯彻执行;管理到位,明确了建立健全村村通广播电视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工作目标、资源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管理、经费管理、制度建设、组织领导和时间安排等。再者是做法独特。2004年,我区成功整合了自治区、市、县三级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实现了自治区、市、县三贯通、全区垂直管理。实施光纤联网,把有线电视网络延伸到乡镇、村屯,实现自治区、市、县、乡镇、村屯五级贯通,使更多的农村群众看到了与城里同样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而且信号质量很好。

记者感言:以人为本,是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我区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一个亮点,就是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办工程。这里有一个数字令记者感动:2005年全国完成了对93926个新通电行政村和已通电50户以上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在全国的这个棋盘上,我区建设任务的份额就占了16014个,接近1/5!为了这1/5,为了全国这盘棋,为了打造广西新形象,我区的广电人采取超常的力度和工作措施,把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化为工作的动力,在奋战180天、奋战100天、奋战50天的多个战役中,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忘我工作,奏响了一曲气势如虹的美妙乐章。

在广播电视这个“空中花园”里,农民兄弟们自由地徜徉,一套套节目就如一幅幅美不胜收的风景,让他们大开眼界,大受裨益。农民们说,广播电视开通后,我们耳朵有听头,眼睛有看头,农闲有学头,生活有奔头。这质朴的语言,高度概括了村村通对于农村农业农民的巨大作用。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