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2月10日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作者:曾永联 卢大任 张华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彩灯闪烁,掌声雷动,由城厢镇大同村文艺队表演的快板《农村变城市》,把武鸣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启动仪式晚会推向高潮。这是1月21日晚,武鸣县在刚刚获得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的城厢镇大皇后村,举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活动启动仪式的一个镜头,来自各乡镇的农民演员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近年来,武鸣县坚持突出壮族特色文化,注重群众的广泛参与,大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全县先后修建16个乡镇文化站,300多个乡村(社区)活动场所,实施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举办了“三月三”歌圩、新创民歌大赛等活动。

  去年,该县尼达尼合唱团演唱的《壮家五色饭》、文化馆创作的壮族师公戏《丰收四季》等荣获了全国大赛的金奖;在南宁市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去年底,该县被列为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县。

  为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武鸣县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想群众之所想,迅速拉开了以“663文体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活动的序幕。“663文体工程”,即县里组织举办好6大盛会: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圩活动、9月新创民歌大赛、“泥土芬芳”文艺汇演(调演)、千人书画比赛、全民健身周活动及4年一次的全县体育运动会;各乡镇要负责“6个100”:建立健全100支业余文艺队、100家文体中心户,每年举办100场文艺演出、100场电影晚会、100场篮球比赛、100场棋牌比赛;全县各村委(社区)每个季度要组织“3个一场”:一场文艺演出,举办一场电影晚会,开展一场篮球比赛。

  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活动,为该县构建“和谐武鸣”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当晚文艺演出结束后,大皇后村农民覃立国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我们农民吃穿基本不愁了,就盼着能与城里人一样,文化活动丰富一些。县里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活动,想的跟我们真一样!”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