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9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周红梅 王天军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传来了好消息:今年1—8月,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24.66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8.6%。

  这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区不断完善社会和保障体系,推动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取得稳步健康发展的一个缩影。

  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8万

  十六大以来,我区各地和有关部门通过建立责任体系,制定配套政策,给予优惠和扶持,积极开辟就业门路,加强就业服务,组织实施“再就业援助行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目前,已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区的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

  据统计,2003年至2007年6月底,全区城镇共新增就业人数108.12万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都控制在4.5%以内;全区农村劳动力跨县转移就业总人数已突破400万人,年工资性收入突破200亿元,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

  全区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

  十六大以来,按照“市场机制决定、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督调控”的企业工资改革目标,我区逐步建立了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体系,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全面实施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十五”期间先后三次调整全区最低工资标准,两次发布全区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二是有计划分步推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等城市向社会发布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

  在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企业内部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基本实现了由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自主确定。

  2006年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了18064元,比2002年增加7290元,职工工资水平增长呈现出一个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的良性增长态势。

  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十六大以来,全区以深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为重点,社会保障体系制度不断完善,保障范围逐步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规范整顿工作稳步推进,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体系全面建立,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社会化水平显著提高。

  至2007年6月底,全区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五险”的人数分别达到了309.33万人、317.8万人、220.09万人、174.34万人和157.52万人,分别比2002年底增加了52.18万人、116.82万人、4.56万人、57.08万人、50.74万人。“五险”基金收支总规模达到119.18亿元,比2002年增加10多亿;基金结余也由2002年底的47.54亿元增加到2007年6月底的162.18亿元,极大地增强了社会保险的支撑能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