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11日 来源:当代生活报 作者:胡玲玲/文 何学俏/图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遗憾之处:

  化石发掘地被毁影响后期研究

  黄超林参与了2000年的亚洲象化石发掘工作。回想当时,他觉得多少有些遗憾,“那是在浦北县乐民镇莫村石山一个裂隙洞穴,当地村民炸山取石的时候,发现了骨头,虽说村民意识高了,马上报告了当地政府,但是由于前期的炸药作用,不少化石材料被人为破坏了。”

  这给修复工作带来不小的困难,“不过还好,这具亚洲象化石材料很幸运地保存了下来。”黄超林告诉记者,广西的土壤是酸性的,骨骼之类埋在土里很容易被腐蚀。但这具亚洲象化石很幸运,因为洞里覆盖物作用,得以保存得比较完整。

  黄超林还告诉记者,至于为什么这个裂隙洞穴里会有大量动物化石,据专家推测,可能是这些动物由高处悬崖坠落下来导致的。

  至于为什么这具亚洲象的骨头颜色会呈现黑褐色,谢绍文分析,这与化石所在地层及洞穴中覆盖物有关。“你别小看地质中所含的矿物质,不一样的矿物质渗透到骨骼中,这些骨骼化石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黄超林表示,自己曾看到到红色、蓝色甚至是粉红色的动物化石。

  前年,黄超林再次去到浦北考察当地的洞穴,看到莫村石山已经被夷为平地,“很可惜,光对生物化石进行研究复原只是一个环节,最好还能就这些古生物生存的地质及环境进行后期研究,但现在看来,不可能了。”

  小知识

  1.亚洲象

  亚洲象是亚洲大陆现存最大的动物,也是当今世界体型第二大的陆地动物(仅次于非洲象)。一般身高约2.9米(最高记录3.3米),重可达6吨。亚洲象属今天只有一种,一共包括4个亚种,印度象、锡兰象、苏门答腊象、婆罗洲侏儒象,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它被列入《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濒危物种之一的动物,也是我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亚洲象鼻端有一个指状突起,雌象没有象牙,即使是雄象也有一半没有象牙或象牙很小,耳朵比较小、圆,头骨有两个突起,背拱起。性情温和憨厚,比较容易驯服,主食竹笋、嫩叶、野芭蕉和棕叶芦等。

  2. 晚更新世(更新世晚期)

  晚更新世也称上更新世,年代测定为126000年(±5000年)至10000年,是第四纪中更新世的最后阶段,之后全新世开始。晚更新世大部分时期,冰川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宰。而许多巨型动物在此期间灭绝,并且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全新世。此外,现代人类物种淘汰了其他人类物种。在晚更新世人类传播的足迹到达世界各大洲 ,除南极洲以外。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