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桐社区文艺队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四月八”农具节排练舞蹈。冼敏 摄
2013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授予隆安县“中国‘那’文化之乡”称号。这块沉甸甸的牌匾,积淀着该县源远流长的“那”文化历史,寄托着40万隆安人民对“那”文化传承、发扬的渴望。
长期以来,隆安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整体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农耕舞蹈传承非遗文化
近日,记者来到那桐镇那桐村,来自那桐社区的几十名中老年妇女文艺队员,正在那桐村剧场里为即将到来的“四月八”农具节进行排练。她们在颇具特色的壮民族风情的配乐声中,手持大铲、稻草、簸箕等道具,跳起“那之韵”“构盘斗”“四月八”等舞蹈。这一支支舞蹈都是根据农耕生产的过程进行演绎,并且都是自编自导自演而成。
今年“四月八”农具节的负责人是那桐社区居委会主任卢祥文。他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第十九代传承人,是隆安县唯一一个自治区级名录项目传承人。卢祥文说,那桐镇是那文化的原始发源地,该镇就有100多个“那”字头的地名。
“农耕生产离不开农具,‘四月八’农具节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大瑰宝,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卢祥文告诉记者,祭拜农具习俗,应该说是古代稻作农具祭祀的延续,它是右江流域的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活稻作习俗中形成的以娱神为内容的,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祭祀活动,含有历史宗教、民俗、艺术、商贸等诸多文化内容的流传民间文化活动。因此,作为传承人,他正在不断努力挖掘非遗项目最有特色、最有文化精神的内涵,更多地做传承工作。
整体推进非遗保护工作
隆安县文化馆馆长韦蔚兰告诉记者,该县的非遗名录项目,其渊源大多与“那”文化相关。目前该县共有31个项目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那桐壮族农具节”“红良打铁技艺”“壮族亥日”和“稻神祭”(芒那节),都与该县“四月八”农具节相关。
韦蔚兰说,隆安县共有“雁江粉利制作技艺”“更望湖壮族歌圩”等11个项目列入市级代表性名录,其中,“那桐壮族农具节”已于去年向国家级代表名录申报,并通过了文化部的初审。现在该县已经创作出独具“那”文化特色的优秀节目,如舞蹈《那地娅》《佛手莲花舞》《石铲祭》,音乐《神奇的稻乡》《四月八》《那地方》等。
“我们每年的4月至9月,都有‘那’文化的民俗节日。”该县文广体局副局长黄涛说,该县每年都举办“那”文化旅游节,它已经是该县较为重大影响力的节庆民俗节,是向外人展示隆安独具“那”文化特色的节日,促进了全县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黄涛告诉记者,为了让世人更多地了解隆安,促进招商引资发展县域经济,该县还将新建“那”文化展示馆。增加非遗专干人员,充实壮大非遗保护工作队伍。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日等重大节日,开展文化遗产成果展示、文艺展演等系列宣传活动。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崇左试水打造中国与东盟家居产业基地
崇左市并不盛产红木,但红木却让崇左“红”起来。去崇左的游客看什么?除了到友谊关、德天瀑布及到越南旅游外,冲着红木去的游客也不少。 【详细】
隆安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助推园区建设
围绕着隆安县委提出的“工业强县、产业富民”战略措施,近年来,县领导干部紧紧围绕作风建设,着力开展纠风、执行能力、行政审批、项目服务“四个攻坚战”活动,深入园区、深入项目一线开展服务活动,为企业解决难题,不断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详细】
“美丽中国·寻找最美城镇”报道活动启动 柳州等76个城镇候选
“美丽中国·寻找最美城镇”大型新媒体报道活动23日在京启动。活动将通过实地调研采访与主题论坛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我国近年来城镇化进程中的最美风景线。 【详细】
“2014年‘中国旅游日’广西分会场暨2014广西美丽乡村游·忻城薰衣草节”5月17日至25日在忻城县举办
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组织开展2014年“中国旅游日”活动的通知精神,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来宾市政府决定:5月17日至25日,在忻城县举办“2014年‘中国旅游日’广西分会场暨2014广西美丽乡村游·忻城薰衣草节”活动。 【详细】
第七届中国百色乐业国际山地户外挑战赛闭幕 拓乐探险队第六次夺冠
4月24日晚,第七届中国·百色乐业“大石围天坑”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暨全国攀岩分站赛(乐业站)圆满闭幕。在连续三天161公里高强度的挑战赛中,26支国际顶尖户外队参与了越野跑、山地车、暗河穿越、溜索、皮划艇、水上荡绳等比赛项目,比赛线路贯穿谭家洞、龙盘天池、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