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27日 来源:南国早报 作者:李俭芹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柳州一女士感染颚口线虫染上“怪病”,引起网友猜想和担忧。专家教你识别“线虫”的前世今生

  柳州女子覃女士吃了冰镇黄鳝后,染上“怪病”,常常发烧、头痛,皮肤下有移动肿块。原来,覃女士的“怪病”是因为感染了黄鳝体内的寄生虫——颚口线虫,7年未能治愈。该报道刊发后,引起市民猜测和担忧,网上更是疯传南宁市场上的黄鳝“已全部中招”。8月26日,记者向自治区及南宁市两级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了解到,由于人感染颚口线虫还没有特效药,所以市民还得以预防为主

  专家“解剖”颚口线虫

  记者:颚口线虫一般寄生在什么物种身上

  自治区疾控寄生虫防制所专家:剑水蚤是颚口线虫的第一宿主;淡水鱼、黄鳝、泥鳅等吞食剑水蚤后,成为颚口线虫的第二宿主;猫、狗等哺乳动物在吞食了淡水鱼、黄鳝、泥鳅后,成为颚口线虫的终宿主。

  记者:人食用了感染颚口线虫的各级宿主,都会感染颚口线虫吗

  专家:不是。一般情况下,人只有在吞食了含有第三期幼虫的宿主时,才会出现临床症状。按照颚口线虫的生长发育规律,第三期幼虫一般寄生于第二宿主体内,如淡水鱼、黄鳝、泥鳅等104种生物。

  人感染颚口线虫无特效药

  自治区疾控寄生虫防制所相关专家称,第三期幼虫在进入人体后,不发育,但3~4周后,会发病,颚口线虫分泌毒素,给人体造成不适。颚口线虫在人体内移行的部位差异可分为皮肤型和内脏型病症。皮肤型的临床表现是,在皮下组织引起脓肿,就如覃女士身上出现的拳头大的肿块,并进行移动。内脏型的病症要看进入的是哪个内脏,各内脏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专家称,由于目前还没有特效药,治疗的方式一般是根据幼虫所在的部位进行手术摘除,但有些部位做手术难度太大,只能服药治疗,“从临床来看,阿苯达唑、噻苯咪唑等对该病有一定疗效”。

  颚口线虫仍处监控盲区

  广西素有吃生食的爱好,一些偏远农村甚至流传着“生吃黄鳝治百病”的说法,但在疾病防控领域,对颚口线虫的监控仍存盲区。南宁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称,由于颚口线虫不属于法定传染病,因此,发病人群一般在医院就诊,但不用向疾控部门报告。

  截至目前,南宁市疾控部门还没有接到类似的病例报告,自治区疾控部门接到几例颚口线虫患者检测,但没有详细统计数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覃女士类似,有些患者自称吃过鱼生,有些患者无法确定自己是吃何种肉类感染的。

  专家提醒市民,想要远离颚口线虫,需忌食全生或半生的熟鱼类、禽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肉品。对可能感染的食物,一定要加热。此外,还需重视饮水干净,尽量避免猫狗等牲畜污染水源。

  对于网友疯传南宁市面黄鳝全中招一事,南宁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该说法不靠谱,因为是否感染,需用检测数据来说话。目前,并未有数据说明此问题,因此,他提醒市民不必恐慌和担忧。专家也提醒,市民在食用各类肉质品时,只要烹制过程中完全熟透,是可以避免感染颚口线虫的。

  颚口线虫寄生宿主食物链

  颚口线虫

  第一宿主:剑水蚤天食颚口线虫,颚口线虫在剑水蚤体内生长发育成第二期幼虫。

  第二宿主:淡水鱼黄鳝泥鳅等104种生物吞食剑水蚤,颚口线虫幼虫在淡水鱼等生物体内生长发育成第三期幼虫。也称为准续宿主。

  终宿主:猫狗等17种动物吞食淡水鱼等第二宿主,颚口线虫幼虫在猫狗等动物体内生长发育为成虫。成虫在胃内形成特殊的瘤块,并在瘤块中筑巢产卵。

  颚口线虫生长发育过程

  第一期幼虫:虫卵随疑为宿主粪便排出,7天后孵出颚口线虫幼虫。

  第二期幼虫:幼虫被第一宿主剑水蚤吞食后,7~10天发育成第二期颚口线虫幼虫。

  第三期幼虫:剑水蚤被第二宿主淡水鱼等吞食,1个月后发育成第三期颚口线虫幼虫。

  成虫:当猫狗等吞食第二宿主淡水鱼等生物后,颚口线虫幼虫渐渐成熟,并在宿主胃壁形成特殊的瘤块,繁殖下一代。(记者 李俭芹)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