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权考上了清华大学!我们村出了个名牌大学生啰!”近日,黄玉权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喜讯传来,他的家乡宁明县桐棉镇那却村六留屯,这个边远平静的小山村顿时沸腾起来,人们纷纷奔走相告。在今年的高考中,19岁的黄玉权以总分677分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录取。
从山旮旯到清华园,黄玉权创造了奇迹。在黄玉权赴清华大学就读前夕,我们采访了黄玉权和他的父母。
清华学子出身寒门
桐棉镇是宁明县最边远的乡镇之一,与越南仅一山之隔,而六留屯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小山村,有30户村民110余人口。
1995年6月,黄玉权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边远的村子里,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祖父黄民光、祖母黄美英都没有上过学。父亲黄若飞今年45岁,初中未毕业就因家境贫寒辍学回家务农。母亲黄美花今年42岁,小学毕业后同样因家境贫寒而无法继续学业。
黄若飞生育有一对儿女,女儿叫黄玉荣,儿子叫黄玉权。在地处偏远、发展落后的六留屯,通过读书跳出“农门”也许是孩子们最好的出路。为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黄若飞在儿女还小的时候就送他们到桐棉镇中心小学求学,并鼓励孩子们,这是桐棉最好的学校,你们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来走进更高的学府。从此,两个孩子的心里就有了一个争取读最好学校的理想。姐弟俩在桐棉中学读书时,学习都非常用功,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后来,姐姐考上了区内一所高校,黄玉权初中毕业时也以优异的成绩被武鸣高中录取。
倾力支持孩子考大学
黄玉权的家庭条件本来不算好,自从他上高中后,家里的经济压力就更大了。2011年夏天,由于连降暴雨,村里发生了山体滑坡,黄玉权家的房子被泥土掩埋了。父亲只好四处借钱到桐棉社区买了块地皮来建房子。可备好料后,已经没有多余的钱雇请建筑工人了,父母亲就自己动手一块砖一把浆地忙起来。房子建起来后,家里也没钱装修,更不用说添置像样的家具和电器了。
为了支持黄玉权考大学,年过七旬且体弱的祖父、祖母亲自上山砍竹子,编织鸡笼拿到集市上去买,赚钱供孙子读书。父母亲则白天上山采松脂和种田地,晚上做衣柜、床架、桌椅等物品出售以补贴家用。为了黄玉权,全家人省吃俭用,过着十分清贫的日子。平时穿的都是半新旧的或已打补丁的衣服,吃的是自家种的蔬菜和粮食,逢年过节或孩子放假回家才舍得买鱼买肉加菜。由于生活的艰苦,刚40岁出头的父母,看起来已像年过半百的老人一样。黄玉权深知家人的用心良苦,所以学习更加刻苦认真,并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他说,如果不努力,万一考不上再复读,父母的血汗钱就花得冤枉了。贫穷不失凌云志“贫困,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带来苦难的同时,也磨砺了人的意志,使人更加坚强,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积极地面对人生。”桐棉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说,尽管黄玉权贫困的家庭让他的求学之路异常艰难,但他在贫困中不失凌云之志,刻苦学习,实现了自己的目标,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希望通过他的亲身经历,能给其他的贫困学子们一些启迪。
桐棉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黄日扶说:“山里娃也能走进清华大门,说明在我们中小学打基础的学子,只要经过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理想的。”
“有人见我们一家人整天忙忙碌碌,但住的、用的、穿的、吃的都比别人差,说我们吃苦受难供孩子读书,自己却不知道享受。这十几年来,我们虽然穷,但过得好开心,我们为养育了两个争气的子女感到骄傲。”黄玉权的父亲黄若飞说。
黄玉权的母亲黄美花告诉笔者,虽然她没有机会读书,但自己的梦想一直寄托在子女身上。黄玉权自从读小学后,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平时很少贪玩,他的小学班主任卢淑兰、初中班主任黄燕灵经常夸他听话,学习勤奋。她和丈夫暗下决心,就是再穷再苦,也要把子女培养成才。当得知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后,想到儿子为家庭、为家乡争了光,自己也觉得很光荣、很欣慰。有志者事竟成
虽然降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但黄玉权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挑战命运,做生活的强者。在接受采访时,黄玉权说:“一个人要想成功,天赋固然不可缺少,但后天的努力勤奋更重要。”他到武鸣高中读书后,一直将报考清华大学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决定人生。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从小就养成的,会受益终生。”黄玉权说,学习靠自觉,习惯成自然。什么时间该做作业,什么时间该玩,这都有个要求。一天学习也很累,休息的时候就和同学们打打牌,聊聊天。但只顾贪玩,忘记学习,成绩从哪儿来平时,他总是早睡早起。每天起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复读机,反复播放英语磁带,来提高英文听力水平。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读一读专业书籍,或看一些小说杂志以此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同时,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书读多了,知识自然会丰富起来。某一科考得差时,他也不气馁,下决心下次补上。他时刻牢记老师的话:“成绩没有永远第一,只要自己努力,随时都会赶上或反超。”他知道,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离不开同学们的无私帮助,也离不开家长的辛勤付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黄玉权饱尝求学之路的酸甜苦辣,终于闻到了梅花的芳香。今年高考,他以总分高出录取线被清华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录取,成为目前桐棉镇入读清华大学第一人。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王玉芳: 大山里一颗闪亮的星
大石山里有这么一个人,《广西卫视》曾报道过他,百色电台报道过他,报纸宣传过他。他不是明星,却是当地百姓心中最闪亮的星。 【详细】
受伤蟒蛇重回十万大山
“咝咝……”一条蟒蛇吐着信子,观察一阵后,迅速钻入河水中。8月14日,一条在台风中受伤的蟒蛇,在上思县林业局工作人员的呵护下,伤愈后重返十万大山。 【详细】
吴天来:大山深处追梦人
他本是当地致富能人,上世纪90年代便拥有百万家产;他拿出自家积蓄给村民修路,背债也要帮助乡亲致富;他以思变、进取、勤劳的秉性演绎了不平凡的人生,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他就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模范、百色市凌云县泗城镇陇雅村党总支部书记-- 【详细】
乡村教师杨旭丽:大山深处盛开的美丽山茶花
在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西腰小学的一间教室里,一位老师正在跟学生们一同跳着侗族风情的课间操,仿佛是一朵山茶花,给这个烟雨蒙蒙的三月带来了一抹明亮的色彩。她,就是乐江乡西腰小学的教师杨旭丽。从1996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杨旭丽扎根在偏远山区——— 乐江乡地宝片 【详细】
陈永花:温暖大山的那缕烛光
一个陡坡、两个陡坡……从上林县西燕镇云灵村出发,驱车在蜿蜒颠簸的山路上,大约20分钟之后,便来到了该村弄望庄的良望教学点。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