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0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 谌贻照 通讯员 吴练勋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1月1日,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古城的群众进行古风巡城。今年元旦假日,该县共接待游客1.8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115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27%。龚普康/摄 

  1月1日,新年第一天,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冠小屯的鼓楼坪上,全村老少与游客一起唱着耶歌、跳起芦笙舞、品尝侗家美食,欢乐的歌声在古老的山寨久久回荡。游客们陶醉于场面热烈的百家宴,大家举杯把盏,传颂着好消息——三江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

  加大投入,提升侗乡文化品位

  元旦期间,记者走进4A级大侗寨景区,看到位于浔江边的侗族博物馆建筑群正在进行主体木构施工。总投资5.5亿元的侗族博物馆已经完成投资2.5亿元。

  几年来,三江先后加大投入改建多耶广场、新建世界最长的廊桥“三江风雨桥”和世界最大单体木构建筑侗乡“鸟巢”,打造侗族月亮街和文化碑廊,提升侗乡文化品位。同时投入专项资金扩建图书馆和文化馆综合大楼,配套投入500多万元新建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投入600多万元建设23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如今,县、乡(镇)、村三级侗乡文化网络基本形成,村村建起了文化活动室,百里侗乡形成了以县直文化单位为龙头、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枢纽、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生态庭院文化户多功能文体活动室为补充的多层次社会文化网络。

  三江的文化产业已经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侗乡鸟巢运作的“日日演”大型侗族歌舞剧实景演出《坐妹》已成为三江文化产业的一大品牌,自2011年至今已演出1200余场次,产值上亿元。

  挖掘积淀,彰显民族文化特色

  2014年12月31日,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乡平溪村举行侗族刺绣大赛,侗族妇女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侗族刺绣是三江重要的民族文化品牌,产品远销国内外。

  三江重视民族文化积淀的发掘,并培育成特色产业。2014年,该县专门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侗族农民画、侗族刺绣、侗族木结构艺术品等民间文化进行收集整理。该县的特色文化产品代表广西连续参加了3届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会。该县还挖掘了抢花炮、打油茶、侗族“腊也”(百家宴)、侗绣等一批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了侗族大歌传承基地、侗族木结构建筑技艺传承基地、侗族农民画传承基地、侗绣基地。“侗族大歌”“侗族木结构建筑技艺”和“侗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3年5月3日,“和里三王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县“国保”级单位继程阳永济桥、岜团桥、马胖鼓楼后达到4处。目前,该县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2项,县城有吉尼斯世界纪录点2处。

  丰富内涵,叫响旅游文化品牌

  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开通当天,三江非凡国旅总经理徐赤收到了一份大礼:100名香港游客已与他约定今年大年初一、初二乘坐高铁动车到三江侗乡过年,深度体验侗寨“偷亲回门”的奇特婚俗。

  三江多样性的民族文化成为该县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原生内核”。该县鼓励群众举办吸引游客的传统节日,推出了“中国(柳州·三江)侗族多耶节”“茶文化节”等一系列节庆,在节庆期间组织歌咏比赛、文艺汇演、侗族大歌比赛、芦笙比赛等大型活动,营造浓郁的节日气氛。如今多耶节、斗牛节、花炮节成为三江的节庆品牌。目前,全县已形成业余文艺队206支、山歌队109支、龙舟队12支、龙狮队17支、芦笙队125支、侗族大歌队30支,年观众人数达200多万人次,侗乡人民开始畅享“文化软实力”带来的各种利好。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