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饰被火烧后变成黑色,但经过蒸煮和专业打磨后,就会变亮。
在家制银饰时,侯凤贵将银或做“配角”用的铜“火化”。
侯凤贵用一根特制的铜管,不间断地吹火煅烧银饰接口,以此方法将有接口的银饰焊接为一个天衣无缝的整体。
▲在手镯上打洞,以便镶嵌。
▲瑶族同胞常用的银饰包括这些银制的梳子、手镯、腰带、耳环和戒指等。
瑶族姑娘在佩戴银饰时,并无指定数量。一般情况下,佩戴越多,越显大气、美观和富裕。
瑶族姑娘在穿好瑶族服装和佩戴上银饰后,显得格外漂亮。
几十年来,除农忙时节和在家打造外,侯凤贵还要挑着工具走村入户,帮瑶族同胞制作银饰。
在龙胜,一提到“银匠”二字,侯凤贵总会首当其冲地被人提及。
今年45岁的侯凤贵是龙胜泗水乡潘内村人。他家三代祖传制器之术,尤其是制作瑶族首饰颇有心得,更具特色。
侯凤贵已是第三代传人了。他9岁就给父亲当帮手,12岁正式跟父学艺。
或许是手把手言传身教的原因,仅4年侯凤贵就学得了一手好手艺,16岁就成为家中子承父业的银匠师傅。之后,他在家或走村入户帮瑶族同胞打制银饰。
红瑶的银饰主要有手镯、耳环、腰带、梳子、胸牌、银帽、戒指、雕花等几种。制作银饰大致要经过化银、锻打、成型、雕刻、焊接、清洗等工艺流程。先将银料熔化,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等零件,之后依据所要求的花样打制出精美纹样,再焊接或编织成型,蒸煮后再用布擦至发亮即告完成。
长达40年的制银过程中,侯凤贵觉得最难把握的是焊接与雕刻。焊接时要掌握好火候,火过大或过小都会让前期的制作功亏一篑。而且手也不能抖,靠的是手力和眼力。雕刻时全凭手上的感觉,用力过大容易将银片錾通,力道不够又不能将纹理的层次感突显。
“银器制作磨炼身心,要有耐心,完成一件好的银器需要几天或几个月。”回忆起学艺时光,侯凤贵感触很深。
从事手工制作银饰几十年,无论是选料、熔化、锻打,还是打磨、雕刻、焊接、清洗等工序,侯凤贵都极力做到精益求精。
聊起效果,侯凤贵滔滔不绝。他说,如果银子的纯度不够,要想办法去杂质,这样才会光滑、明亮。
“在龙胜,大部分瑶族银饰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它有瑶族独特的纹路和风格,那些复杂、灵活的图案是有灵魂的。”在侯凤贵眼里,每件作品都是机械难以取代的,因为“这其中有生活的印记,有瑶族同胞独有的习惯,大家都喜欢手工打造的”。
每逢嫁女或其他重大节庆,瑶族同胞都喜欢穿戴瑶族服装,配上瑶族银饰。“这是一种传统,且会代代相传。”侯凤贵说。
谈到未来,侯凤贵略带感慨。他说,手工银饰不仅是首饰,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为了这门手艺不致消失,他将去寻找一个有缘之人,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龙胜:打造“指尖服务”新模式
“我妈年满60岁了,请问如何办理养老待遇领取手续?”6月2日,龙胜各族自治县江底乡一村民用微信在该乡政府微信平台上留言问道。 【详细】
[龙胜县]易地扶贫搬迁选址重生态 安置更灵活
“龙胜的贫困人口大都居住在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区位重要、自然条件恶劣地区。所以我们扶贫生态移民更注重因地制宜。”龙胜各族自治县扶贫办负责人5月初向记者介绍,去年以来,这个县认真总结了易地扶贫搬迁成功经验,使扶贫生态移民得以顺利展开。 【详细】
龙胜大寨村:一个被旅游改变的村子
5月的龙脊已是绿色盎然。走在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的旅游通道上,随时都可以见到背着旅行包的不同肤色的游客。就是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彻底改变了这个地处偏远的小山村。“如果不是开发搞旅游,我们村子至今还脱不了贫呢。”大寨村地处桂北山区的高山和半高山 【详细】
龙胜:“惠民政策微电影”受欢迎
“惠民政策通过加工拍成微电影播放出来,不仅很直观,而且非常有吸引力,这样的宣传方式真好。”5月4日,龙胜各族自治县江底乡龙塘村群众王正明乐滋滋地说。 【详细】
龙胜:民族风情引客游
5月3日,在享有“天下第一长发村”美誉的龙脊黄洛瑶寨,中外游客在欣赏和体验红瑶传统歌舞联欢活动。“五一”小长假期间,龙胜各族自治县主推生态民族风情游,让游客在村村寨寨中感受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畅享欢乐的假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