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标语村”的房屋历经百年风雨,但至今保存完整。
在东寨村一座房屋里,标语就像对联,书写工整,清晰可见。
在一座房屋的外墙上,写着硕大的一句标语。
东寨村位于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一座青山之下,被称为“中国标语第一村”,每家每户的内外墙,都写有各类“红色标语”,场景壮观。
来到东寨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是一个瑶族同胞集中居住之地,全村400户,约1600人。房屋全是清一色的泥砖与青瓦结构,规划得有条不紊。村道,以鹅卵石铺设为主,石板为辅,至今保存完整。
相传,村里的祖先为躲避战乱,在600多年前从湖南逃难,途经兴安迁徙而来,他们沿漓江而下,最后找寻到这块风水宝地定居下来。他们大力发展农业,挣得一些钱,在上世纪20年代,村里统一规划,自建了一个新村。战争年代,因地处偏僻,全村避免劫难,完整保存。
逃避了战乱,全村常存谢恩之心。在上世纪50年代末,得到上级“思想宣传队”的帮助,全村齐上阵写标语。今年84岁的村民蒙天友,就曾参与其中。他回忆说,村上能写的地方都写上标语,红墙用白色写,白粉墙就用红色来写。笔是用黄茅草制作成的。油漆用完了,就拿深色泥巴拌水代替。必须爬上长楼梯书写,否则全身都会沾上油漆。
历经半世纪的风雨飘摇,东寨村的标语,依然清晰可见。
标语遍布房屋的各个角落,有的在外墙,有的在大门两侧,有的在前厅,甚至有的香火台上都写满了标语。大的字有1米宽,小的字也有巴掌大;有的满满地占据了整幅墙面,有的从巷头一直写到巷尾;有用庄重的宋体字写的,也有毛主席手迹版的。
这些标语以口号类和语录类两大“红色标语”为主,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革命种田,靠革命翻身;语录类的主要写在客厅的四壁,摘录了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中的名句。
走进东寨村,仿佛来到一个标语的世界。可村主任石小发介绍说,他们村建村近百年来,房屋保存甚好,标语更是一道风景。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恭城县]以生态建设方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全国典范纪实
近年来,恭城坚持“生态立县”战略,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环境治理机制,以最少的投入,争取综合效益最大化,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家园,走出了一条后发展地区以生态建设方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新路,先后获得“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生态 【详细】
[恭城县]四千农民工 传技走四方
栗木镇40多名采矿技术员走出国门,来到南非、缅甸、越南等国传授采矿技术,深受当地人好评;龙虎乡10余名农民技术能手,应聘到湖南江永、道县等地,指导沙田柚优果栽培4000多亩,培训人员2400多人次,在湖南的许多乡村留下了足迹 【详细】
恭城瑶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1990年9月28日恭城瑶族自治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1990年12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1996年3月29日恭城瑶族自治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修正 【详细】
[恭城县]多措并举推进家庭服务业发展
“喂!老公,我的育婴员培训考试顺利过关了,估计下个月可以拿到上岗证啦!拿到证后,我马上到深圳你那里,找份月嫂工作。”日前,参加全县第3期育婴员培训的林姐得知自己考试通过后,兴奋地把这消息告诉了远在广东深圳的丈夫。林姐是下岗工人,由于没有技术,很难找工作 【详细】
[恭城县]政策扶持到位 农民返乡创业
日前,走进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乡三新桥返乡农民工陈奎彰的蔬菜基地,连片150多亩的蔬菜大棚,满眼是丰收的景象:枝叶繁茂的辣椒树,白花点缀,粗壮的枝条上硕果累累。蔬菜大棚里还种有茄子、青瓜等多种蔬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