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21日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河池日报记者 覃楚芳 实习生 陈婕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玉海龙在比赛中

 

  玉海龙(前左二)正在测试叉车。

 

  图为玉海龙(左一)和队友夺冠

  9月14日,人社部在京召开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总结会暨第2届中国青年技能夏令营开营仪式,向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的获奖选手及技术专家团队颁发了奖金。

  金牌选手的领奖台上,有一个叫玉海龙的宜州籍90后小伙。此刻,他无比激动。

  今年8月11日至16日,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在巴西圣保罗举行,我国派出32名参赛选手参加29个项目的比赛,取得5金6银3铜和12个优胜奖的成绩。中国2011年首次参与此项赛事,今年是中国队参赛以来首次夺得金牌,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这里缔造传奇的有玉海龙,他和两名队友制造的电动叉车,获得制造团队项目金牌。这是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50个项目中唯一一个3人团队项目,其难度最大,奖牌含金量最高。

  对于这块金牌,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团长、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这样评价:“这和奥运会上许海峰射下‘第一金’意义几乎一样!”

  用13个半小时    农门弟子书写世界传奇

  1990年,玉海龙出生于宜州市北山镇波串村拉奋屯。2013年7月,玉海龙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进入中航工业成飞工作,成为一名设计员。

  “完全没有想到!太意外了!没想到这么快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赛事已过去一个月了,回想起那一刻,玉海龙犹感到意外。他的偶像是羽毛球王子林丹,梦想着有一天能像林丹一样为国争光。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技能界奥林匹克”,创办于1950年,每两年举行一次。其竞技水平代表了各领域职业技能发展的国际水准,是全世界22岁(团队项目25岁)以下青年人展示职业技能水平的最高舞台。

  玉海龙和中航工业导弹院的林春泷、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钟世雄,三人组团代表国家挑战制造团队项目。这是大赛中难度最大的比赛项目,共有12个国家36名选手参赛,有日本、韩国等制造强国在逐鹿。

  按照主办方规定,比赛时间为8月12日到14日。一天7小时一共21小时。

  这样高规格、高难度的赛事,玉海龙三人都是第一次参加。

  他们很紧张,比赛前期,整个团队动作速度比对手慢了半拍。

  最要命的是,比赛到一半,钢丝绳断了!

  尽管在国内集训期间,他们进行了无数次演练,对电动叉车的参赛方案前后经过了20多次的修改完善。由于提升传动机构安装的误差,被叉子卡住,钢丝绳拉断了。

  玉海龙是这个三人团队的团长,又是主要负责此次比赛项目的图纸设计、性能测试,电路设计等工作。他马上沉静下来,与两名队友立即启用赛前就做好的各类突发情况的预案,重新安装提升传动机构,更换新的钢丝绳。

  重新装配花了不少时间,他们比别的队更落后了。

  他们平复了紧张的心情,坚持标准,不图速度,追求精度。而且在后期,在保证质量前提下,他们在速度上也很快稳住了节奏,逐渐赶上并超过了对手。最终他们用了13个半小时完成了项目,比比赛规定时间提前7个半小时完成。

  “金牌,中国!”当宣布制造团队项目结果时,沸腾了全世界!虽然比赛中有“插曲”,但是他们的综合分还是领先了。

  那一刻,是万众振奋的时刻,是载入史册的时刻。中国实现了金牌零突破!

  “我们终于为国争光了!”玉海龙三人披着国旗,全场奔跑,高声呼喊,热泪盈眶!

  中国夺得制造团队项目冠军的消息传开,引发国际高度关注,西方媒体纷纷发声。英国一家媒体说:“中国追赶世界制造强国的速度,已经让西方制造业强国感觉到了压力,中国选手的精彩表现正预示着中国制造强国的崛起。”

  有股倔性    “是个非常优秀小伙子”

  玉海龙能摘取世界技能大赛金牌,绝非偶然。

  玉海龙从小对机械、电动类非常感兴趣,梦想成为一名出色技能人才。参加工作后,找到兴趣发展平台,他很珍惜很用功,是同事眼中“倔小伙”。

  刚入职担任设计员,玉海龙大学里学的是自动化,对机械编程设计知之甚少。这个来自农门的小伙,骨子有股不屈的血性,不抱怨“专业不对口”,而是想方设法“入行”。

  为弥补自己的短板,遇到不懂的、想不明白的,他一面仔细看别人实践,一面虚心向师父、同事请教。工作之余,阅读了很多相关书籍,像海绵一样拼命吸收各类“营养”,而且自学了机械编程设计。他购买了很多原材料,自己琢磨实验,把自己的宿舍变成了“实验室”。

  一段时间后,工作不但上手了,而且对不少问题能够举一反三,令人刮目相看。他还先后跟着师父、同事,参与了多种飞机的工装设计工作,并参与了多个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

  “这个小伙子很优秀,非常努力,悟性很高!”中航工业成飞主管设计师、玉海龙的师父孟华林评价说。

  2014年6月,中航工业成飞选拔职工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玉海龙在公司出色的表现,被公司一致认可,成为3名推荐人选之一。2014年7月,玉海龙在全国选拔赛中经过层层严格考核,夺得设计方向第2名,进入国家集训队。

  2014年10月开始集训,玉海龙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集训期间,在分析自己与对手的优劣势中,他发现自己设计图纸方面比较薄弱,就不断向公司同事、集训指导专家请教,找来设计方面书籍认真学习。

  有一次,他负责设计的电路,在运行时出了问题。检查很多次都没找到问题所在,玉海龙就通宵达旦反复检查、测试,将电路板程序与电路原理一一校核研究。“驱动芯片的最大电流不够用!”查出问题,他特别兴奋,完全忘记已工作到天亮了,已奋战了整整18个小时。

  这股倔劲,让他很快在集训期间崭露头角。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挑战赛最后一轮考核中,以97.16分(领先对手8分)的绝对优势获得了进军巴西的入场券。今年8月11日,他和林春泷、钟世雄组团,代表国家参加在巴西举办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以出色表现斩获金牌为国争光。

  不比吃穿    “只比学习的乖乖仔”

  在父母眼里,玉海龙从小就是非常刻苦的“乖乖仔”。

  自小家庭困难,父母靠着务农,供他和弟弟上学,压力非常大。他和弟弟非常懂事,放学回家,很少跟顽皮孩子玩闹,而是帮家里干农活,摘蚕叶、喂鸡、做饭……

  “家里没钱,海龙上学连书包都不让家里帮他买。”父亲玉承忠说,海龙是个“不比吃穿,只比学习的乖乖仔”。读书很用功,帮家里做完家务,都会很自觉学习,从不让家长操心。

  靠着自己努力,玉海龙考上宜州最好的高中(宜州一中)。高考时是宜州市理科应届状元,并成为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大学生。

  谈到玉海龙,他的高中老师韦梅香也说,玉海龙家境不是很好,但是心态很好,很活泼,很合群,很勤奋,很节俭。在学校,总是充分利用一切时间来学习。遇到不懂的一定要刨根问底弄清楚,特别是物理、化学学得非常好,几乎是满分。吃穿很朴素,是那种有吃穿就很满足的学生。她记得,玉海龙大一放寒假回来看她,玉海龙还是像高中那样,衣衫单薄,款式老旧,非常朴素。

  玉海龙获得金牌的消息传回村里,他的爷爷玉兰祥泪流满面,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玉海龙的名字,是他起的。他有个心愿,希望孙子是“过海之鹏,展开两翅恨天低,云游四海随出入”。

  “这次越洋巴西就是他名字的原意啊!”老人眼里闪着泪花,不停念叨。“他已经完成我的梦想了,希望他以后继续为国争光、为家族争光!”玉兰祥说。

  “我自己还是一名新人,在技术、经验上,我还存在很多欠缺,今后打算好好弥补弥补!”谈起今后的生活,玉海龙说,现在比赛结束了,将把精力放在工作,把比赛所学运用到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提高技能水平,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技能人才,为国家、为中航工业做出更大贡献。(河池日报记者 覃楚芳 实习生 陈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