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2日 来源:贵港日报 作者:唐正芳 凉雨 樊盼盼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一个个标准篮球场在村里建起,一间间农家书屋向村民开放,一支支文艺队在民间组建,一场场精彩的晚会开到群众身边……热闹的背后,是三个100%:农民体育健身设施100%普及、农家书屋100%建成和农村文化建设资金100%覆盖——近年来,港南区加大文化建设力度,文体事业快速发展。

  健身设施100%普及村民锻炼有了场地

  “修了篮球场后,晚上可热闹了:打篮球的、跳广场舞的、散步的……”桥圩镇永梧村支书谭开天告诉笔者。

  桥圩镇兴华村楼塘屯安装有划船器、伸展器、直立健身车、柔韧训练器等健身设施,两位老年人悠闲地在双人漫步机上边锻炼边聊天。“早晚都会来一会,锻炼身体又打发时间,很有好处。”村民罗振展笑称。

  港南区文体新局局长黄冬珍介绍,近年来,港南区建设和完善村级农民健身设施力度不断加大——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600多万、自筹和引导社会各界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规划上与新农村建设、广场建设相结合,突出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一体化。如今,161个行政村建成331个篮球场、全民健身点50多个、体育场地1030个,用地面积65万多平方米。”

  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力推港南区体育赛事蓬勃发展,极大丰富了群众的娱乐生活:万村农民篮球比赛、节假日球类运动会、气排球赛等,春节期间更是“村村有球赛”。桥圩镇春节篮球赛规格之高、场面之大,远近闻名。2015年春节期间,桥圩镇“名镇·信用”篮球赛,每场次都有1万多名观众观赛。“场上健儿激烈拼抢,外籍球员扣篮激情表演,场下观众忘情喝彩,现场气氛丝毫不亚于正规的职业比赛。”球迷甘山至今对篮球赛仍记忆犹新。

  另一项体育赛事也备受瞩目,那便是香江龙舟赛。“每逢端午节,香江码头附近都会人声鼎沸、锣鼓喧天,一条条龙船上,参赛健儿士气高涨,江岸上群众的加油声一浪高过一浪。”想起龙舟赛场面,瓦塘乡文化站站长丘海峰十分兴奋。他说,龙舟赛已有近百年历史,每年群众都会自发举办。

  近年来,经政府组织和引导,香江龙舟赛这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提升,吸引了玉林、桂平、横县等众多外地群众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看,今年端午节参赛队员共8队180多人,观众近万人,已成为当地一项品牌文体活动,正在申报广西“十大民族传统体育品牌赛事”。

  农家书屋100%建成群众家门口览群书

  近年来,港南区推进村级农家书屋和区图书馆、文化馆建设,为基层群众送去“精神食粮”。

  近日,桥圩镇何平村德沽岭屯农家书屋120多平方米的空间干净整洁,书本摆放整齐有序,生活常识、科技、文化、少儿、政经等书籍有3000多册。何平村支书刘达开说:“村委在德沽岭屯和何村屯建了两个农家书屋。原来设在村委,后来决定把书屋搬到群众集中的地方,更方便群众读书。”

  “科技、种养方面的书最受欢迎,平时年轻人、老人都会来看书,小孩子放学了也会来书屋翻翻图书。”刘达开介绍,书屋平时有专职管理员,每天开放3小时;设有借书卡,可以外借。“每年都会添置新书,去年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农家书屋哩。”

  港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区长姚海毅介绍,辖区161个行政村全部建了农家书屋,覆盖率100%。按照每个书屋1200种1580多册图书、100张光盘和20种报刊的标准,由新华书店统一配送和实施。每个农家书屋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3天,不少于25小时。

  位于城区的港南区图书馆也受到群众欢迎。210平方米的图书馆摆着近万册图书,馆内设有桌椅方便群众阅读;还有电子阅览区,20多台电脑整齐放置,供群众免费上网;订阅了近百种杂志,20多种报纸。

  “平时有不少老人喜欢来看报纸,暑假期间很多老师都来这里看书、上网。人多的时候还要排队。”图书管理员钟丽菊介绍,以后图书还能外借,阅读率会更高。“空闲时来看看书报,这是个休闲学习的好地方。”居住在附近港龙湾花园的梁老伯说。

  建设资金100%下达文艺活动五彩纷呈

  每天傍晚,桥圩镇“夕阳红”文艺队20多名队员像平常一样,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轻快地舞动花扇。“每天都会坚持,以健身为主,有演出时就会排练一些节目。”队长庞群芳说,文艺队成立近10年,由最初12人发展到如今186人,最年轻的只有27岁,最大的已有88岁。

  近年来,文艺队编排了舞蹈、小品、客家话快板表演等节目,在各种文艺演出和送戏下乡活动中都有精彩表现。“政府很关心,经常邀请我们外出演出,让我们有机会发展壮大。”庞群芳内心自豪而感激。

  姚海毅介绍,近年来,中央、自治区财政每年下达给港南区每个乡镇文化站5万元、每行政村1万元的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村文化建设,保障文化活动持续发展,此项资金100%下拨到所有乡镇、行政村。“如今大部分行政村都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每逢农闲时节,会自发走上街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除了政策、资金支持,该区还组织了80余名文化辅导员、300余名文化志愿者,长年深入农村开展文化辅导、培训、创作。去年9月中旬,文体新局开展为期4天的广场民族健身舞培训,来自各乡镇、村、社区及社会文艺团体的近百名文艺骨干,学习了壮族健身操《山歌牵出月亮来》、苗族健身操《摆呀摆》等民间舞蹈。“几天下来感觉提高不少。”天乐文艺队队长陈玲表示,回去快点教给队员,排练好节目参加今年“和为贵·羽之韵”广场文化节。

  陈玲口中的广场文化节,已成为港南区文艺队员心中的一个“盛典”。文体新局副局长杨联伟介绍,文化节自2012年创办以来,各乡镇、社区文艺队踊跃参与,开展“羽之韵·和为贵”广场文化节一系列文娱活动,广场舞比赛、小戏小品大赛、书画比赛和专题晚会等。“今年10月将举办的广场舞比赛,计划有35个代表队报名参赛,比上年多出12个代表队。”杨联伟说。

  姚海毅表示,今后将积极探索繁荣群众文化的新路子,不断从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出发,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独具港南特色,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品牌文化活动,推动全区群众文化蓬勃发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