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成,让老百姓有了自己的文化生活阵地;一场场免费放映的公益电影,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大餐”;一场场演出送到基层,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文化活力;一本本图书送到农村,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精神食粮……如今,南丹县文化惠民活动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今年以来,该县继续将文化惠民工程作为改善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满足了老百姓的文化需求,广大群众深切感受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带来的实惠。
每当夜幕降临,在车河镇八步村的小广场上,村民们在欢快的乐曲声中,有的跳舞,有的聊天。“现在生活越过越好了,我们没事也来跳一跳广场舞。”当地村民冯阿姨说道。
近年来,该县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在县城建成体育馆及能容纳两万名观众的运动场;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同时,采取“向上争取一点、县财政补助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村组自筹一点、农民投工投劳一点”的办法,大力兴建村级活动场所、农家书屋等农村文化活动阵地。今年,该县共实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项目18个,目前均已开工建设。
“现在政策真是好,我们可以参加免费的文艺培训。”日前,大厂镇官山村村民麻世芬如是说。麻世芬是当地同乐艺术团的成员之一,他常常随团到邻村或县城参加各类文艺演出。
今年,该县充分利用文化馆、金芙蓉广场、文化广场等平台,积极开展歌曲、舞蹈、快板、三句半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及民俗、节庆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农村,该县大力开展以送戏、送图书、送电影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三下乡”活动,有效调动了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参与热情。今年以来,该县已举办各类文艺表演活动310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294场,观众达11.76万人。
同时,该县加强“草根文化”的挖掘和培育,不断培育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和农村文化人才,着力打造一批素质高、能力强、扎根农村的文艺队伍。目前,该县已培养民间文艺团体70多个。
刺绣、纺纱是该县广大农村妇女的“业余爱好”,随着农闲时节的到来,里湖瑶族乡王尚屯的白裤瑶妇女们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在村民黎凤秋家,十几位白裤瑶妇女围坐在院坝里,专心地绣着白裤瑶民族服装。黎凤秋告诉笔者,她们正在给东谋旅游公司赶制一批“大单”。
近年来,该县依托“南国丹城·白裤瑶乡”文化品牌优势,坚持多元化发展战略,把文化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培育,做好做活文化与经济相融共促的文章,建立了企业带能人、能人带大户、大户带群众的新模式,培育了南丹绣玉工艺品有限公司、芳芳白裤瑶手工刺绣厂等集民族文化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文化企业11家。文化产业正成为该县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之一。据统计,该县目前直接或间接从事文化产业的群众达2000多人。
该县加大文化领域招商力度。今年成功引进香港盈骏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0.6亿元,开发丹城莲花山文化旅游主题公园项目,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白裤瑶展馆、矿业博物馆、五星级酒店、土司街、歌剧院、莲花山公园等,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丰富和充实该县“丹文化”和民族文化内涵,提升文化魅力。(田世远)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南丹激活资源打造工业旅游“名片”
亲身体验采矿作业的乐趣,进入深邃的窿道观赏矿山地质奇观,参观国内最大规模的天然藏酒洞……如今,工业旅游,正成为南丹县特色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详细】
南丹完成秋冬种7万多亩
10月25日,笔者在南丹县城关镇拉易村看到,县农业技术人员正在指导农民对刚出苗的油菜进行管护,为下一步油菜苗移栽打下基础,推动该县秋冬种工作。截至目前,该县已完成秋冬种面积7.65万亩,其中秋菜种植4.92万亩、油菜1.51万亩。 【详细】
南丹国税推进“三证合一”制度改革
“刚刚交了资料,马上就拿到工商、质监和国地税‘三证合一’的新证照,真是太方便了!”从联办窗口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南丹县第一份“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后,南丹县态牧山羊养殖合作社唐音慧经理兴奋不已。 【详细】
[南丹县]秋冬种已完成种植面积7.65万亩
近日,笔者在南丹县城关镇拉易村看到:油菜地里,农业技术人员在给农民们对刚出苗的油菜进行管护技术指导,为下一步油菜苗移栽奠定良好基础,更好地推动全县的秋冬种工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