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寒门学子的渴盼;贫穷,是寒门学子的软肋。
近年来,为了让贫困地区孩子读上书,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我区积极整合教育、扶贫等资源,首创了定户、定人的教育精准扶贫新机制,一场对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提出具体要求的民生工程,正在八桂大地全面铺开。
这个多了“精准”二字的新机制,让寒门学子的求学路上少了些经济负担,多了些温暖相伴,也让“扶贫扶智”多了一份实在、一份期待。
精准识别——底数清,对象准
教育精准扶贫,既是教育改革的机制创新,也是扶贫开发的机制创新。
它,有效整合了相关资源,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与扶贫开发政策进行“无缝连接”,为农村贫困学子获得持续有效资助提供了政策保障,也解决了受助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界定中存在瞄不准、过程繁琐、工作量大等难题。
“‘百川励志班’不仅圆了我的读书梦,还让我学到一技之长,找到一份稳定工作!”毕业后即在百色城区工作的黄钟力提到曾就读的职教扶贫助学班,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黄钟力说的“百川励志班”,是百色针对全市506个特困村开办的职业教育扶贫助学班之一。就读于该班的学生,不仅每年能享受2500元的生活补助,毕业后还能得到就业推荐。
近年来,百色市着眼教育精准扶贫,面向大石山区、边境地区、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招生,重点办好一系列职教扶贫助学班。目前,全市共有6050名贫困学子入读职教扶贫班,许多学生已毕业并找到满意工作。
其实,早在2008年,宜州市职教中心就开始了教育扶贫精准识别和帮扶,通过电话调查和深入学生家中家访,锁定贫困对象,把他们纳入学生资助系统和扶贫资助管理范围之中。
而今,各地逐步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扶贫帮扶网络,覆盖所有学龄段、各级各类学校,惠及在校生和“两后生”,实现对贫困家庭子女在校就读帮扶的全覆盖。据统计,2015年,从学前到高校全区共有43万名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优先享受教育资助,受助总额达6.43亿元。
精确服务——既输血,又造血
面对扶贫开发的新要求,在加大资金投入“输血”的同时,也要提升贫困地区自我“造血”能力,两者结合,才能真正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因此,开展教育精准扶贫,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助力贫困地区加快脱贫致富的利器。
职业教育,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为贫困户定期开展培训、提供上门技术服务,可解决学习、生产、生活中诸多疑问。
“我现在的收入,比培训前多了一倍!”宜州市刘三姐乡飞高村飞高屯的韦富耀经过职教中心培训后,到广东中铁三局参加桥梁建设工作,月薪近6000元。
抓好在校学生精准就业的同时,当地职教中心还为贫困户农民工提供精准培训,将职业技能培训课堂搬到农村,针对需求设置培训科目,吸引贫困户农民工就地就近参加培训,帮助他们外出打工有技能、在家致富有本领。
近年来,各地逐步建立完善教育精准扶贫协调机制,主动打破部门分割、行政区划分割,进一步整合资源,由资金投入扩展到技术、信息、服务、人力、人才培训。此外,我区在优先保障教育精准扶贫所需资金的同时,也积极整合好其他各类教育资金。
在玉林,当地在争取中央、自治区专项资金支持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据统计,2007年至今,来自民间捐资助学的资金约有8亿元。其中,北流市以参与捐资助学人数多、募资金额大、资助面广、规范有序、发放及时,成为“广西捐资助学第一县(市)”。
今年67岁的黄富荣,是柳州市电气行业协会秘书长。从2005年开始,他和他的助学伙伴已连续11年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开展贫困助学活动。
每年,他们会按照当地乡政府提供的名单,一一到贫困生家庭走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与思想动态……最后,在乡政府和学校见证下,资助人与受助学生签订《资助协议》,并把助学金发到学生手中。截至目前,该协会共资助贫困生近800人,资助金额达100多万元。
“10多年来,这个少数民族地区变化很大,最可喜的变化是村民充分认可‘读书改变命运’这个观念。”黄富荣说,在资助的学生中,有的是本屯的第一个女高中生,有的是本屯第一名大学生,不少学生毕业后选择回乡参加家乡经济建设。
精良互动——结对子,共成长
想要在扶贫帮扶工作中突出“稳、准、全”,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建立结对帮扶长效机制至关重要。
近年来,我区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帮扶长效机制:在防城港市,当地实行“百千”定点帮扶计划,市直百个机关单位对口帮扶薄弱学校、千名干部“一联两帮”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在百色市,当地派出6.5万名干部职工实行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直至就业全程结对帮扶,确保贫困学生不失学、不辍学,直至完成学业就业;在玉林市,教育系统以结对帮扶为抓手,精确对准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建立各级教育结对帮扶关系和学生结对帮扶关系,覆盖每个贫困县、每个贫困村、每个贫困学生。
以桂林实施的教育帮扶计划颇具特色:一是以富带贫,发动城市和县城学校“三好一强”(家庭条件好、学习成绩好、思想品德好、家长意识强)的学生与贫困地区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充分利用节假日采取进行扶智、扶志、扶困等帮扶工作;二是以优带培,选派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定期定点到师资力量较弱的贫困和边远地区开展支教和送教下乡,通过评课、导课和上示范课的方式进行培训和指导,累计参加人数2000多人;三是以培增效,在落实全国、自治区、市三级教师培训计划和桂林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中,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培训资金、选派人员、人数向边远学校倾斜,2015年贫困地区参加上述培训达3500人次。
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教育可谓任重道远。当前,我区正进一步加大教育精准扶贫力度,力求用知识和技能帮助贫困群众拔除“穷根”,带动万千家庭脱贫致富,实现“人人受教育、个个有技能、家家能致富”的目标。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广西掀起饲料革命:植物的“皮壳核枝叶”经微生物发酵后动物全能吃
荔枝龙眼的壳、核、枝、叶,甚至坚硬的芒果核,经微生物发酵过后全都被软化,牛直接就嚼进去,还有防治拉痢等药用价值。新年之际,记者再访合浦县东园家酒厂养牛场,又有新发现。 【详细】
“美丽广西”乡村建设获百亿贷款 重点支持5项目
记者从自治区财政厅获悉,为加快改善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推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持续深入开展,经自治区政府同意,《利用农业发展银行专项贷款推进广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印发,不少于125亿元资金将投向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 【详细】
“十二五”广西开放合作回望:科技“走出去” 硕果赢回来
“十二五”期间,广西科技外事工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力推进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能力不断提升,全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不断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交流迈上了新台阶,为服务我国周 【详细】
广西林下经济5年增4倍 2015年实现产值700亿元
据自治区林业厅初步统计,2015年全区林下经济产值达到700亿元,比2010年增加4.15倍;总面积发展到5000万亩,全区经营、参与林下经济的1600万林农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详细】
今年广西推进棚户区改造23万多套
记者1月19日从全区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上获悉,今年广西将推进棚户区改造23.56万套,同比增长64%。 自治区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棚户区改造一头连着国计民生、社会和谐,一头连着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2015年,国家下达我区棚户区改造任务为14.33万套;2016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