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27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赵宾宁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冯文佳在辅导学生(1)_副本.jpg

  “教育事业就是我生命的根,学生的心田就是我耕耘的土壤,三尺讲台、两袖清风、一生清贫、一世辛劳,我无怨无悔!”这是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乡腊河小学教师冯文佳奉行的格言。从丈二屯到新村屯,从水湾屯到六团屯,从六俄屯到腊河屯,他扎根坚守在村屯教学点长达33年。

  冯文佳是罗香乡丈二屯人,初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家务农。1983年的丈二屯一穷二白,不通路,从丈二屯到乡政府驻地要走10多个小时崎岖山路。丈二小学是罗香中心校下辖最偏远的教学点,外地教师都不愿到丈二屯任教。

  当时罗香中心校负责人和一些学生家长找到村里的冯文佳,希望他能把丈二教学点办起来。从此,他走上讲台拿起课本,开启了教书育人的人生旅程,与大瑶山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跑教”老师爱学生

  一个老师教4个班级,冯文佳每天拿着8本课本到教室,上完语文上数学,教了一个年级再教下一个年级,课程排得满满的。这些孩子都是走读生,有的学生家离学校很远,他每天早晚还负责接送孩子上学。孩子们从家里自带午餐“饭包”,天冷时他就帮学生热饭热菜。山里学生学习基础都很差,他除了教课本,还给孩子们讲故事和外面的世界,课余时间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周末经常把孩子们接到家里一个一个耐心地辅导。由于教学成绩突出,1985年他从代课教师转为聘用教师。

  随后的时间里,冯文佳在罗香乡中心校下辖的几个教学点调动。在新村教学点,他每回家一趟都要走一天的山路。在水湾、六团教学点,冯文佳是“跑教”的,每天从家到学校跋山涉水往返两次。在六俄教学点,他经常天没亮就打手电筒走20多公里山路到学校,周末拖着劳累的身体三更半夜才回到家……

  1994年,冯文佳调到腊河小学,除了教学,还是学校分管政务和后勤工作的副校长。学校没有生活老师,冯文佳就当起了“校园保姆”,经常为低年级学生打水洗脸、洗澡、洗衣服,三更半夜起来帮盖被子,手把手地培养学生日常生活能力。

  鞠躬尽瘁为教坛

  由于长年过度操劳,2007年3月,冯文佳病倒了,医院确诊是再障性贫血。到柳州市人民医院治疗期间,医生多次下了病危通知书,但他还惦记着自己的工作,躺在病床上打电话了解学生的情况,关心学校的教学管理。

  出院后,按医嘱要病休1年以上,学校批给他休假1年,但他坚决不同意。他说:“我这病是小问题,其实都好了。”冯文佳也知道学校不会同意他上班,他索性住进学校,天天到办公室报到,拿着课本到教室给学生上课。

  就这样,冯文佳每天提着装满中药汁的水杯穿梭于宿舍和办公室之间。下课了,他就喝上一口药;批改作业累了,他又喝上一口药。夜深人静时,他还要去查看哪个宿舍没有熄灯,哪个宿舍没有关好门,哪位学生没有盖好被子,有没有学生生病……

  2010年8月,家里传来父亲病重的消息,冯文佳由于忙于处理学校事务没能回家探望,直到老人病逝。办完丧事后,他又匆忙赶回学校。2011年6月,他学生临近小考,得知岳父患重病的消息,他又没能回去。“我放不下家里,更放不下工作和学生,我很愧对两位老人。”

  一片丹心不言悔

  “人不怕穷,就怕没有文化。”这是冯文佳经常说的一句话。这些年来,冯文佳在教书育人中也渐渐悟出一个道理:“大瑶山之所以穷,根源在教育落后,出路也在教育。如果一个家庭重视教育、一个孩子多读几年书,他的状况就会有改变。”正是怀揣着这样一种信念,无论在如何艰苦的环境下,冯文佳从无怨言。

  看着自己教过的学生一拨一拨地走出大瑶山,冯文佳感到无比欣慰。时间一晃就是33载。“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做的也是很平凡的事,但我无怨无悔。”冯文佳说。

  从教33年来,冯文佳的辛勤付出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认可。他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2008-2009学年被评为“来宾市优秀教师”,2011年又被评为“‘广州助学金’八桂优秀乡村教师”。

  冯文佳对笔者说:“我还要再干下去,我不会离开学校,也舍不得离开与我朝夕相伴的山里孩子。”(通讯员赵宾宁)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