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13日 来源:右江日报 作者:阮利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右江区讯 今年以来,右江区健全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机制和制度,大力开展农村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行动,强化动态管理和“一对一”联系对接,组建关爱互助队伍,切实把党和政府关爱关心困难群众的情怀落到实处,努力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留守老人安享晚年、留守妇女安居乐业、残疾人回归主流。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加快推进“儿童之家”建设工作,到2020年前,90%以上的贫困村都建设1所为儿童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等服务的“儿童之家”。实施教师联系帮扶适龄入学的留守儿童制度,发挥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教育作用,建立留守儿童情况排查登记和情况报告、监护人联系、管理教育责任、结对帮扶、沟通交流、寄宿优先等制度。组织乡村干部、农村党员和青年志愿者、社会组织对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关爱服务,定期开展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等帮扶活动,解决留守儿童校外管理、关护、教育、娱乐问题。由村(居)委会组织外出务工人员,在其同一居住地指定亲戚或其他合适人选作为临时监护人,签订临时监护或托养协议,明确监护或托养责任及费用等。强化父母第一责任人意识,预防和打击侵害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完善儿童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机制,将符合条件的留守儿童纳入农村低保、医疗救助、灾害救助、临时救助、流浪人员救助等社保范围。

  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加大对农村幸福院等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满足留守老人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需求。组织党员干部以“一对一”方式与留守老人结成帮扶“对子”,定期走访,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精神状态,为他们排忧解难。将符合条件的留守老人家庭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倡导邻里互助,组建关爱农村家庭互助队伍,发动社会组织、社工参与关爱留守老人工作,及时为留守老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关怀。建立区医院、乡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发挥新农合普惠优势,提高留守老人享受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开展留守妇女生理和心理咨询服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留守妇女精神疾病预防意识和防治能力,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精神卫生防治和康复服务网络。加大就业创业扶持,提供技能培训、项目开发、税费减免、贷款贴息、跟踪指导等资金、技术支持,吸纳带动留守妇女创业就业。创建乡级农民工创业园,鼓励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为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村妇女参加新农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保提供保费补贴。加强残疾人福利机构、康复服务机构和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残疾妇女村(社区)康复工作。加强保护留守妇女土地承包、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等相关财产权益,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等制度。加大对拐卖妇女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被解救妇女身心康复和回归社会的工作。建立联合工作机制,预防、制止、救助针对留守妇女的性骚扰、家庭暴力,提高留守妇女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关爱残疾人。将符合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保障范围,对重度残疾人和贫困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予保费补贴,优先保障残疾人基本住房和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加大残疾人扶贫开发力度,统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科技、扶贫等培训资源,按市场需求开展残疾人专项实用技术培训。扩大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的医疗康复项目,制定出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现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免费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服务。完善残疾学生资助政策,对符合学生资助政策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优先予以资助;实行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对就读高职院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给予助学金补助。推进“党员扶残温暖同行”、残疾人扶贫基地、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家园计划”、残疾人居家无障碍改造、贫困成人残障者康复等工程建设。打造“残疾人之家”,开展党员“一对一”帮扶贫困残疾人活动和志愿助残行动等。

  目前,各项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阮利民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