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21日 来源: 作者:周品秋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刚刚过去的7月,恭城瑶族自治县启动了一个酝酿一年之久的决定——在全县推行瑶服着装政策。

  五彩绚丽的瑶服有它独特的魅力,被视为瑶族文化的“活化石”。但到了现在,人们也只是在一些节庆的盛大场合才能看见,即使是在这样的一个有着瑶族底蕴文化的自治县里,也不容易发现它的身影。

  那么,恭城这次启动的瑶服着装政策,是否存有关于传承瑶族文化的考量或有着更远大的民族经济规划近日,记者走进恭城,一探究竟。

  开启“全民着瑶服”模式

  6月30日,在恭城瑶族自治县的一次会议上,参会的600多人中有400人穿着瑶服,这也被视为恭城“着瑶服模式”全面开启的标志。

  实际上,该县要求瑶族干部及工作人员穿着瑶服上班的决定已酝酿了整整一年,并于今年初在恭城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决定从7月1日起,县内瑶族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政机关单位的首问窗口、办事大厅的瑶族工作人员、服务业从业人员、党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瑶族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应当穿着瑶服。而在当地学校的校服也应当体现瑶族特色。此外,审议通过的决议中,也表示今后县财政在本级年度预算中,将安排一定经费专项用于瑶族服饰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发展工作。

  这个决定锁定的是政府和服务行业相关工作人员,于是马上在网络上引发广泛讨论。

  “这个应该有,因为我们是瑶族。”网友“490”认为,应该要保护民族文化传统,而这样的观点得到了大部分人认可。

  但质疑的声音也不少,“该保护的时候不保护,现在尽搞些没用的,现在开会穿的还不是表演服装,真瑶服都在瑶山里老奶奶身上。”网友“D”的话语背后所代表的,是众多网友对政策能否贯彻、真正复兴瑶服的担忧。

  无论支持还是质疑,当地的这项决定仍然稳步推行。7月26日,记者来到恭城时,该县民族学校的学生们正在进行量身,选择他们喜欢的瑶服款式。“这几天特别忙,大部分单位都差不多量身完毕了,很快就可以定做好。”当地一家文化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说。

  自上而下的政策影响

  这个决定背后,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广考虑很容易被领会。

  “最初的想法是通过政府部门和旅游服务窗口来做出示范并影响大家,从而制造穿瑶服的大环境,再慢慢增加范围。”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杨征祥说,“此前最大的担忧,还是怕大家不愿穿。”

  一套完整而传统的瑶服其实非常美丽且繁复,从头到脚分别有头饰、胸饰、背被、腰饰、绑腿等,还会给衣服上绣以绿、红、黄、白、黑五彩棉线的精美刺绣图案,但传统瑶服所用布料相对闷热和厚重。

  不过,更大的阻碍还是缺乏穿着的氛围,“不少干部表示,穿着五颜六色的瑶服走在街上回头率太高了。”杨征祥说。

  为了配合瑶服推广,当地政府在推广瑶服的设计上,可谓费了不少功夫。

  在当地一家文化公司的展示厅内,记者看到了数十套改良设计后的瑶服,分为简装和盛装两种。白色的简装设计简洁,只在领口和袖口、门襟处装饰有象征瑶服八角花、太阳花的花纹;盛装就相对繁复很多,款式与传统瑶服基本相似,不过布料相对轻质、穿着也更加简便。

  “此前,我们邀请中央民族大学的专家对瑶服进行了调研,其中就提出‘盛装要盛、简装要简’的理念,简装是指平时工作时候穿的,而盛装则是有重大会议或热门节日时穿的。”杨征祥说。

  此次推广,当地五家公司一起,为瑶服设计了五十多套款式。

  “也想过要不要统一样式,不过瑶服本身的美丽就在于多种多样,更多的设计款式也让人们有了更多选择,更能体现瑶服的美丽。”杨征祥说。

  传承民族文化的考量

  事实上,这项政策已开始触动当地人内心对瑶服保护与传承的渴望。

  “人们的观念已从原本认为瑶服太显眼、太招摇,转变成现在觉得简装的设计太简单,不能充分体现瑶服的特色。”杨征祥说,这样观念的转变,被他视为正视瑶服的积极信号。

  而在此之前,瑶服已越来越淡出人们的生活,它的传承变得岌岌可危。

  “虽然会说瑶话,但是在我小时候,村子里面穿瑶服的人就很少。”当地一家文化公司的负责人说,恭城是瑶族聚居地,瑶族人口占了当地人口的60%,但在记者走访中,确实很难发现有人穿着瑶服的身影。“现在就只有西岭镇的新合村有传统瑶族刺绣,随着瑶服被淡化,很快这门手艺也就面临失传了。”杨征祥说。

  瑶服制作复杂,成本较高,所以真正的瑶服售价是很高的。另一方面,在瑶族的传统观念里,瑶服是比较私藏性的东西,一般不会出售,所以这也导致了从产业上没办法存活的原因。

  瑶服素有瑶族“活化石”之称,瑶服上独特的刺绣图案展示了瑶族的历史文化。近年来,有关瑶服的保护引起各方重视,各地也都提出相应举措,而恭城推出全民着瑶服的政策,或许将成为保护民族传承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过推广,我们还想转变瑶服生产的观念,从而提高市场需求,盘活生产链。”杨征祥说。

  对于市场反应,现在就更加及时了。“目前,我们正在考虑将传统瑶服进行改良,结合特有花纹进行设计创新,推向全国,将瑶服生产实现产业化。”当地一家文化公司的负责人表示。

  小举动”撬动“大经济”

  上个月,恭城举行了推行着瑶服的启动仪式,这被当地政府视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力争通过2、3年努力,让“五彩瑶服”回归恭城瑶乡。

  产业化的瑶服传承保护将成为这项政策推行谋划的第一步,“目前,瑶服产业发展还是一片空白,今后将会同工信、旅游等部门,争取上级民族贸易和少数民族特许商品政策支持,开发瑶族特色工艺品和纪念品,形成设计、生产、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杨征祥说。

  实际上,作为桂林唯一的瑶族自治县,在推广瑶服的背后,还有着恭城立足民族特色发展地方经济和民俗旅游的大考量。

  2015年,贵广高铁的开通让恭城尝到高铁时代的便利,让这个有民族底蕴的县城有了新的发展契机。在2016年恭城提出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立足于县城跨入“桂林半小时旅游圈”的大前提下,恭城提出了创新旅游思路、完善旅游规划的要求,而深厚的民俗文化、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就成了恭城最有利的一张牌。

  其实,近年来恭城推进民族项目确实动作频频。无论是“盘王节”、“婆王节”等传统民俗文化节庆的积极打造,还是桂林“横店”——瑶家大院的规划落地,都向世人展示了恭城打造民俗旅游并借此融入“大桂林国际旅游圈”的雄心。

  “在吸引更多游客进入恭城的同时,如何让八方游客感受瑶族传统文化的魅力,瑶服就成了关键。要让游客在细节里,第一时间体验瑶族文化。”杨征祥说,“推动旅游也发展,是我们恭城推广瑶服之举背后最主要的发展之谋。” (周品秋)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