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助活动现场
韦旭璟(左二)获得爱心捐助
浙江大学广西校友会秘书长李昱给安马学生爱心捐助
捐助现场
7月4日,在安马乡中心小学开展的浙江大学、南通大学校友会2020年春季学期捐资助学活动中,有个瘦弱腼腆的一个男孩尤为突出,面对捐助人员,他不停的鞠躬,眼中泪花滚滚,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他叫韦旭璟,今年12岁,是安马乡肯坝村爱洞屯的一个男孩。12岁,他已经褪去同龄小孩应有的稚气,因为家里,几乎没有依靠。他家庭人口2人,自己和残疾且精神不稳定的母亲相依为命。父亲早年去世,母亲原本一级视力残疾,加上受到生活变故的打击,精神状态更为不好,丧失劳动力,无力照顾小旭璟。目前,他与自己叔叔租住在德胜镇附近,依靠叔叔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家庭无稳定收入来源。 而且,自己叔叔的儿子,也就是他的堂哥,患有重度地中海贫血,多年来一直需要定期到医院输血医治。
“生活太不容易了!这个孩子真的太可怜了!”肯坝村党支部书记覃寿强说。在韦旭璟5岁的时候,父亲生病去世,母亲原本是一级视力残疾,由于遭受生活变故的打击,精神状态更加不好了,这些年,根本无法照顾他,甚至反过来,他妈妈需要他的照顾。每次学校放假或者节假日,他就对叔叔说“叔,我们回家看看我妈吧!”每次回家,年纪小小的他,帮家里洗晒衣服,打扫屋子,还到地里捡菜、收玉米,帮干农活,帮做家务,像个小大人!
乡党委政府逢年过节,就会去看望韦旭璟,关心他的学习,关注他的生活,一桶油,一袋米,一个书包,一套文具。南通大学校友、爱心人士施瑜和施方馨,在家庭经济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依然不忘对他开展捐资助学。
逆境之中,他自强不息,而且点点滴滴的帮助,他都记在心里。韦旭璟读于德胜中心小学五年级,在学校,他成绩优秀,是个聪明乖巧的小孩。“我要努力读书,这样才对这起关心帮助我的叔叔阿姨们!”他说。
7月4日当天,安马乡76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获得浙江大学和南通大学校友的捐助金3.04万元。这是从2018年以来,安马乡开展的第4次捐助活动,目前累积受助学生214人次,捐助金额8.56万元。
近年来,安马乡党委高度重视“校地协作”工作,积极为地方搭建与浙江大学、南通大学及校友的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增进校地之间的友谊,促进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发展;同时以捐助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教学相长的新模式、新途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心怀感恩、品学兼优的学生。
“我们一直心系安马的发展,捐助的不是钱,而是心。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一方面让更多的人、更多的组织参与进来,继续坚持助学帮困,奉献爱心,实现人生价值,推动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让更多困难儿童得到资助,感受这份爱心,在未来的道路上,他们学会感恩,刻苦学习,奋发有为,立志做对人民有益、对社会有用的人,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回报家乡、回报社会。”浙江大学校友李昱说。 (银世尤)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宜州区:特色产业覆盖超九成贫困户
剪枝、摘果、装车、入库、烘干……近日,河池市宜州区安马乡龙福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花椒种植基地人头攒动,采摘花椒的群众忙得不亦乐乎。 【详细】
宜州区屏南乡发展新兴养殖产业
近日,在河池市宜州区屏南乡合寨村,工作人员把24万尾澳洲龙虾苗投放到养殖基地,开启了第二个高端养殖产业。这是该村继去年发展中华鲟养殖之后的又一个新兴养殖产业。 【详细】
宜州区:因村施策发展集体经济
近年来,河池市宜州区创新扶持模式,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宜旅则旅、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则,创新扶持办法,因村施策,将各乡镇的特色优势产业及各村目前投资发展的产业纳入项目库 【详细】
宜州区:8000贫困群众搬迁脱贫
“搬到了安置区,出门便捷,居住环境好,小孩上学又方便,能够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我很满意。”河池市宜州区龙头乡贫困户覃凤艳自搬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英洞屯后,收入稳定,生活便利,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详细】
宜州区:大力实施“阳光助残”扶贫工程
近日,河池市宜山医院的医务人员来到宜州区庆远镇三兴村旺六屯残疾贫困户韦太仁家,为他量血压、测血糖、做康复治疗。“今年庆远镇共筛选出9名重度肢体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每年上门提供服务不少于6次,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