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19日 来源:南国早报 作者:袁雪莲 伍晓阳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长沙一名学生在学校附近的报刊亭选购杂志(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如果不靠卖水、卖饮料撑着,报刊亭早就倒闭了。”昆明市护国路一报刊亭经营者王女士,一语道破了这个行业的艰难与尴尬。像她这样能把报刊亭开着的已属幸运,更多的同行则已黯然离去。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形势下,报刊亭生存日益窘迫,数量趋于萎缩

  城市报刊亭生存艰难

  上下班途中,买份报刊读一读,曾是很多人的生活习惯。许多老年人也喜欢买份报纸消磨闲暇时光。城市大街小巷的报刊亭,为人们读报提供了便利。

  然而,这种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改变。家住昆明市西坝路的刘老先生感叹:现在买报纸越来越难了!他家附近以前有3个报刊亭,后来拆了一个,最近又倒闭一个,剩下的一个卖报也越来越少,有时连《参考消息》都买不到。

  面对一些老读者不满,报刊亭经营者也很无奈。记者走访发现,许多报刊亭是靠卖水、饮料等维持生存,卖报刊基本上赚不到钱,有的还要赔本。

  报亭经营者王女士说:“卖报刊每个月要亏几百块,如果不靠卖水、卖饮料撑着,报刊亭早就倒闭了。”

  近年来,整个昆明市的报刊亭数量都在减少。作为昆明市报刊亭主要经营单位之一,昆明博览读书社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明生介绍,公司高峰时期拥有800多个报刊亭,而现在只剩100余个,其中还有一部分没能租出去。

  不独昆明,许多城市报刊亭都生存艰难。据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布的数据,2008年到2012年,全国邮政报刊亭被拆了10000多个。

  国民阅读习惯不容乐观

  曾经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报刊亭,何以一派萧条竟至如此

  报刊亭经营者和媒体人士普遍认为,新媒体强势崛起,传统媒体寒冬加剧,是报刊亭陷入窘境的主要原因。网络、微博和微信等来势凶猛,颠覆了原来的信息传播渠道和话语权格局,传统媒体边缘化形势越来越严峻。读者不断流失,直接导致发行量和广告收入下滑,对报刊可谓生死考验。

  云南某都市报发行员陈水财介绍,他负责向25个报刊亭供报,工作日每天领报500份,但平均每天只能卖掉250份左右,剩下的就当废纸卖。昆明市儿童医院附近的报刊亭经营者许女士说:“现在的中青年人,还有几个看报纸的都是拿着手机在玩。如今买报纸的就只剩下老年人和中小学生了。”

  比读者流失更令人忧虑的,是国民阅读习惯的现状。从事书刊经营30多年的罗明生忧心忡忡:有阅读习惯的人越来越少,阅读群体不断萎缩,阅读还呈现出功利性、实用性和娱乐性等特征,青少年则普遍沉迷于电视和电脑。

  影响市容市貌也成为报刊亭减少的重要原因。在整顿市容名义下,大量报刊亭被拆除或搬到小街小巷,主干道上几乎没有报刊亭的踪迹。有的地方更是实行“退路进店”,报刊亭被悉数拆除。

  城市里还会有报刊亭吗

  随着新媒体崛起和信息化提速,报刊亭正在淡出人们的生活。品牌策划专家李光斗撰文指出:“报亭从业人员对行业前景的绝望,就像曾经的打字员与Call台传呼员,这是一个即将消失的职业。”这个预言会成为现实吗

  许多受访者认为,尽管报刊亭生存艰难,但并不意味着失去了存在价值。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报刊亭在发行报纸杂志、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承担了许多便民、惠民服务功能。

  面对生存窘境,报刊亭出路何在罗明生认为,有关部门应从文化建设的高度,对报刊亭、实体书店等出版物发行网点的建设予以重视,研究制定有效的扶持措施。不能放任不管、任其自生自灭,更不能将报刊亭的“生杀予夺”完全交给城市管理部门。此外,还应从培养全民阅读习惯上下一些真功夫。

  从报刊亭经营主体而言,开展多元经营、拓展服务范围是顺应时势变化的一条出路。记者注意到,许多地方的邮政部门对报刊亭进行升级改造,开办特快揽收、电商小包代投等各类邮政业务。据统计,全国共有5300余个邮政报刊亭安装了信息化终端设备,可提供缴费、购票、充值、充电等服务。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