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助学是志愿者从2003年发起的品牌项目之一,除了物质资助,家访、辅导孩子们学习、进行心灵沟通也是主要任务之一。通讯员韦吉阳 摄
▲2013年临近过年的时候,志愿者设置了一个免费的志愿服务站点——— 温暖农民工的回家路,让经过龙胜的农民工停下来歇一歇脚,喝口姜汤,带一副志愿者书写的春联回家。图为志愿者手持拿着书写的春联集体合影。
2003年,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下发《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决定从2003年开始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当年开始实施的全区18个项目县中,桂林有龙胜和恭城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那么,这个项目具体是怎么实施的那些作为志愿者的大学生来到县里都做了什么他们真的能给当地带来改变么都改变了什么作为志愿者,他们自身又有那些困惑和现实困境
11年了,记者走进龙胜,走近这些志愿者,听听他们的故事。
41岁的粟海英还记得,2003年,刚刚任龙胜县团委书记的她遇到共青团中央实施第一届“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项目时,她及时地把相关的情况汇报给县委县政府。“其实当时并不知道这一项目具体是做什么的,只不过明白有很多大学生要来帮我们做事,大学生年轻有知识,来了肯定能帮助我们改变很多。”包括粟海英在内的龙胜的领导都明白,对于这么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人口分散,群众生活穷困的国家级定点扶贫开发县来说,最为缺乏的就是人才,有了人才一切才有可能。
粟海英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说,县里的领导几乎较为统一地认为,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视野开阔,他们是志愿者,来了肯定能帮助我们做好多事情。一定要把这个项目争取过来,引进尽可能多的人才。“县里同意了,于是我们开始申报。”粟海英说,只有国家级贫困县才有资格申报,但并不是所有的县都能申报上的,当时竞争也是很激烈的。
经过充分的准备,龙胜申报成功了,成为项目县之一。
2003年7月的一天,一辆大巴把40名大学生志愿者从南宁拉到了龙胜县城。“那一天非常热,大家到了的时候都是下午了。”作为项目负责人,粟海英在志愿者还没有来的时候就要安排住宿和生活等事宜。听说志愿者这一天要来,粟海英又担心起山路不好,车会不会出事。“从来没有如此纠结过,也许是第一次没有经验,其实县里的领导跟我都一样。”粟海英说。
这40名志愿者除了少部分被分到县里的中小学外,其余的大部分都被分到了乡镇。从此以后,也根据志愿者的专业特点、个人需求和现实需要相继被分往县里的医院、畜牧中心、旅游局、计生局、移动公司、水利电业公司等各个单位。
1.从爱心助学起步:11年来,4500多名贫困生生活为之改变
走访调查:帮助那些散落在大山深处的贫困孩子
志愿者来到龙胜,按照统一管理的规定被分往相应的各个单位。作为单位的一名志愿工作人员,他们首先要做好单位本职的工作,这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志愿者永远没有忘记自己还有一个名字,就是“志愿者”。就是说,要琢磨着利用非上班时间做一些什么,但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又能做什么呢
2009年,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志愿者周雨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周雨和几名志愿者去位于龙胜县城东北部50多里的马堤乡,中学生小黄的家。当几名志愿者和乡里的干部去小黄家的时候,竟然发现小黄的母亲没有穿鞋,光着脚站在村里的路口旁等他们。这一下子,让周雨和其他志愿者心里感到极不舒服。
更让周雨震撼的是,走进小黄的家里,他们看到破旧的木屋里四壁透风,家里基本没有电器,给周雨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那面贴满各类奖状的墙壁。原来在龙胜中学重点班读书的小黄刻苦用功,成绩优异,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去读大学,但家里的现实情况实在不能承受大学各种高额的开销,小黄面临着辍学打工的困境。
小黄有一个弟弟,每天放学后,弟弟跟邻居的小朋友拿着两个坑坑洼洼的乒乓球拍打乒乓球,他告诉志愿者:“我有一个理想,就是希望能有一副光滑点的乒乓球拍,可以打乒乓球并参加比赛。”
小黄家有奶奶、父母亲及她和弟弟共5口人,但却仅有不到4亩耕地。家里的所有日用花销主要靠父亲外出打工来维持。
小黄家的情况只是龙胜贫困家庭的一个缩影。在多次的调查中,周雨和其他志愿者发现像小黄家这样情况的,分布于龙胜大山的各个角落。那么怎么解决这些贫困家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早在2003年,来龙胜的志愿者中,有一名叫做曾学强的青年大学生,他还记得当初志愿者在南宁统一培训的过程中,培训的老师当时就提醒志愿者如果面对贫困学生和家庭,如何向社会公益组织求助,怎样联系。从最初向自己的母校、同学、家人、朋友及相应的社会关系和公益组织开始,曾学强随后相继联系到中国光大银行、桂林三金药业有限公司、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壹基金、东莞阳光助学社、心手家园、八桂义工、漓江助学网、华南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等一大批企业、助学团体、高校及爱心人士来资助这些贫困学生。
志愿者最初就是通过这样的家访,把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和图片发布到相关网站和论坛上寻求资助,让更多的贫困、留守、单亲、失学的儿童得到关注。如今,这样的家访小组已经遍布龙胜的10个乡镇里的每个角落,就这样,11年来,350多名志愿者筹集的各类资金超过800多万元。像小黄这样直接受助的学生超过4500名,间接受益学生超过6万多人次。
“爱心教室”让留守孩子的心灵得到呵护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农民出外务工,龙胜镇中心小学留守的小学生日益增多,如何与这些孩子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志愿者为此跟校方联系开了一间“爱心教室”,让孩子们通过电脑摄像头跟在外务工的父母亲沟通交流,志愿者给孩子们讲故事、做手工,开展兴趣课堂,同时关注他们都有哪些要值得注意的地方。
志愿者韦慧在跟孩子们一起玩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小朋友既不讲话也不跟其他小朋友玩。后来跟她聊天的时候,小朋友突然一下子哇哇大哭,原来是因为父母一直吵架,让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当志愿者跟小朋友的父母进行沟通后,他们才认识到自己不妥当的行为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如今,爱心教室已经成为该小学小朋友们最喜欢的课堂,要上课都需要提前报名预约。
爱心淘宝店,不断拓展新的募捐融资渠道
从2003年开始,志愿者把家访拍到的图片和了解到的情况通过网络发布到各大论坛,以及联系社会上各公益组织争取对贫困山区学生和学校更多的资助。但另外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新的渠道筹集到资金、物品,传播更多当地的情况呢
2009年,志愿者萌发了这么一个想法:现在网络购物这么发达,能不能借助网上平台做一点事情呢于是通过大家一起讨论,觉得在网上出售虚拟商品进行募捐的方案可行。就这样,西部计划志愿者淘宝店正式开业了,这个小型的淘宝店,卖的是爱心,通过活动背景的介绍,图片展示来说明平台的功用,基本构成由“一元爱心、十元爱心、爱心1+1、文体用品”等项目,通过图片和文字说明这是在干什么,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龙胜的贫困学生。
这个淘宝店开始营业后,被历届志愿者通过各种方式传往母校、社会上等各个角落,引起了各方面人士的注意。先后被《桂林晚报》、中青网等多家媒体所报道,开业当天就有300元进账。陆陆续续,平台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筹到了更多的款项。
因为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淘宝店的经营模式被“阿里巴巴研究中心”收集为经营典型案例。这两年,随着微信和二维码的使用和流行,志愿者们又在尝试通过这些新的公众平台把相关情况传播出去,不断创新新的推送信息的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龙胜教育及社会各个层面存在的困难,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帮助龙胜。
就这样,11年来,筹集到的各种物资超过了1800万元,给龙胜偏远山村的小学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搭建起第一座爱心桥,架起第一副爱心篮球架,开办第一间爱心图书室……
2.从爱心助学到“温暖回家路”:不断拓展服务面
志愿者通过学习一些优惠政策,像农村计划生育优惠、普惠制、林权改革、危房改造等等,通过走访调查看看贫困山区的农民到底最需要什么,再通过与爱心助学的相似方式把信息发布出去,及时反应给政府和社会的相应团体,取得相应的支持,扩大了志愿者服务范围的面。
大学生志愿者,都是在大学毕业以后通过报名选拔,至少服务所在地一年以上。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真正能给当地所做的,除了爱心助学外,其实还有很多方面。“在龙胜,其实志愿者除了支教助学外,其他方面,比如支农、支医、支政(指在行政系统的公务员)等方面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只不过现实中没有被体现出来罢了。”现为县项目办负责人、团委书记的胡秋菊说。
2003年,胡秋菊还是和平乡金坑中学的一名老师。“当时有一些志愿者来学校调查,发现学校里的孩子都睡在地板上,当时天已经非常冷了,很多同学的被子还是旧的,经过统计和调查,不长的时间里,志愿者给学生募捐到了100多床被子,由于当时学校还不通车,志愿者还将被子背到了学校。”这是胡秋菊对志愿者最初的印象。
2010年,志愿者在家访的过程中,发现泗水乡马骆村的韦辉阳和乐江乡西腰村的雷路平小朋友因意外导致手脚残疾,孩子们由于手脚残疾在学校常常感到自卑。志愿者周雨了解到孩子的情况后,通过咨询,知道这种疾病是可以治疗的,然而医药费不菲。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相关资料发布到了网上,引起了山东省一家医院的注意,最终由该医院免费为两位小朋友做了脚踝关节改造手术和手指再生手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这几年,每到临近过年的时候,贵州、四川、湖南、广西等省份有大批的农民工,骑摩托车经过龙胜返乡。千里返乡的途中,行驶的路程过长,龙胜段321国道是从广东出发路途上进入的第一个山区地形国道线,龙胜地处高寒山区,天气较为寒冷,而且路弯、雾大,能见度低。为了给春运骑摩托车返乡的农民工保驾护航,在2013年临近过年的时候,志愿者筹集了泡面、药品,熬制了姜汤,设置了摩托车修理点,准备手机充电器、小朋友的尿不湿等日常生活用品,设置了这么一个免费的志愿服务站点——— 温暖农民工的回家路,让经过龙胜的农民工停下来歇一歇脚,喝口姜汤,带一副志愿者书写的春联回家,让需要帮助的得到相应的帮助。志愿者的这一项目被中央电视台拍成公益广告宣传片,临近过年的时候连续向全国播放。
“我们刚刚毕业的一个大学生,没有钱的,也没有什么经验,我们又能做什么呢我们能给这个地方带来什么呢”曾为志愿者中一员的唐剑兵曾反复思考这些问题。最终他在实践中找到答案,那就是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星星之火也可燎原。刚毕业还基本是一个学生,他就从助学方面开始,然后扩展到各个方面。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通过自己熟悉的渠道发布出去,让社会来资助和关心需要关注的这个群体,通过他们这座“桥梁”的作用,龙胜山区的一批孩子们的生活为之改变,一些山村的面貌也为之改观。
3.志愿者现状:喜悦与忧虑并存
志愿者在龙胜通过家访,把反馈回来的信息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发布出去,让龙胜本地的人及外面各个层面的人来了解和支持龙胜。志愿者骄人的成绩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受到了龙胜人民的欢迎。在龙胜,人们一看到这些只有20岁出头讲得字正腔圆普通话的青年人,就会第一时间反应出:“你们是志愿者”当得到肯定回答后,办事就会有很多优惠。
有两个故事广为流传。志愿者去打三马车,师傅听说是志愿者,免费搭载了他,一定不要钱,说:“我们龙胜是穷一些,但你们是来帮我们的,我不能要你们的钱。”志愿者去菜场买菜,结果卖菜的人听说是志愿者,好歹都不收钱,要免费送。如今在龙胜的各大景区,志愿者可以凭自己的身份证明免费出入。这些,都是龙胜人民对他们的礼就。
他们的付出得到了龙胜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1年来,在350多名志愿者中相继有20多名留了下来。如今已经是龙胜县委办副主任的曾学强就是其中的代表。2003年,来自云南昆明的他在广西大学毕业后来龙胜江底乡财政所进行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到了2004年,他专门考了龙胜的选调生在这里扎根下来。“这么美丽,这么山好水好人也好的一个地方,我们为什么不能留下来建设她呢”
为什么这么多志愿者愿意留在龙胜,即便是走了仍然念念不忘2003年,龙胜在争取“西部计划”的项目时,县里就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领导班子,拨专款,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志愿者自我管理委员会和团支部,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制度。当地政府的重视和制度的建设让志愿者来到龙胜后生活和工作都有了保障,迅速做出了成绩。而优异的成绩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不断向前,最终实现了良性循环。如今,有很多单位提前就找县团委要预定志愿者“几乎都要打抢了。”胡秋菊说。
像曾学强这样想的志愿者不在少数,然而现实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在马堤乡政府工作的杨立飞就去留两难。他是记者在龙胜认识最早的志愿者,跟记者聊起来的时候他一直说“我在马堤的经历可以写一本书”,如今杨立飞无论走到哪里总能想起龙胜。从2012年毕业,到现在他已经快服务够两年了。他舍不得离开龙胜,然而面对现实也很无奈,这是他最为纠结的地方。
从待遇上来说,如今志愿者每个月有国家发放的1200块钱的生活补助。前两年龙胜为了改善志愿者的生活条件,要求服务的单位给志愿者每人每月发放补助不低于200元。
对于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这些钱对他们来说要应付基本的日常生活、人情往来,还要精打细算。
目前,国家对志愿者的优惠政策就是考研加分,然而,从2003年到2013年这10年间,在龙胜支教的320多人中,考研读硕士的只有1人,曾为志愿者现为龙胜县团委副书记的唐剑兵告诉记者。
对志愿者就业来说比较有优惠条件的出路就是为志愿者特设的公务员招聘岗位。对于龙胜服务的属地来说,这些志愿者在当地服务了1到3年,很多人已经融入了当地的生活,也想留下来,当地的单位也离不开这些人了。“然而要进入正式的编制,必须通过国家的招录考试,县里没有一点把人才挽留下来的权力。”唐剑兵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特别是这两年,跟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相比,志愿者受关注程度不高。国家政策及现实的状况,使得真正想到基层参加锻炼的大学生即便是到了基层,因为目前的境况,也不能真正沉下心来做事。
但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华南理工大学的“1+3”计划就收到良好效果。近年来该校志愿者牵头做了很多事情,他们之所以能在龙胜持续地做了下来,而且做得很出色,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将学习成绩等各个方面最为优秀的学生挑选为志愿者,让他们下到基层踏踏实实做一些事,锻炼期满后直接保研,即做一年志愿者,然后回校保送研究生。这样让学生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安心踏实地做事而不是来镀金。但目前,这只是孤例,如何真正从制度层面上设立保障,重视起来,让更多的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并发挥自己的才能,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志愿者在家访途中,跟村民交流。 通讯员杨立飞 摄
志愿者韦慧在爱心教室里教孩子们剪纸。 通讯员韦吉阳 摄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高校巡讲活动启动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4月16日,广西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高校巡讲活动正式启动,并在广西大学进行了首场巡讲。 【详细】
新一批西部计划志愿者分赴各地开展志愿服务
月29日上午,2012广西·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表彰暨出征仪式在广西教育学院举行。来自北京、浙江、湖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的503名西部计划、西部文化建设和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分赴我区109个县(市、区)开展为期1至3年的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农村远程教 【详细】
61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28日开赴广西18个服务县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7月28日上午,嘹亮的《到西部去》主题歌在广西师范学院响起,广西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表彰暨出征仪式在这里举行。来自4个省区的610名志愿者结束了岗 【详细】
55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出征 奔赴广西18个县
参加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广西的550名志愿者,结束岗前培训后于7月28日从南宁出发,奔赴全区18个受援县。在共青团广西区委组织的出征仪式上,新一批志愿者庄严宣誓,并接受老志愿者的实践 【详细】
55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出征 奔赴广西18个县
参加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广西的550名志愿者,结束岗前培训后于7月28日从南宁出发,奔赴全区18个受援县。在共青团广西区委组织的出征仪式上,新一批志愿者庄严宣誓,并接受老志愿者的实践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