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23日 来源:桂林生活网 作者:记者蒋伟华 通讯员唐秋菊 钟安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临桂黄沙瑶族乡围岭村委宇庙村是个典型的山区村庄,村里自然风光优美,一条小溪穿村而过,几年前由于村民毒鱼、电鱼,让村里溪流的野生鱼几乎绝迹。看到这种情形,“80后”小伙彭昌国站了出来,从2011年开始,他带领志同道合的村民制定村规民约,陆续筹集了60多万元将小溪扩宽、挖深;每年他们还往里面投入数十万条鱼苗,经过三年的努力,原本“荒芜”的7500米小溪里现在流动着上百万条“生态鱼”。

  “母亲河”鱼虾曾几乎绝迹

  宇庙村离乡政府所在地有40分钟左右的车程,一路上都是崎岖陡峭的山路,快到村子的时候只见道路毗邻悬崖,满山的红绿让人豁然开朗,下山后一条溪流蜿蜒流出,只见溪水潺潺,时而一个深潭出现在记者面前,加上山上不时响起的鸟鸣让记者感觉置身世外桃源。

  记者来到了一座处在深山里的小木楼前,一位“潮男”出现在记者面前,他就是彭昌国。他告诉记者,自己今年刚好30岁,已经是一个4岁孩子的父亲,以前在桂林和朋友开汽车修理厂,5年前父亲因为出了车祸导致腿脚不便,为了照顾家里他只好回来了。

  回到家后,他发现村里原本就靠山水冲洗出来的小溪流每年都会有人在里面电鱼、毒鱼,后来在溪流里基本看不到鱼了。他说,这条小溪有7500米,原本只有一两米宽,水只有几十厘米深,而每次电鱼、毒鱼都是几十斤上百斤的,一条小溪流根本经不起折腾,往往是一些鱼苗刚繁殖出来就惨遭毒手了。而这条溪流虽然小,但对于村里来说意义重大,它的水都是来自深山非常干净,不但可以喝还贯穿村里的7个村民小组,是村民们取水、玩耍的地方,可以说是村里的“母亲河”。

  “如果村里生态环境差了,就太可惜了!”他说,现在大家都提倡生态保护,而村里本来好好的环境如果遭受到破坏那就不值得了,那几年看到鱼虾几乎没有了,溪流越来越小,环境也越来越差,有些地方甚至断流了,他心里非常着急,生怕这条溪流会在不久的将来消失,于是决定一定要做些什么制止溪流环境继续恶化。

  保护计划遭遇重重阻力

  2011年,他跟几个村民商量后,决定要将村里这条溪流保护起来,最开始他就找到村委会干部和各个村民小组的组长表达了他们的想法后,村委和小组长表示同意,同时成立了“绿绿淡水鱼合作社”。就在他们满怀信心的时候,有些村民却表示了不同意见,认为溪流是大家的,凭什么要听某个人的管理。

  在一些反对声下,他们据理力争,最后合作社还是成立了,并制定了相关规定,实行禁渔,告示牌在沿途立了起来;同时到相关部门和乡政府司法所等进行登记备案。

  不过情况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很快,他们发现一些告示牌经常被村民砸坏或扔掉,每次破坏后,他们就竖起来,到现在沿途的牌子已经重新竖了五六次了。同时有的人还向他们“挑衅”,带着工具进入到溪流里继续抓鱼,为了防止鱼苗再遭损失,他们专门请了四个人每天巡逻,几年来已经抓获几名电鱼或炸鱼的人,并对他们进行了处罚。

  彭昌国说,其实这条溪流里面原本就没什么鱼了,但一些人就是要搞破坏,他们也没办法,不过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搞破坏的人少了。

  筹集60万,流动出百万条“生态鱼”

  彭昌国带着记者进入溪流,记者发现如今的溪流非常清澈,已然像一条河道,随处可见宽10多米的水面,他说,为了给鱼苗更好的生活繁殖场所,从2011年开始,他们就开始请挖机来挖宽、挖深溪流,大概陆续花了一年时间,投资18万元将原来只有一两米宽的溪流最宽的地方扩到10多米宽,原来只有几十厘米深的水流现在已经有1.5米深,同时挖出了20多个几亩宽的水潭,做为鱼苗繁殖的水域。挖出来的河沙填出了一个两三亩面积高三米的平地,他在平地上建了一座房子当成看护河道的住所。

  扩好溪流后,他们就开始投放鱼苗,每年往河道里面投放几十万条鱼苗,他自己已经投资20万元,其他10多个村民一起投资了40多万元,目前总共已经投资了60多万元。

  “三年了,我们还没吃过里面的鱼。”为了鱼苗的繁殖,三年来他们把这些鱼苗当成自己的宝贝一样,每次只是看一下,从来都舍不得去吃。他带着记者走进溪流,决定要看一下里面的鱼到底长得怎么样,只见他拿起一张网往水急的地方放下,没一分钟拿上来一看,一条条尾巴带黄色的鱼就出来了,仔细一看,鱼长约10厘米,大的约一两重。他说,这些都是野生鱼,当地叫黄尾鱼,像这么大的鱼如果按照人的年龄来算,已经达到30岁了。

  他说,目前他们的养殖分为野生鱼和一般的鱼,并进行严格的分区分段,以免造成环境的破坏,野生的鱼苗是最近几年他们在乡里其他的大河道里面捞上来的,而养殖的鱼经过实验只能养殖禾花鱼鲤鱼和草鱼。

  看完野生的,他带着记者来到养殖鱼的水域,只见他往水潭里扔了一块石头,一群鱼马上围了上来,场面十分壮观。他说,每天除了请的四个人巡逻,他跟合作伙伴也会去看,根据他们的测算,目前7500米的溪流里至少有上百万条鱼苗和成鱼。

  “现在已经这么多鱼你们打算怎么办呢”记者问。

  “我们不会随便卖。”他说,他跟村民有长远的规划,首先他们要继续进行保护,同时他们还会加大投入,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陆续将一些游客和驴友带进山来,感受一下他们村里的自然风光,还要搞农家乐和生态旅游。之所以有这么大信心,他认为黄沙的地理位置虽然偏僻,但生态环境非常好,还跟花坪原始森林交界,夏天非常凉快,是个适合避暑的地方,所以他们要争取打造出一个临桂甚至桂林的避暑山庄。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香香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