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讯 (记者 韦 洁 通讯员 黄燕群)“亲,留10个黑粽粑给我吧。”“腊肉3包,粽粑20个,到武汉,包邮吗”……今年1月初以来,在“西林何姐土特产总汇”老板何星艳的电脑上,“句町古国西林何姐土特产”网店的阿里旺旺消息频跳不止。前不久,何星艳就从这些消息中收到了3个“大礼包”。
1月17日、18日和22日,浙江、广东、南宁的3家公司为给公司员工发放春节福利,分别与何星艳订下了薏米8800包、蜂蜜2980瓶、香菇3820包、黑木耳2000包、腊肉700包、辣椒骨1690瓶、干笋1690包、黑粽粑900个、沙糖桔170件,共计22750份的西林土特产,总价值达104.324万元。其中,18日创下何星艳开网店10多年来单笔订单最高记录—共12030份,价值61.025万元。“要在过去,这被‘大蛋糕’砸到的好事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何星艳感慨道。
2002年,在老家西林县那劳镇八意村种植黑木耳、毛耳的何星艳开始对电商产生浓厚兴趣,她将网售产品选定为纯天然、原生态的家乡土特产。然而,不少亲戚朋友知道何星艳要在西林这个僻壤地方搞电商时,都说她是“神经病”,面对电脑就想赚钱。对此,何星艳一笑了之,整日奔波在壮乡苗寨收购土特产品。
“2002年的年销售额差6元才满1000元,2002~2014年这13年间的总销售额不到10万元。”去年初,网店微薄的年销售额让何星艳的初心开始动摇,打算彻底放弃网店。就在这时,西林团县委开办电商培训班的消息让何星艳重拾信心。参加电商培训后,何星艳掌握了运营网店、完善网店网页设计、开展活动及与买家沟通等知识。在对网店进行改造升级后,她的生意火了起来,去年11月、12月两个月,销售额就达到了3万多元。
网店销量不断增加后,长期为何星艳提供黑木耳、香菇、铁皮石斛等土特产品的那劳、足别、普合、那佐等地农户也都看到了自己增收的希望,准备扩大土特产种植面积。为了不辜负父老乡亲的信任和支持,何星艳对网店的营销铆足了劲。“去年10月,我注册的‘广西西林曼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已拿到手。下一步,我将申报‘篝町人家’产品商标,不断拓宽销售渠道,让家乡的土特产品走出西林、走出百色、走出广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已尝到电商甜头的何星艳,对自己网店的未来信心满满。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西林县]拨付就业再就业补助金600多万元
2015年以来,西林县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严格补助资金拨付程序和规范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努力让更多的就业再就业人员受益。截至目前,该县共拨付就业再就业补助资金622.12万元,共有3877名就业再就业人员受益 【详细】
广西林业总产值首破4000亿元
日前记者从自治区林业厅获悉,去年全区森林面积增加到2.2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2.2%;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4300亿元,同比增长11.7%,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 【详细】
广西林木苗业脱颖而出:绿化苗木从供应不足转变为自给有余
记者从自治区林业部门获悉,目前全区拥有3300个林木苗圃,育苗面积28.5万亩,年产苗量达到14亿株,“十二五”期间主要造林树种产苗量共计44.5亿株,绿化苗木从几年前供应不足转变为自给有余。 【详细】
[西林县]突出产业扶贫 助推精准脱贫
近年来,西林县结合实际情况,选准适合本地的扶贫产业,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依托西林县被称为“中国沙糖桔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为契机,继续集中力量、整合资金、精心组织实施,确定沙糖桔种植、茶叶种植、麻鸭养殖、网箱养鱼项目作为全县扶贫支柱产业,出台了一系 【详细】
自治区农业厅定点帮扶西林县新丰村纪实
走进新丰,只见美丽的驮娘江沿着村寨蜿蜒流淌,一排排绿树成荫,一幢幢漂亮的小楼拔地而起,一张张笑脸幸福绽放……整个山村映在水中,水在村中,格外美丽。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