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24日 来源:桂林晚报 作者:记者龚亮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日,恭城瑶族自治县银殿山山脚一个沉淀过滤站的照片被网友发到网上后,引发众多关注和热议。

  照片里可以看到的是,铺装的砂石过滤器和金属管道已经露出锈迹。

  “完工两三年了,怎么还没能用得起来”“难道还没用就已经被废弃了”当地坊间出现了各种揣测。

  据多位了解情况的当地人告知,这个沉淀过滤站只是银殿山饮水安全工程的一小部分。而该工程2年前就已基本完工,却至今仍未投入使用。

  银殿山饮水安全工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工程又因何闲置记者进行了调查。

 

  

铺装的砂石过滤器和金属管道还未启用已经露出锈迹。

  铺装的砂石过滤器和金属管道还未启用已经露出锈迹。

  应急的水源

  在恭城瑶族自治县政府的官方网站上,就可以查找到银殿山饮水安全工程的一些情况介绍:该项目是恭城瑶族自治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建设规划重点项目,也是2012年度“千吨万人”饮水项目;工程计划总投资2800万元,建成后可解决11个村委、五所中小学及县城水厂供水区域内共6.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网站上的这些介绍内容,记者在县水利局得到了证实。

  恭城瑶族自治县水利局副局长李庭友介绍,该工程是在距离县城12公里以外的平安乡银殿山下的南、北假河交汇处下游建坝取水,坝址集水面积近50公里。水通过管道一路引至县城,接入原有的县城自来水管网,最后进入居民家中。

  2月1日,虽然正值冬季,以“S”形穿县城而过的茶江依然看上去水量丰沛。逐水而建的恭城县城并不缺水,如今为何舍近求远并投入巨资从银殿山引水来保障饮用

  事实上,当地已经有人因此而产生过担忧:茶江是不是被严重污染了是不是已不再适合取饮用水

  “茶江的水质较好,也很稳定。”市水文水资源局恭城水文站站长钟光茂说,水文站每个月都会抽样检测茶江几个段面的水质状况,茶江县城段的水质近年来一直保持在二类。按照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划分,二类水质属于受轻度污染,经常规净化处理(如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即可供生活饮用。

  恭城自来水公司经理林晶也告诉记者,几万县城居民所用的自来水至今都是取自茶江,水质轻微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微生物,但经过消毒处理后完全能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并不存在什么严重污染的问题。

  “银殿山饮水安全工程取水点的水质达到一类,从此引水,可以提高、改善现有县城自来水供水区域内4.72万人的饮用水水质。更重要的是,县城居民可以拥有一个后备的应急水源。”李庭友说,该工程立项的背景,是在当年全国多地发生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情况下。

  记者查阅以往的媒体报道了解到,国内仅2012年就发生多起饮用水源污染事件: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江河受到高浓度含镉污水污染,导致柳州等地数百万人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一度发生抢水风波;2月,江苏镇江船舶违法排污导致的自来水发生苯酚污染,引发当地居民抢购纯净水;12月,山西长治市一家化工厂发生苯胺泄漏事故,致使下游邯郸市区大面积停水………

  “当时,建立、完善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国水利系统也召开工作会议,要求各地设立备用应急水源,以保障紧急情况下供水安全和社会正常运行。”李庭友告诉记者,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12年,银殿山饮水安全工程立项、上马。

  银殿山饮水安全工程的拦水坝。枯水期越来越小的水流量,让对河村村民对这个民生工程前景充满忧虑。

  搁浅的工程

  恭城瑶族自治县水利局给出的一份银殿山饮水安全工程情况介绍显示,该工程计划完工时间是2012年11月30日。

  但3年过去,这项工程至今仍未投入使用。

  2月1日上午,居民周振国骑着摩托车从县城的家中出发,进入12公里外的银殿山上。每隔上半个月,他就会往山里跑一趟,将山泉灌满捆在后座的两个水桶。恭城人爱打油茶,也讲究用水的质量。很多人也喜欢像周振国一样,不辞辛苦地到银殿山取水。

  2012年,在县广场大荧幕上看到银殿山饮水安全工程开工仪式的时候,周振国曾经兴奋不已,“以后坐在家里就能喝上银殿山的水了。”但这种期待在年复一年的等待中变成了失望。“等了一年又一年,还是得自己跑。”

  周振国和很多恭城人一样有着共同疑惑:银殿山饮水工程到底怎么了

  2月2日,记者来到银殿山。循着山路往上2公里,一个已经建成的沉淀过滤站出现在路边。大门虚掩着,里面空无一人,已经铺装完成的金属砂石过滤器和管道因风雨侵蚀已露出些许锈迹。

  再沿着山路往上,就可以看到已经完工的拦水坝。出水口处,直径半米左右的管道已经铺设,沿着河床伸展一直通往县城。“这些已经建好2年多了,就是没用过。”家住水坝旁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但是,2014年年初的时候,恭城瑶族自治县政府的工作报告已经提到“银殿山饮水安全工程基本完工”,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基本完工的工程搁浅到现在

  恭城瑶族自治县水利局工程师谢新建告诉记者,项目施工建设其实一直进展顺利,主体工程早已全部完工,迟迟未能投入使用,主要是因为所在地村民的多次阻拦,致使引水管的铺设一再拖延。

  银殿山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所在地,位于银殿山山脚的平安乡对河村。记者从县水利局了解到,该工程不仅引水至县城,同时也覆盖沿线11个村委,通过集中式供水的方式能更好地解决这些村庄的生活用水和灌溉问题。其中,也包括对河村。

  既然也同样能够享受到饮水工程的福泽,对河村村民的反对意见又从何而来呢

  村民的担忧

  几条山涧在银殿山汇成下山源河,奔出山脚,流经的第一个村庄就是对河村。这个有着800多人口的村庄,世世代代从下山源河里取水灌溉农田。村民们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阻拦,是担心工程引水至县城后,村民无水灌溉农田。

  一台挖机停留在已经刨去大半的山头前。盗采者与当地人共享采砂带来的利益,留下的是一处处难以修复的“伤疤”。

  “银殿山饮水安全工程开工前,在村口贴了公示。”村民何健生回忆,按照公示内容,下山源河上游要建一座29米高的拦水坝,形成一个储水量10万立方米的水库。

  “当时,村民是很支持这个项目的。”何健生说,下山源河的水流量季节差异越来越大,夏季常常成汛,冬天则枯水见底。而新建这样的一个水库,可以起到防洪蓄水的作用。

  对河村村委副主任邓振兴告诉记者,村民群起反对是从拦水坝完工后开始的,因为他们发现,拦水坝只有七八米高。“这么低的坝,根本起不到蓄水的作用。而枯水期再把水引到县城,下山源河就可能要断流。”

  于是,从2013年开始,村民开始出现阻拦后续施工的行为。县、乡政府官员多次来到村里协调,却未能达成一致。

  “最初设计坝高20多米,预算需花费580万元。现有坝高10米,造价只有一百多万。”恭城瑶族自治县水利局副局长李庭友告诉记者,之所以更改拦水坝的高度,一方面是因为资金困难,另一方面是考虑到水流量有限,并不需要那么高的拦水坝来调节。

  2015年,县水利局与对河村村民协商,拿出了银殿山饮水安全工程的试行供水方案。按照该方案,(下山源河流经对河村时)水流量大于0.3立方米/秒时,县城引水管道才实行供水,以保障周边村屯的灌溉用水及河流生态用水。

  这一方案得到大多数村民的认可,银殿山饮水安全工程的管道铺设得以继续。李庭友告诉记者,目前管道铺设已经全部完成,工程预计今年上半年可以投入使用。

  “其实,村民与政府争来争去,关键是因为近年来下山源河枯水期的水流量越来越少了。”邓振兴指着银殿山告诉记者,村民们相信,这与山里涵养水源的植被遭到破坏有直接关联,“我们觉得,比怎么从银殿山引水到县城更急迫的,是怎么保护好银殿山这片水源林,让银殿山今后还能有水流出来。”

银殿山深处,被刨去半截的一个山坡泥沙裸露。

  银殿山深处,被刨去半截的一个山坡泥沙裸露。

  盗采的危机

  位于平安、三江两乡交界处的银殿山,海拔1885米,是恭城的最高山峰。1982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其480平方公里区域被划为银殿山水源林保护区。

  但2月3日记者进入山区,沿途所见却令人担忧。

  从对河村沿着山路往上10来公里,路边一个山坡被刨去一大截,裸露出的大片黄色泥沙在郁郁葱葱的山间格外显眼。走近一看,这处山壁上布满机器刨挖的痕迹。

  “银殿山的很多山体都像这样,扒开表面植被和薄薄的一层土,里面就是厚厚的山砂。”下山源村村民王卫平(化名)告诉记者,最近几年,越来越多老板进山盗采山砂。“多的时候,一天有十几辆货车拉着山砂往山下跑。”

  记者继续往山里走,看到这样的“伤疤”愈加密集。

  循着一条车轮碾出的道路,记者看到一个山头已被削去大半,弧形的砂坑里还停着一辆挖掘机。家住旁边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这辆挖掘机在这挖了两个来月了,春节过后肯定还会来接着干。

  当记者以寻找采砂点的名义询问时,这位村民一连介绍了附近三四个适合采砂的山头。“按采砂量收费,每立方砂收1.5元。”这位村民说,一个山头至少能采出两三千立方的砂。

  采出的山砂,成为河沙替代品。

  恭城一家沙场的老板告诉记者,近几年来,河道挖沙管制越来越严,市面上河沙供不应求,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一些人就开始把目光瞄向山砂,“山砂一般含杂质较多,但品质好的也能卖到每方80元左右,利润丰厚。”

  采砂商人与一些村民各取所需,共同盗采山砂,给银殿山留下的却是一个个难以抚平的伤痕。

  下山源村一位村干部指着一处裸露的山体告诉记者,几年里,仅他们这个村子就有七八个山头被盗采。而这些被刨开的山体砂石松散,几年后也再长不出草来,“也就是说,挖一片,就是荒一片。”

  这位村干部说,县国土部门曾接过村民的举报,也多次派人到现场查处,但盗采者改用“打游击”的方式躲避检查。“去年时,政府在山路两边树了水泥柱限宽,防止货车偷运山砂。但这些水泥柱后来被人偷偷拆了,就再没树起来。”

  禁采的急迫

  市水文水资源局恭城水文站站长钟光茂告诉记者,水源林又称水源涵养林,是调节、改善水源流量和水质的一种防护林,对于调节径流,防止水、旱灾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开采山砂,必然会破坏水源林,带来水土流失、水源涵养能力弱化等问题。”县林业局林政股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银殿山采砂行为均无合法手续,他们也曾多次查处。

  记者从县国土局了解到,这些年盗采山砂的破坏面积已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估,数据尚未出炉。而下山源河的水流量目前也不在县水文站监测范围之内。因此,下山源河枯水期水流量变化与水源林遭破坏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无直接证据。

  不过,盗采山砂屡禁不止却是摆在眼前的难题。

  “在恭城地界,拥有山砂资源的只有银殿山。而银殿山区域的林地属于水源保护林,所以一直未批采矿权。但在利益的驱使下,2008年就开始出现盗采山砂的现象。”县国土局一位负责人说,盗采山砂的范围涉及平安、嘉会、莲花三个乡镇,猖獗程度与山砂市场价格行情挂钩,“高峰期时,一天有10来辆卡车偷运山砂。”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土部门以每个星期至少巡查2次的力度进行执法,控制了盗采蔓延的态势,却难以根除。“盗采山砂大多有当地人利益牵涉其中,导致每次赶到现场却无法找到嫌疑人,而挖砂大型设备又难以从山上运下扣留,导致执法效果有限。”

  “根治盗采山砂,需要国土、林业、森林公安和乡镇政府的共同配合,才能有效惩处利益相关人。”这位负责人说,他在县大人等会议上也多次提出这个问题,但并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到现在,多部门联合执法的局面也未形成。”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