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7日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邹少欢、庞冠华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50名女杰获南宁

  核心提示

  为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6周年,表彰南宁市各行各业的妇女先进典型,3月6日上午,南宁市妇联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展纪念活动暨表彰大会。当天来自南宁市各行各界的400名妇女共同庆祝这个属于自己的节日。

  近年来,南宁市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女性和先进集体,会上表彰了在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10名“三八红旗手标兵”、50名“三八红旗手”、 命名了29个南宁市“妇女儿童维权岗”,确定了50个五星级“妇女之家”,50个四星级“妇女之家”。今天,记者就跟你分享几个关于她们的动人故事。

  荣誉:三八红旗手

  今年41岁的刘永梅,从事环卫工作已经13年了。2003年,她加入西乡塘环卫站当上了一名清扫环卫工人。在这十几年的工作中,刘永梅经历了从一开始不适应到后来自觉努力学习专业技能的过程,其中的不少事情都让她忘不了。

  曾经有一次,她在友爱立交旁打扫,有个男子故意将手里的纸撕得细碎,撒到泥地上,细小的纸屑用扫把很难清扫。她只能一边扫,一边捡,忍着委屈将纸屑清扫干净。因为工作特殊,她曾经连续6年没有回家陪年迈的母亲过春节,以前过春节反而比平时更忙,因为当时还未禁燃烟花爆竹,地上的炮纸多又难清扫,平时早上7时能下班,到了春节,差不多11时才能下班。

  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刘永梅很快从一名普通的清扫工人被提拔为质检员,再到路段承包者。从此,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几乎每天凌晨4时就要赶到路段对一天的清扫保洁、重点路段、特殊路段等进行安排管理。

  2014年,由于工作调整,刘永梅调入综合服务队任副队长,主要负责衡阳片区城中村的环境卫生工作。城中村流动人口众多、环境复杂,餐厅、人口多,环卫工作压力很大,但刘永梅面对困难,总是主动承担,遇到人手不够,立即赶去清扫。她所管辖的万秀村,秀厢村等,刚接手时情况复杂、管理滞后,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从一接手就开始全面深入各村,划分区域制定清扫保洁计划,使得工作质量明显提升。

  一旦有新的环卫工人上岗,她就早早到位,手把手不厌其烦地传授工作方法和技巧,从担任副队长以来就再也没有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在她的管理下,万秀村从差评不断的“万臭村”变成名符其实的“万秀村”。

  据统计,刘永梅在这13年间清扫的道路累计达2万公里,用坏了300多把扫帚,经她培训授课的工人有600多人,她用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是一名确确实实的“城市美容师”。

  荣誉:三八红旗手标兵

  1989年7月,石珊从广西医科大学毕业后,就到了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的内科和急诊科工作,这一干就是15年。2004年,她放弃了熟悉的内科领域,主动请缨到医院新成立的美沙酮门诊(编者注:以帮助吸毒成瘾者戒毒治疗为目的的专门性门诊)工作。石珊知道,美沙酮维持治疗是一个特殊的岗位,将要面对的风险也可想而知。因为她觉得“在这个谈‘艾’色变的年代,需要有人挺身而出,去治疗照顾那些患者,我愿意做这样的一个人。”她希望能通过治疗,改变这些患者的现状,让他们重新站在阳光下。为此,她争分夺秒学习,常常带着面包和干粮,泡在门诊里。她凭借惊人的毅力和执着,临床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赢得了同行的敬佩和患者的尊重。

  石珊本着细心和爱心及真心,对患者开展诊疗后期综合干预活动,让患者感受到来自门诊及社会的温暖和关爱。一次,一位女性患者因吸毒而被男友抛弃,在医院里难产,身边却没有亲人陪伴。石珊得知后连夜赶去医院,与医师商量救治方案,直至患者顺利产下一女婴。患者因产后感染引发中毒性休克,石珊一直陪在病床边直到她脱离危险,并为刚出生的女婴购买了奶粉和衣服等生活用品,患者感动地说:“我会尽我的能力好好扶养孩子成人,不给国家社会增添负担。”还有一次,一位患者因为妻子患了结肠癌,却无法负担手术所需的高额费用,石珊在得知内情后积极为他联系了医院有关科室,终于花了最少的钱,成功为其妻子实施了手术。

  “在我眼里,他们其实就是普通的病人,只是他们的病更特殊,所以需要我们更多的耐心和关爱。”石珊笑着说。她的举动使许多吸毒患者慢慢回归社会过起了正常的生活。

  作为广西全球基金项目艾滋病专家库的专家,她在患者中开展服药奖励激励机制,开展同伴教育活动,开展各种综合干预活动,从原来参加治疗的人数不足200人发展到多达2000多人,累计服药数达30万多人次,日均服药人数超过800人,九年来减少了2吨多的海洛因使用量。艾滋病新发感染率由2011年0.15%下降至现在的检出率为零,成了广西最重要的防艾阵地。也使得美沙酮门诊从原来的“遮遮掩掩”变成了医院的一个亮点,成为医院的品牌科室,医院的重点学科。

  她17年送逝者体面“上路”

  李丽娟 南宁市殡葬服务管理处殡仪馆副馆长

  荣誉:三八红旗手标兵

  “为生命送行”的职业却总是噩耗与晦气相连,因而常常令人避而远之。1998年7月,刚刚年满21岁的李丽娟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走出了大学校园。工作对于这位优秀毕业生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但她却投身于殡葬事业。

  初为殡葬工人,最难克服的就是与尸体打交道时的恐惧心理。刚到单位的时候,由于整天与冰冷的遗体打交道,李丽娟心里总是异常紧张。每当触碰遗体,恐惧、无助、彷徨考验着她的承受力。第一次值夜班,她就碰上接运遇到车祸的遗体。那惨烈的场景,浓浓的血腥味……李丽娟站在事故现场,脑子竟然一片空白,不知所措。同行的老师傅知道小姑娘害怕了,拍了拍她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小李,你把他当做是自己的亲人,就不会害怕了。”她才慢慢缓过神来。

  渐渐地,李丽娟调整好了心态,后来她可以从容地为逝者淋浴、更衣、化妆、整容,她从此坚信生命的逝去是有尊严的,是需要有人守护的。在殡仪服务中,她迅速成长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2008年,遭遇车祸、因公受伤不久的李丽娟在2月的一天接到紧急任务,一位年轻男性死在了南湖公园。由于人手不足,李丽娟与司机两个人前往接运遗体。此时的南湖公园,人们将遗体围得水泄不通,一位老奶奶在遗体旁泣不成声。她赶忙上前搀扶老人,耐心劝慰,老人慢慢平静下来后,道出了一个惊人的信息:死者是他的孙子,有艾滋病。围观人群听到这个信息,顿时慌乱起来,李丽娟也感到相当惊讶,逝者身上或许有伤口,按照规定必须穿防护服才能处置遗体。可因为是临时接到的任务,殡仪车上并没有配置防护服。李丽娟考虑到大家的安全,当即决定自己一个人包裹遗体。其间,同事多次要求协助她,都被她严词拒绝。李丽娟认真细致地包裹这具特殊遗体,小心整理他的头发,尽量让他看上去安详,尽量维护他最后的尊严。

  经过半个小时的小心处置,遗体终于被包裹好安放在殡仪车上。看着满头是汗的李丽娟,老奶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李丽娟为首府殡葬事业默默奉献了17个春秋,她是“为生命送行”的使者。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加州路人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