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2月17日电 (赵琳露 唐梦宪)2月17日,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重返故乡广西桂林市,称这次回来是“落叶归根”,希望把父亲的纪念物、史料及自己的作品等存放到正在筹建的白崇禧、白先勇陈列馆内,让乡亲们及更多人了解白氏父子。
1937年出生在桂林的白先勇,父亲是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他自幼年开始不断漂泊的生活,辗转到过重庆、南京和上海,后来迁居香港、台湾、美国等地。直到1993年,白先勇才第一次回到阔别近半个世纪的故乡桂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年近八旬的白先勇感慨,自己6岁离开桂林,但每次回来,小时候的记忆也回来了。
在桂林城徽象鼻山附近的漓江游泳、吃桂林米粉、在中山小学读书……精神矍铄的白先勇追忆着儿时往事,“童年的记忆,尤其对于故乡的记忆,我想是深深根植在我的脑海中。”
位于桂林市榕湖饭店内的白崇禧故居,原名“桂庐”,是一幢具有中西合壁风格的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如今这座故居正在重修中,将打造成白氏父子的陈列馆。
“以前这附近有个花园,种满了果树,我们在这摘过橘子、金桔。”每次回来,白先勇都住在榕湖饭店内,“住进去有回家的感觉。”
当天中午,白先勇连吃了三碗桂林米粉,一解乡愁。他笑言“一回来就猛吃。”
在外数十年,白先勇自称最爱吃的还是有着“家乡味”的桂林米粉。他说过,“我回到桂林,三餐都到处去找米粉吃,一吃三四碗,那是乡愁引起原始性的饥渴,填不饱的。”
“我和父亲都喜爱吃桂林米粉。”白先勇回忆说,小时候父亲每次打仗回来,就让家人做碗冒热米粉吃。
少小离家的白先勇有着深深的桂林情结,在他的《花桥荣记》、《金大奶奶》、《玉卿嫂》等诸多作品中,都能找到桂林的影子。他表示过,“桂林的山山水水都是我创作的一部分。”“我写作、看报时心中默念的是桂林话。”
他说,“虽然我全世界跑,我还是桂林人。我想把我的这些资料放在这里,跟乡亲们分享我这些年做的事情。”(完)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广西标准桂林米粉》向南宁市民征求意见
广西人爱吃粉,其中桂林米粉是最有市场的品种之一。什么样的桂林米粉才是你心中那碗标准的粉?近日,由自治区卫计委提出,桂林市产品质量检验所起草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桂林米粉》(以下简称《桂林米粉(征求意见稿)》)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向南宁市民征 【详细】
桂林米粉推进品牌化标准化 将打造百亿元产业
为了推动桂林米粉产业提质升级,近年来,桂林市商务局全面推进桂林米粉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信息化发展,努力建设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相匹配的桂林米粉产业发展体系。现在,桂林米粉正朝着打造百亿元产业的目标加速向前推进。 【详细】
兴安县:第十届桂林米粉文化节暨第八届葡萄节完美收官
8月31日晚,广西兴安县银杏广场载歌载舞,各界嘉宾、县城市民、各地游客欢聚一堂,一派喜庆祥和的欢快情景。当晚,为期三天的“第十届桂林米粉文化节暨第八届葡萄节”成果丰硕,第十届桂林米粉文化节暨第八届葡萄节·桂林百姓大舞台“走进兴安”文艺晚会的隆重举行,宣 【详细】
桂林鲜湿米粉也进行套袋包装销售 市民希望莫涨价
继1月份桂林鲜湿切粉率先穿“衣”告别裸卖后,昨天开始,桂林鲜湿米粉(圆粉)也进行套袋包装,并打上保质期、生产日期等标签标识后进行销售。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