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文化 易昂 陈默 发自北京
11月1日下午,“断舍离”教的“教主”,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在日本大使馆有一场关于“断舍离”的演讲。她装束简单正式,黑色西服加红裙,但并不刻板,一头红栗色的短发让她显得温和可亲。在持续五个小时的演讲以及采访过程中,她一直面带笑容,对提问者给予积极的回应。
山下英子
这位出身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文科生,毕业之后像许多普通的日本女性一样,选择结婚,走进家庭。50岁时,山下英子写作《断舍离》一书,立刻风靡亚洲。
什么是“断舍离”?断绝接受不需要的东西,舍弃些没有用处的东西,离开对事物的一些执念。但山下英子在采访中,她更为强调的是,在“断舍离”的过程中,通过物品,重新审视人和物的关系,以及人内心的真正需求。“断舍离”,是一种重新认识,接纳自己的方式。
目前,山下英子与华联盟公益机构合作,收集一些被“断离舍”的物品,以义卖的方式筹款,在中国的沙漠地区植树造林,这样“飞往日本的沙尘也会少一点”,她笑道。
《断舍离》[日]山下英子 著,吴倩译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年07月
“执念就像伤口上结的疤一样”
腾讯文化:您在50岁的时候写了《断舍离》这本书,当时为什么会想到要写这本书?
山下英子:我在22岁的时候就开始学瑜珈的道场,被传授了“断舍离”的理念。但在十年之后才开始意识到“断舍离”确实可以运用在现实的生活当中,于是我在自己的生活中实施“断舍离”,在不断的失败和体验中,总结出来“断舍离”理念,就开始写博客,最后被出版商看到。出书之后一下子被很多人认识。
腾讯文化:开始实施“断舍离”时,在人生的哪个阶段?
山下英子:我22岁大学毕业之后,就结婚了。结婚之后跟家人,包括跟先生的母亲都住在一起。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到底什么才是真正我应该在的地方,在内心当中有这个困惑冒出来。所以我是在寻找自己的空间和场所的过程当中,形成了“断舍离”理念。待在一个不是自己该待的地方,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场所,这对我来讲是特别痛苦的,感到不安,没有安全感。
腾讯文化:如果“断舍离”是使人达到幸福的一种方式,您认为的幸福是什么?
山下英子:“断舍离”不是想象什么是幸福,而是反过来想,什么东西对自己来讲是不幸福。比如人常常会对于自己应该去做选择、去做决断的事情无视、拒绝,或者虽然拥有某种东西,但是不知道怎么去用它。比如说中国现在有很多有钱人,但是他们怎么才能够使自己的钱用在更有意义、更好的地方?每个人都拥有时间,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很好地利用时间;怎么让空间变得更加美好,怎么样去规整空间?“断舍离”是让大家去学习怎么运用空间、使用空间,怎么运用、使用时间。
腾讯文化:有时候我们对许多东西无法离弃,可能是出于它在未来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价值的这种执念,您如何看待这种执念?
山下英子:事实上,执念就像伤口上结的疤一样,你要拼命去把它剥掉,事实上是很难的、很痛苦的,会出血。但是让你造成执念的这些东西,是让你找到内心真正想要东西的训练对象。为什么对这个东西存在执念?你会通过你现在的斗争状态不断去问自己,同时真正找到原因所在。
不要去否认这个执念,而是去接受这个执念、同意这个执念。在不断肯定的这个过程中,你会说,“啊,当时是这样的,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但是,这是过去”,“啊,原来过去是这样的。”结果会变成过去的形式。这个时候,我们才会审视到现在的自己。
但是很多人不是真正的喜欢这个东西,只是觉得我需要这个东西,别人会觉得很炫,这样的人是居多数的。要通过物品的价值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这样的人是很可悲的。
腾讯文化:很多人确实是通过一些外在的物品来确认自己存在的价值。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觉得疲惫,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样来抵抗这种社会主流的压倒性的拜金或者消费主义大趋势?
山下英子:“断舍离”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很简单的行为。你现在对着这个物品问自己,它真的是我需要的吗?真的是适合我的吗?它真的可以让我得到很大快感吗?通过不断的对物,对自己的审视,能够让自己从对物品的依赖中,找到一条新的道路出来。
腾讯文化:可是有些人因为各种原因,特别需要外在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甚至认为外在的认可比自我感受更重要,这个时候还需要“断离舍”吗?
山下英子:所以需要通过物品来反复地问自己。物品是反映本人的心理。通过物品,自己和自己不断地真实对话,才能够形成真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够找到自己的轴。当自己的轴心找到之后,才能够再去考虑和判断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通过“断舍离”的行动,能更快、更好地接纳自己。
山下英子接受腾讯文化采访
东西过剩是世界性的问题
腾讯文化:您在自己的生活当中是怎样践行“断舍离”的,它给您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山下英子:我实施“断舍离”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了。这几十年当中我买了很多东西,扔掉了很多东西,也有很多失败,但还是越闯越勇的感觉。但是现在很多人是怕失败,所以就不去做、不去行动。所以很多人都是维持现状地生活着。
腾讯文化:可不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些您失败的经历?
山下英子:比如说有一次买回来很想要读的一本书,和一些需要被“断舍离”的书扔掉了。扔掉之后,我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反对断舍离的人,说你看你失败了吧,所以说让你不要扔吧。这让我心里非常不舒服,更加激发了我的斗志,更要通过“断舍离”把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好。比较大的失败是什么呢?我先生非常认真地去赚钱养家,由于我在实践“断舍离”,所以很多东西我买了,买了以后又扔掉。所以没有存下很多钱,很对不起他。
但是由于“断舍离”这个理念受到很多的认可,通过“断舍离”我也赚到很多钱(笑)。
腾讯文化:通过“断舍离”,我们最终要达到一种怎样的生命状态?
山下英子:通过“断舍离”的结果,可以对自己的选择做出更好的判断:当时的选择是不是真的是对的。如果“断舍离”之后感觉生活更好了,那么这个人对自己的信赖感和信任度会更强。
腾讯文化:“断舍离”这三个字,跟佛教里面的“贪嗔痴”正好相反,禅宗对您有很深的影响吗?
山下英子:当然,我的思想背景就是禅和佛教文化。“断舍离”是动的“禅”,“断舍离”的“离”字,就是让大家达到“禅”的状态。“断舍离”和禅、佛教很大的一个区别就是,“断舍离”是非常接地气的,非常接近于生活,而佛教、禅都是很空洞的,很高高在上,抓不到的。
“断舍离”并不等于扔东西
腾讯文化:在您看来,为什么“断舍离”这个概念在亚洲这么风行?甚至有“断舍离”教这么一说。
山下英子:(笑)最主要是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生活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在于东西过剩,让我们的人生遭受损失,比如浪费了时间、精力,所以才会有这么人对“断舍离”思想有共鸣。
腾讯文化:对于“断舍离”这个概念,您遇到的最多的误解是什么?
山下英子:“断舍离”就等于扔东西。事实上“断舍离”是对真正有价值的的东西,进行选择的一个过程。像是和非常亲近的人,一起去发现对自己来讲真正重要的东西的一个冒险旅程。
腾讯文化:您有没有去过欧美国家演讲?他们对“断舍离”是一种怎样的态度?
山下英子:洛杉矶、西雅图、纽约都有去做过演讲。和大家一样,先进国家都对于过剩这个现状很困惑,而且几乎所有人都是对家里面很混乱、整理不好的事情有相同的困扰。
腾讯文化:从《断舍离》到《俯瞰力》,到《自在力》这三本书的背后有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写作逻辑?
山下英子:“俯瞰力”讲的是一个战略问题,从很高的视点了解问题。但是光有战略,不脚踏实地付诸行动的话,还是不行。有了战术之后、付诸行动了,也还并不一定就能够解决问题,它需要不断的再去站在更高的视点,审视新的问题,产生新的战略,再去行动。“自在力”,就是这个一来一回的过程。所以“断舍弃”最基本的理念知道了之后,去锻炼我们的“俯瞰力”,通过“俯瞰力”,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自己人生当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这三册书就是这样的关联性。(文/易昂 陈默)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整理师:与杂乱空间断舍离
2015年,日本姑娘近藤麻理惠因擅长整理,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当年度“世界最有影响力100人”之一。她写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一书,向读者介绍 “一旦整理,就不会变乱”的整理方法,在全世界售出200万册。几乎同一时间,日本的另一位杂物管理咨询家山下英子也开 【详细】
帮你“断舍离”的房间整理师,在中国是个好职业吗?
“整理是面向自己的行为,打扫是面向自然的行为。”这句把收拾屋子上升到人生哲学的话,出自日本整理师近藤麻理惠的成名作《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这本2012年出版的小众图书如今成了一群中国人的创业指南。他们相信,伴随着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需要的不仅仅 【详细】
“断舍离”职业整理师,整理的不止家居,还有心灵垃圾
“断舍离”一词曾在朋友圈很火,原为鼓励人们“放下心中执着”。但在职业“整理师”看来,“断”是守住入口,拒绝让多余的物品进入家门;“舍”是把出口打开,舍得抛弃多余的东西;“离”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理念,让人脱离对物品迷恋的状态。据此,便可更清晰地理解“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