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0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向志强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南宁11月19日电(记者向志强)2015年江南区平话文化旅游节19日上午在“中国平话文化之乡”——南宁市江南区开幕。为期3天的文化旅游节期间,将举办平话文化非遗项目展、平话民俗文化展演、扬美旅游圈游览、平话文化研讨会、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招商推介会等系列商贸文化活动。

  此次文化旅游节由中共江南区委、江南区人民政府、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局、南宁市旅游局、南宁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主办。当天上午的开幕式呈现了一场丰富多彩的平话民俗文艺大展演,汇集平话歌舞、器乐、平话民俗礼仪表演以及江南区历届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展演的优秀获奖作品于一体。

  据介绍,此次文化旅游节以“平话情韵•魅力江南”为主题,整合江南区丰富而又独特的平话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推出平话非遗民俗展示展演活动和江南区农特产品暨养生休闲生态旅游活动,在扬美古镇旅游圈组织举办美食品尝、养生休闲生态旅游以及非遗文化定向寻宝活动,展示近年来江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保护成果。

  此外,还将举办旅游节开幕式平话民俗文艺大展演、平话文化研讨会、招商推介会、以及“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国际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商品展、茶文化周、汽车展等活动,活动亮点纷呈,集吃、喝、玩、游、购于一体。

  江南区历史文化深厚。亭子曾是古南宁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地,是“海上丝绸之路”通向“水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因此南宁有句闻名的俗语“先有亭子,后有南宁”。城区扬美古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疍家水上婚礼、春牛舞等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介绍,江南区约30多万人以平话为母语,平话文化在江南区及周边蔗园人聚居区根深蒂固且自成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独特民俗风格的江南平话文化,其文化形态涵盖生产文化、饮食文化、民歌文化、庙宇文化、岁时文化等多个方面。平话文化一直在平话人群体中活态传承,展现了平话文化顽强的时代生命力。

  据介绍,近年来,江南区紧紧围绕中央、自治区、南宁市文化发展战略,以和谐文化强区建设为总目标,以建设“中国平话文化之乡”为主抓手,充分发挥优秀文化资源塑造人,深厚文化精神滋养人的作用,使平话文化的保护传承成为了政府主导、群众主动参与的一项自觉文化运动,弘扬平话文化在城区蔚然成风,强烈的传承保护意识在广大群众中开枝散叶,平话文化发展呈现勃勃生机。2014年6月18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作出决定,命名南宁市江南区为“中国平话文化之乡”。

  江南区委书记马南萍表示,作为平话文化的发源地,以浓厚的历史文化为支撑,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江南区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抉择。她介绍,当前,江南区依托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便捷的交通区位条件和特色的产业优势,正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产业,全力建设扬美古镇旅游圈,打造南宁市旅游文化先行区,促进文化产业、生态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为城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马南萍表示,江南区决心把首届平话文化旅游节办成文化旅游盛典和经贸合作盛会,通过非遗民俗展示展演、农特产品展示、养生休闲生态旅游、平话文化研讨会、招商推介会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合作,宣传和推介江南区的文化、旅游、农业等项目,进一步提高平话文化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江南区文化、旅游、农业产业竞争力,使“中国平话文化之乡”成为向南宁市、自治区乃至全国宣传展示江南区繁荣发展新风貌的一张闪亮名片。(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