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03日 来源:新华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图为本期文化沙龙现场

  

  图为本期文化沙龙现场

  主持人:“千古灵渠 眺望未来”,欢迎参加灵渠文化沙龙,本次沙龙的主题是“打造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活力灵渠”。首先介绍一下到场的嘉宾,分别是:新华社广西分社社长孙志平先生,广西文化投资集团董事长罗红先生,兴安县委书记阳明先生,广西国悦集团董事长林谋悦先生,广西大学国学研究中心郑朝辉博士,新影响文化投资集团董事长邓立先生,新华网广西频道总编辑文贻炜先生。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为了统一岭南建成了灵渠,它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人工军事运河之一,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今天我们有缘相聚在灵渠,感受它的奇美与大气。首先请教授谈一下您心中的灵渠

  郑朝辉:灵渠当然是中国传统水文化的一个代表,我到灵渠来,第一,我感觉灵渠的水和很多地方的水不太一样,它的水不像都江堰那么湍急,灵渠的水显得比较柔,它是一个柔性的水。第二,一般说水往下流,老子也说水性是向下的,包括孟子也有这样的看法,但是我们到灵渠来感觉到水往上走的逆水而上的感受,可以亲身体会到灵渠逆水而上的体验。

  

  广西文化投资集团董事长罗红讲述自己对灵渠的见解

  主持人:那么罗总也说说您对灵渠的感受

  罗红:从动机来说,灵渠的建设动机是纯军事用的,但是从发展来说,灵渠把中原的文化随着这场军事战争传过来以后,促进了岭南和中原文化的交流,最终形成一个大国家,这样的历史我们都是认可的。虽然它是秦始皇为统一华夏在八桂大地画出的一条伤痕,但也是我们民族大团结的见证。所以我觉得灵渠要申报世界遗产的时候,应该要准确的定位灵渠的一些东西。

  我们这一带的人在秦始皇时代还是越人,越人实际上也是华夏族的后人,我们的壮族、侗族、毛南族、水族、仫佬族、布依族等都属于越人。所以在发掘这样的历史的时候,我觉得灵渠可能要把历史文化沉淀下来的真实性和现代人旅游的意愿相结合起来做。

  

  兴安县委书记阳明谈“兴安名片”——灵渠

  主持人:灵渠是兴安的名片,下面请阳书记聊一下灵渠。

  阳明:灵渠一直在造福着兴安的老百姓,38万老百姓对灵渠饱含着深情,无论是走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你说“灵渠”,兴安人都充满着自豪感,充满着对它的一往情深,这种感觉不是一般人所能体验得到的,也不是外来游客随便可以感受得到的。所以我说,灵渠首先是兴安的灵渠,然后是桂林的灵渠,是中国的灵渠,也是世界的灵渠,老百姓在这当中对灵渠的保护、开发等等一系列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灵渠应该说是我兴安的文化核心,也是我兴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核心动力。我2010年到兴安,我感觉到灵渠非常安静、非常平静、非常祥和。但是你走进来可以感受到它很深厚的沉淀和文化的内涵,当你站在大坝的时候看到2200年历史的大坝从来没有去动过,仍然保持着今天这么一种状态,它对你内心的冲击感、带给你的澎湃感是无与伦比的,因此我觉得灵渠是我们兴安的核心价值。

  主持人:谢谢,我们能感受到,灵渠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民,我们应该感恩。

  阳明:我们在灵渠的申遗过程中,专家们对它的评价是“它是一个活体的文保单位”,是一个活体的申遗备选项目。我们还不能说是世界文化遗产,因为我们还在申遗,是全国45个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备选项目之一。

  应该说这几年我们的投入非常大,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包括我们请清华大学下面的文保所给我们做申遗文本和申遗规划,经过自治区两轮报到了国家文物局。另外,在城市规划当中,我们始终坚持“保护优先”这样一个理念,结合灵渠保护规划制定细则,灵渠两岸的建筑风格、灵渠的开发和保护都有标准。这几年我们争取自治区和国家文物局给我们相关资金的支持,前前后后获得了超过5千万的资金,对灵渠的本体做了比较好的保护。

  

 

  广西国悦集团董事长林谋悦先生述说心中的灵渠

  主持人:灵渠确实存在着非常深厚的文化,那么林总您作为灵渠的开发者,请您谈一谈您心中的灵渠

  林谋悦:我们只是来这里看护的,就像帮灵渠扫地一样。在我的印象当中,2009年来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当时管旅游的主管领导要离开他的岗位到新的岗位的时候找过我聊天,他说:“小林,我在旅游局干了这么多年,做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很遗憾没有把灵渠宣传好,希望你能去参与。”然后通过他引见一些领导去商谈这个项目把它做起来,刚开始对灵渠真的是一点都不了解,我们只是作为一个投资的眼光去看待。但深入了这么多年以后,感受到灵渠确实是不一样,真的感觉得到古人在召唤。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工程,从最初的军事工程到现在还在发挥水利灌溉作用,对当地的老百姓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应该说是一个恩泽万代千秋的工程。

  其实我写了一本《沉醉灵渠》,在我的序言里面就有很多感受,这么多年做下来我们也倍感艰辛,我们投入大,回报少,促使我们坚持下来是对这里文化的热爱。深入灵渠,就像郭沫若先生说的可以与长城相媲美——北有长城,南有灵渠。长城更多的功能是防御,灵渠可能更多的是包容,把中原文化传播到岭南,把它融合在一起,这种包容文化把中原先进的东西传播到岭南,我觉得灵渠这种浓厚的文化应该说跟都江堰完全不同,它具备军事工程、水利工程,更多的是传播文化。纵观世界历史,为什么欧洲分那么多国家,而中国总的来说比较统一灵渠开通以后把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结合起来,语言相通、习俗相通,统一了度量衡之后就造成了这些文化的包容,所以我觉得灵渠除了有优美的风光,历史的价值非常大。但是从现在来说,灵渠的地位跟它的影响力是不成正比的,做过这么大的贡献,但现在还是缺乏一些宣传的东西。灵渠不仅仅是兴安的,应该是世界的,要把它发扬光大,把它传播出去。

  

  新影响文化投资集团董事长邓立先生畅谈灵渠文化的推广方式

  主持人:我们来到灵渠参观游玩都会有一种思古之幽情,围绕今日沙龙主题,请各位各抒高见。

  邓立:我对灵渠了解不多,常来玩,玩的原因是因为当年做桂林《印象·刘三姐》项目时停停做做大概两三年的时间,我们就常来乐满地、灵渠玩。其实灵渠不太容易做,不容易做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现在旅游方式的改变,是因为我们没有太多形式的东西。长城和灵渠都是建筑奇迹,但是长城一看很吓人,兵马俑也很吓人,灵渠一看不吓人。都江堰我们也做项目,都江堰的大坝也很吓人,但是灵渠的确会吃亏。

  在形式感方面我们如何把这个东西做好,需要动脑。刚才说了,宣传灵渠很难宣传,一句话说不清,它跟长城、兵马俑不一样,但是刚才有一句话作为宣传口号我认为很多人会向往,就是“一座2000年还在用的大坝”。因为现在中国人都会怀疑大坝用2000年,你是在吹牛吧20年就不错了,那么2000年的大坝还在用,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大坝所以灵渠有可能要用最亲民的方式把渠道建设起来,把信息渠道、产品渠道建设起来,因为在现在的旅游上不仅仅说资源的观点,还要有产品的观点到产业到市场的概念,所以灵渠真正的市场产品在哪儿就是什么是我们的核心产品像刚才说灵渠是一个核心的文化要点和核心卖点,但是我们卖它具体的什么东西就可能我们就卖2000年还在使用的大坝,有可能我们在这当中取一瓢或者在任何一个地方取不到的一桶水,这个水是湘江跟漓江“牵手”的地方。

  现在人们最关注的两个核心,一个是空气,一个是水。阳朔看景,灵渠品水,灵渠的产品正好跟阳朔的产品有差异化,所以灵渠的优势是可以让人们能够停下来、住下来,这方面有可能是灵渠今后的一个特别大的可持续性的特点。

  林谋悦:说得太好了,对我的帮助特别大,那句话我以后就把它用上了——一座2000年还在使用的大坝。

  邓立:其实在最近的营销事件里面最成功的是秦皇岛,秦皇岛其实是一个比我们还要季节性的地方,秦皇岛旅游最多三个月100天,因为他们一直叫我们在那儿做演出,我们一直说别做,这对政府和对我们都没有好处,因为的确太短时间。它是一个商业项目,世界上最孤独的图书馆,这个项目无外乎就是在海外建了一个书店一样的图书馆,然后所有的微信都在转,说那个地方到底是什么,觉得很奇怪。所以灵渠可能要用一个特别轻的方式来做,因为我们也重不了,其实刚才你说的很多东西都是慢慢入心的东西,比如灵渠对38万人的恩泽、灵渠在38万人心目中的地位的东西,其实都是慢慢的而不是一下子就能进入心里的,所以要换个方式来做。

  兴安做米粉节我听说过。我是觉得别做兴安的米粉,做灵渠的米粉。我想说的意思是,在兴安吃的米粉是全世界吃不到的,是因为这里的水,这个水煮出来的粉,而这个粉是在这个水的灌溉下长出来的米。全广西都吃粉,各种粉,可以说是“粉之都”。中国的米粉独特的东西是因为水,和我的水灌溉出来的稻,它是一个相融的东西,它离不开灵渠,要跟人们的生活发生关系。

  

  广西大学国学研究中心郑朝辉博士畅谈心目中的灵渠

  郑朝辉:再回到文化层面。灵渠的地位可以放大一下,秦始皇统一九州以后有一个国家战略,就是打通三条走廊,一个是河西走廊,一个川康走廊,一个是西江走廊,我们西江在2000多年以后重新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的学者和媒体都没有从这个角度去报道。广西作为国家战略,秦始皇那时候的眼光就是把广西这个地方上升为国家战略来考虑的,所以灵渠应该是当年国家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果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话,从这个渠的本身确实也有爱国的元素,就是它的工程的伟大、古人的智慧等。

  邓立:本身伟大的建筑如果造型上没有特别伟大的话基本都废掉,很难宣传。灵渠的确很伟大,当时我们也觉得古人是有点审美观的,但是宣传起来的话我们特别怕一句话说不清楚就特费劲,因为一句话说不清楚三句话也说不清,一句话解决不了就基本上废掉了。所以到底什么能够呼唤人们愿意前去一探究竟,他到了以后愿意了解兴安其他的方面,包括以后会喜欢我们的土特产等等,关键是我们怎么能够让人们向往这个地方、爱上这个地方、喜欢这个地方。而且这个地方真的很融合,而且它融合的方式特别温和,不是波涛汹涌,是慢慢挪在一起的,就跟男女似的,特别好的相知、相识、相爱,然后生儿育女,是特别完美的人的相融方式。

  郑朝辉:你们都是旅游行业的专家,我作为一个旅游者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作为旅游者的角度,这个社会现在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很多出去旅游的人其实都是想寻找一块净地,就是暂时离开那个浮躁的境地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去体验一下那个安静的心境。

  我到这里有一个感觉,灵渠确实有很多道家的元素,我想到老子说的一句话,叫做“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就是你归根了,心境就静止了、宁静了,宁静了你的生命力就恢复了,就开始生长了,你就可以重新恢复自己的生长。所以就可以做静这个文章,静这个文章是一个整体的,这个城市是一个宁静的城市,这个城市的心灵如果没有受到更多的现代污染,保持更多纯朴东西的话,那别人到这里来会体会到这是一个文化之城。

  我觉得做“静”,比如“一条静静的流淌了2000年的灵渠”,到这里来更切合于现代人的追求。我们现在到阳朔去没有静的感觉,我到阳朔去要专门挑一个偏的地方去才行,我不愿意到阳朔西街这些地方去。

  文贻炜:刚才听了各位的思想碰撞非常受启发,兴安是一个“心安”的地方,像郑教授说的,很需要有这样的环境为我们大都市来配套一个安放“心”的地方。大城市每天节奏非常快,也很疲惫,如何创造一个“心灵的香格里拉”,这边又有历史的存在,又有现实的山水,就是如何把它规划好,讲好故事,让很多人进来以后,感觉有一个憧憬、有一个未来。

  广西有许多特别的资源,但是这些年来由于一些现代化手段和营销手段存在短腿,比较其他一些地方,像贵州、云南、四川,他们的一些乡村做得非常有特色,如何结合他们的成功经验并利用我们特有的特质和文化,结合我们时代的需求以及都市老百姓的需求,点对点的进行设计,利用市场倒逼的形式,形成精准的营销,通过他们的需求点来设计我们的产品,通过各种方式把它放大。广西有那么好的山山水水和那么好的沉淀,灵渠有千年的存在,又有桂林的国际旅游客流的载体,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所以这一块我觉得有很多文章可以沉淀、可以思索,这不仅仅是我们的运营商、我们的开发商还有我们的政府,需要共同努力,进行全方位的整体高端设计,形成一个很好的文化品牌,真正打出我们老百姓心里比较需要、地方老百姓又感到欢欣鼓舞的文化产品。我相信在各位领导、各位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肯定会湛湛发光,千年灵渠以后肯定会拥有非常美好的未来。

  主持人:谢谢各位参与今天的沙龙,时间关系,我们的沙龙就到这里,也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一起参与进来关注支持我们灵渠的开发与保护,谢谢各位。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