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宾阳县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建设更高水平小康为目标,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力地推动了宾阳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十二五”期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旧城改造面貌新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宾阳县制定详实的旧城改造方案,以加快旧城改造,改善交通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为指导思想,全面实施宾州镇旧城改造工程。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宾阳县对县城临浦街、枫江街、仁爱街、永武街等街道进行了大规模的拆除改造,共计拆除危旧房760间,拆除面积25万平方米,投入回建资金2亿多元,建设资金全部由建房户自筹,回建面积36万平方米。截至2010年10月份,县城人均住宅面积约有30平方米。持续不断的旧城改造,使老城区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旧城区的城市品位得到了提升,道路得到拓宽,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 特色小城镇建设欣欣向荣 近年来,宾阳县实施“中心聚集、轴线拓展”的城镇体系发展战略,重点发展中心城镇,择优发展重点城镇,逐步向周围村镇延伸,形成“两轴、两中心、一带”的小城镇带群结构。县财政拨出460多万元对县城和各镇乡的总体规划进行调整修编,目前县城总体规划已获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黎塘镇的规划调整修编成果已上报自治区待审批;县人民政府已批准武陵、古辣、露圩3个集镇的总体规划;新桥、大桥、甘棠等11个中心集镇已完成总规修编方案;同时,抓好新农村规划工作,累计完成新农村规划24个。 从2007年起,宾阳县实施了城镇建设“213”工程,即抓好县城、黎塘两个全国重点镇建设,辐射带动全县城镇建设;突出抓好县城凤凰岭行政综合小区等10项建设工程;用3年时间实现以上城镇建设工作目标。“213”工程概算总投资13亿元。目前,“213”工程共完成投资9.5亿元,其中,县财政投资1.165亿元,社会投资8.335亿元。完成了县城文化广场改造、昆仑路景观工程改造等50多个市政基础项目建设任务。二是结合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建设城市新区、拓宽了城区面积。在抓好县城改造、建设的同时,有力推进各镇(乡)集镇建设,如黎塘、甘棠、古辣、大桥、露圩、新桥等镇(乡)都相继开发建设一批城镇新区,城镇面积迅速扩大,城镇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宾阳县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把房地产开发作为促进小城镇建设,带动多种产业发展的“龙头”来抓,先后建成了广场公寓,新明园、桃源雅居、黎塘和德城市广场等小区,占地150亩的都市花园小区已完成了80%的开发量,28层高的城市上品开发项目也顺利封顶。目前,宾阳县有房地产开发企业22家,房地产项目29个,总用地面积774.333亩,总建筑面积144.15万平方米,累计总投资约16.4亿元。 目前,全县小城镇的镇区规模已扩大到42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已由2005年的25.6%提高至30%,县城城镇化率为36%,城镇(含县城)道路长度约为251公里,道路面积约为170.4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21.1%,绿地率为17.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5平方米;供水普及率42.4%;燃气普及率15%。 新区开发奏响最强音 城东新区发展目标是一个融行政、商业、居住和休闲游憩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发展区。在规划区内将分别形成行政办公核心区、休闲商业区、高档住区、公园游憩区四大功能区。2010年1月,城东新区一期工程路网、排水设施已全面开工建设,截至11月中旬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300多万元。纵观宾阳县对城东新区的投入和规划标准,城东新区的开发建设,勿庸置疑地成为了宾阳县创建中等城市的重点工程和亮点工程。可以展望,该新区的开发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宾阳的市政基础设施,极大提高宾阳城市品位,真正成为宜居宜业的重要新区。 特色的新农村创建之路 县委、县人民政府就把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之一,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变农民的生产条件、优化农民的生存环境入手,持之以恒地建设绿色生态家园,走出了一条看得见、摸得着、干得了、变化快的,并以沼气池建设为龙头,以生态家园建设为载体,打造出了一条具有宾阳县特色的新农村创建之路。特别是从2006年农户享受国债资金补贴后,大大加快了建设沼气的速度。“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使用国债沼气项目资金685.96万元,县、乡财政配套资金215.45多万元,新建沼气池4309户。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县农村能源办建立“政府引导、农户主体、综合配套、社会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通过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有效地把农民脱贫致富、改善环境的强烈愿望变为苦干实干的实际行动。坚持户办户管,建设生态家园群众是主体,按照“小池牵动大社会”的思路,发展特色农产品基地,着力打造“园圈气”生态循环系统,“猪-沼-果(菜、渔、粮)”立体生态农业模式,使农户投入效益尽可能地最大化。 目前,全县已建成43个乡村级服务站,每个服务站都配有一套进出料设备,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设备,一批沼气配件,一个原料贮存发酵池,一套维修工具。服务站制订了严格的服务标准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全县共有建池技工、维修工、配件供应营业员473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