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全市总面积2783平方公里,辖14个镇,人口89.82万人,是全国最大的桂圆肉加工销售基地之一、重要的砂糖桔生产基地、中国古典型三黄鸡之乡、中国花岗岩之都、中国绿色名市。2004、2007年获自治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2008、2009年获自治区“科学发展十佳县”。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中南地区主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图为梧州 市委书记刘志勇(左三)到岑溪市了解陶瓷生产情况。
2010年,岑溪市在2008、2009年连续两年获得自治区“科学发展十佳县”的基础上,提出争创自治区“科学发展十佳县”三连贯的宏伟目标。一年来,围绕这一目标,岑溪市市委、市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扎实开展项目攻坚年、服务企业年、招商引资年活动,进一步打好交通建设、城市建设和产业集群三大战役,全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了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4.26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8.43亿元,增长41.4%;财政收入7.81亿元,增长4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80亿元,增长1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38元,增长12.15%;农民人均纯收入5197元,增长16.3%。
耗资1.2亿元打造的职教中心是广西的一面旗帜
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力求在投资拉动上取得新成绩
抓项目就是抓载体,抓项目就是抓后劲,抓项目就是抓财源。2010年岑溪市以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为主体,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力以赴上项目、增投入、强后劲。
把握政策抓项目、抓投入、抓后劲。抢抓国家、自治区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历史性机遇,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导向,进一步加大项目的开发力度,不断完善项目库,谋划设计包装一批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民生项目,有针对性地做好对接,力争挤进国家、自治区建设盘子。建立项目联合审批工作机制、项目前期目标工作责任制,联合审批,集中办理,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形成“开工一批、竣工一批、续建一批、前期工作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推进机制,实现项目建设的良性循环。全年共获得批准项目24个,总投资2.4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3亿元,获得国债及上级补助资金1.03亿元,同比增长46.13%。
完善机制抓项目、抓投入、抓后劲。强化项目建设目标责任制,完善市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建设制度,制订项目推进工作方案,科学合理编制工作流程图,倒排时间进度表,建立完善月度分析、动态报告等制度,使项目在量化、细化、具体化中提速推进。加大检查督促力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创新投融资机制,实行政银企联运,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项目资金和工程质量管理,确保项目建成优质工程、阳光工程、廉政工程。全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8.43亿元,是岑溪市历史上项目建设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列入梧州市重点推进129个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3.96亿元。
家电产业园生产车间一角
突出抓好工业经济发展,力求在推进工业化上迈出新步伐
工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年来,岑溪市以培植优势产业为切入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完善产业配套,着力推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和集群化发展。
做大做强优势企业。一是成立了18个由市四家班子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服务小组,将全市102家重点企业定为服务对象,现场办公和定期召开协调会,为企业解决用电、融资、用工和项目审批、征地拆迁等问题。全年共召开现场办公会议40多次,解决企业招工、土地平整、供水供电等问题58个,为企业落实新增贷款3.65亿元,争取技改资金1100万元,为七星精进、佳宝矿业、绿野软枝油茶等10多家企业向自治区经委、财政厅申请2010年自治区中小企业和农产品加工发展项目专项扶持资金,提供质押贷款2700万元,解决劳动用工2900多人。二是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36.88亿元,同比增长44.9%。三是加大对新建球、新鸿基、新动力、金沙江陶瓷以及医疗器械等一批新落户企业的跟踪服务,力促企业尽快投产、达产,构建企业支撑产业发展新格局。由于岑溪市采取一系列服务企业的措施,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全市96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7.47亿元,增长56%。纳税10万元以上企业(含个人)累计235家,增加34家。
着力承接产业转移。一是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完成市政务服务中心二期建设,新增办公面积180平方米,增加进驻单位10个。二是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业陶瓷集中区完成征地4500亩,平整土地4100亩,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1亿元;规划三堡、糯垌、马路石材加工区和糯垌木材加工区一期用地1820亩,其中马路、糯垌石材加工区已分别完成土地平整300亩、350亩。三是加快推进产业招商。制订招商引资年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陶瓷石材、家电服装、五金特钢等七个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小组,将任务分解落实到组,开展推介会招商、上门招商等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并取得显著的成绩。全市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71个,合同投资总额70.85亿元,到位资金40.66亿元(包括续建项目),同比增长69.3%,完成年任务的116.2%。特别是引进新建球、新动力等陶瓷项目10个,生产线60条,合同投资总额46.85亿元,目前已有8条生产线建成投产,无中生有打造出一个新的支柱产业――陶瓷产业。
全国最大的桂圆肉加工销售基地
突出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力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上开创新局面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2010年,岑溪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为抓手,依托优势资源和市场,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特色农业产业。2010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01亿元,同比增长3.64%,畜牧业综合实力跃居梧州市首位。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持粮食播种面积相对稳定,全面落实粮食综合直补、农机购机补贴等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种植超级稻等优良品种和免耕抛秧、测土配方施肥等综合配套技术,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67.59万亩,总产量21.82万吨,较好地完成了梧州市分配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加快发展农业优势产业。一是抓好特色产业发展,新种砂糖桔5000多亩,岑溪市被自治区列为砂糖桔优势产业发展区域;加快软枝油茶种苗繁育圃和采穗圃建设,利用自治区定点育苗单位岑溪软枝油茶种子园和岑溪绿源林业技术服务站的优势,通过引资引智建成700亩采穗圃和300亩繁殖圃建设,年产苗木达1000万株,种植软枝油茶5000亩;大力发展古典三黄鸡、原种猪、瘦肉型猪养殖,出栏肉猪47.04万头,增长2.7 %;出栏家禽2246.87万羽,增长4.32%。二是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完成勘界256.5万亩、发证220.6万亩,分别完成梧州市下达年任务的142.5%和138%。岑溪市3月份获得“中国绿色名市”称号。三是树立大农业思维,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扶持外贸鸡场、三威林产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7个,注册资金9107.35万元。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项目371个,项目总投资3918万元,推进村内道路、自来水公共设施、文化基础公共设施等建设,覆盖14个镇282个村,受益村民74万人;投入资金1.91亿元,完成榕冲、望里等9座病险水库应急加固和塘坪水库供水工程(二期)等30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及整治渠道101.37公里,新增灌溉面积0.05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14万亩,改善浇灌面积6.91万亩;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4362座,受益群众2.2万人。突出抓好归义大坡、南渡社垌、安平富宁、大业古万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
靓丽的岑溪城市新区一角
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力求在推进城镇化上实现新提速
城镇是县域经济的核心增长极。2010年岑溪市紧紧围绕建设中等规模城市、桂东南副中心城市的目标,扩大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使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8.80%。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亿元,铺设道路9.03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80杆,增加绿化面积6万多平方米;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已竣工并投入试运行;城乡风貌改造项目基本完成,马路中林村、岑城下英村和糯垌圣表村282户房屋立面改造和其他配套设施建设已完成,解放大道、义洲大道商业街改造等工程已完成;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300户;文体中心工程已开工建设;东山公园一期建设基本完成。岑溪市获得“全国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县”称号。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白霜涧、石庙山、天龙顶景区初具规模。
强化城市管理。以参加自治区第七届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创建自治区卫生城市为契机,继续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加大“打非整违”工作力度,切实治理“五乱”行为;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机制,着力改善市容市貌,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岑溪市获得“自治区卫生城市”称号。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及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广告经营管理,设置公益性广告,增强城市的文化内涵。加快小城镇建设,提升城镇对经济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构建陆路交通枢纽。岑溪至筋竹高速公路已于4月13日建成通车;岑溪至水汶高速公路已完成土地丈量和拆迁,路基作业施工已全线展开;南环过境公路已开工建设;藤县同心至岑溪三堡公路、新塘至三兴、荔枝至美伦、归义石坡桥、糯垌大竹桥等工程已完成建设任务。大业至筋竹、古引至天排、田寮至车垌公路等工程完成投资925万元。
突出抓好财税金融工作,力求在财政收入上再上新台阶
面对2010年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岑溪市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培植财源,挖潜增收,财政收入再创历史新高。
强化财税运行调控。继续实施“服务企业年”活动,制定和落实支持经济增长的财税政策,着力壮大支柱财源,大力培植新兴财源,不断增强财政实力。依法加强财税征收,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进一步完善市镇财政体制和税收征管机制,建立健全激励先进、强化调控的新财政制度,充分调动财税部门和各镇组织财政收入的积极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支出需要。加大监督力度,搞好财政投入的绩效评价,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维护正常的财经秩序。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盘活存量,增强增值能力。
用好用活金融杠杆。完善财政投融资体系,建立财政补偿金融、金融扶持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通过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和风险金储备等办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信贷资金投放。进一步完善政银企的沟通协调机制,通过组织银企洽谈会、银企见面会等活动,加强银企合作。规范社会信用秩序,努力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发挥金融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强监管和服务,支持保险、金融等企业发展和改革。
突出抓好社会各项事业,力求在推进和谐岑溪建设上普写新篇章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岑溪市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年来,岑溪市进一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力度,统筹各项事业发展,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增强公众安全感,不断提高社会和谐度,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的惠及广大民众。
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培养和引进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积极开展全市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治安环境集中整治百日专项行动;抓好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3857.34万元的化债工作;发放奖学助学基金56万元,为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1708万元;继续加大各高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成岑溪中学山顶教学大楼;抓好市职教中心三期工程建设,完成招生4782人;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1564人,比2009年增288人。岑溪市被确定为全区首批学校布局调整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和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改革试点县(市)。
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大新农合宣传发动力度,进一步扩大新农合覆盖面,参合率达99.2%,补偿63.61万人次,补偿金额9044.05万元;从2月28日起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患者减轻负担400多万元;继续实施婚检“一站式”服务,婚检5443对,婚检率达81.6 %。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中医院住院楼、大业、三堡卫生院基础设施等项目全部竣工。创新方式完成2.5万座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4月全区爱国卫生工作推进会在岑溪市召开。加快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成了竞聘上岗和绩效工资改革工作。抓好人口计生工作,人口出生率、出生政策符合率、政策外多孩率和人口出生统计合格率均在责任状规定的控制范围之内,2010年前下达的计生服务站(所)建设项目竣工率达100%。
着力发展文化等社会事业。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完成投资792万元,其中7个镇文化站综合楼、46家标准农家书屋和梨木镇塘坎村等17个村级标准水泥篮球场完成建设,安装全民健身路径14套,建成马路社区等6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抢花炮”被命名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播电视“盲村”直播卫星覆盖工程发放设备6398套;完成全市128处文保单位及文物点的实地普查任务。广开就业门路,新增城镇就业1202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9万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达9.37万人,发放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城乡医疗救助金分别达1405万元、3092万元、304万元。完成了2009年第二批扶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认真组织2010年737万元扶贫项目的实施;获得科技项目立项12项,上级支持资金161万元;建设廉租住房610套,建筑面积30500平方米,累计为783户住房困难户发放廉租住房专项补贴212万元;扎实开展农村、城镇住户抽样调查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深入开展道路交通、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公众聚集场所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杜绝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
今后,岑溪市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把岑溪市建设成为区域性枢纽城市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精神,全面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建设,努力实现岑溪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