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4月27日 来源:桂林日报 作者:文新军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天下之大,民生为最。”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惠民资金的支持力度,如何管好用好这些惠民资金成了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灵川县创新思路,通过科技手段确保了惠民资金的高效安全运行,从而更好地惠及广大百姓。

  关注民生,开辟民政服务惠民“绿色通道”

  按照医疗救助政策规定,困难群众看病治疗需要事先垫付医疗费用,再根据医疗机构开具的发票进行报账。但灵川县农村低保户周某因突发中风后,被送进灵川县人民医院,半个多月的住院时间,周某虽花去医疗费6500多元,但他只交了一份低保证明,这期间医院再没有催他交任何费用。

  在这其中发挥作用的正是灵川县建立的民政医疗救助系统。通过该系统,困难群众就医无需再垫付医药费,医院可直接与民政部门结算,有效地解决了困难群众就医问题。

  为保证民政资金安全到达受助者手中,在“安心”工程中,灵川县委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发了具有全国领先水平、广西首个县级民政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并率先在全区使用,开辟了民政服务“绿色通道”。该平台主要包括民政医疗救助系统、救灾救济系统等9个业务系统及4个基础系统和1个辅助系统。目前已建有100多个组织机构,保存了8135户2万余人城乡低保和1723个五保人员的信息。通过该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困难群众就医等问题。

  目前,全县民政医疗救助系统已完成143.5万元,共计1459人次的医疗救助,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该系统还对救助金的发放和救助对象的审核分属不同的权限,款项的发放直接进入个人账户,避免了错发、漏发和冒名顶替事件的发生,实现了救助款项发放的安全便捷。

  以人为本,推进新农合信息化管理“一卡通”建设

  灵川县定江镇宝路村卫生所里,46岁的村民秦梅梅买了一包10元钱的感冒药,她取出随身携带的“惠农卡”,在农行POS机上轻轻一刷,输入密码后,显示出持卡人的基本信息,医生在POS机上输入开出的药品代码和药品数量,便完成了整个购药流程,前后不到5分钟。而此前,秦梅梅为报销这几元钱药费,需要拿着医生填写过的合作医疗本到灵川县新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报销,不仅手续繁琐,有时还得跑好几趟。在一些更加偏远的乡村,有的村民甚至翻山越岭几十里才能到县上报销医疗费。

  效率的提高是灵川县加强新农合镇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在全市率先开发使用新农合门诊统筹报账系统带来的结果。在“安保”工程中,灵川县与县农行合作,在全市率先开发使用了新农合门诊统筹报账系统,参合农户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时,只需凭本家庭惠农卡在转账电话上刷卡,在刷卡清单和新农合门诊统筹登记表上签名即可消费家庭的门诊统筹资金,有效地简化了参合农民以往就医程序,实现新农合“一卡通”,解决“参合”农民报销手续繁琐问题。同时,也提高新农合基金使用率,扩大参合农民的受益面。去年,灵川全县141个定点医疗机构全部推广使用新农合门诊统筹报账系统,共实现门诊补偿18585人次,补偿金额119.1万元,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此外,在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中,该县还将“医疗机构自审、乡镇新农合办初审、县新农合办复审”的三级医疗审核制度进行固定化,形成了层层审核把关的监督机制。这一做法有效防止了乡镇医疗机构或乡村医生套取门诊医疗资金的行为,确保了新农合资金的安全运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