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8日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高东风 李彦儒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独具特色的广西河池市宜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怀远八宝饭。

1月28日一大早,“怀远八宝饭”制作技艺传承人韦秀新就爬起床来,淘米蒸饭,准备制作八宝饭的各种配料,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进入腊月以来,接到的订单越来越多,都是早晨6、7点开始加工,深夜12点才能休息,还是供不应求。”韦秀新虽然脸有疲惫,但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河池市宜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怀远八宝饭制作技艺传承人韦秀新在制作八宝饭。   

河池市宜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怀远八宝饭制作技艺传承人韦秀新(左)和妹妹韦秀兰(右)在一起制作八宝饭。

    今年58岁的韦秀新从小就喜欢品尝“怀远八宝饭”,并因此而爱上了“怀远八宝饭”的制作技艺,30多年来,她熟练地掌握了“怀远八宝饭”的制作技艺,并且根据不同人群的口味,制作出不同质感的“怀远八宝饭”。

河池市宜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怀远八宝饭。

河池市宜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怀远八宝饭制作技艺传承人韦秀新(左)和妹妹韦秀兰(右)在一起制作八宝饭。

据了解,“怀远八宝饭”用料讲究,需要当地优质的糯米做原料,配料有红枣、枸杞、叉烧、冬瓜糖、莲子、青果、瓜仁等优质原料,口感香甜,造型喜庆,寓含“八宝呈祥”之意,是新春佳节不可或缺的“舌尖美食”。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怀远镇居民韦秀兰在展示新鲜出炉的八宝饭。

河池市宜州区怀远镇12岁的韦雨霏小朋友在展示家乡的特色美食——八宝饭。

河池市宜州区怀远镇是广西四大古镇之一,已有1300多年历史。每年进入腊月,制作香甜可口、喷香四溢的八宝饭成为当地居民喜迎新年的一项重要内容。

河池市宜州区居民韦秀兰在制作怀远八宝饭。

八宝饭,相传源于武王伐纣的庆功宴会。在武王伐纣的庆功宴会上,天下欢腾,将士雀跃,庖人应景而作八宝饭庆贺,八宝象征有功的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骗)。八宝饭历经千年,流传全国,色泽鲜艳美观,质软香甜,为酒席上的佳肴。由于各地习俗,口味有异,用料亦不尽相同,但其烹制方法和风味基本相似。

河池市宜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怀远八宝饭制作技艺传承人韦秀新(右)和妹妹韦秀兰(左)在一起展示八宝饭。

怀远镇在唐天宝年间就有建制,明清时期繁华,是商品物流集散地,现保留有40多处名胜古迹,主要为一条骑楼古街、两大门楼、三大寺庙、四大码头、五大会馆、古碑、古树、古井、古商号、古桥、古道、古寺庙,红七军指挥所旧址等。千百年来,古镇商贾往来,贸易繁荣,造就了怀远古镇不同于周边市镇的民俗特色饮食文化。古往今来,每逢节庆喜事,宜州人的餐桌上,“八宝饭”便常常成为家宴与酒席的一道甜品。

  据宜州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非遗股股长周林静介绍,怀远八宝饭,历史悠久,在唐代形成完整的烹饪技法和理念,并在之后不断丰富完善。其中,怀远八宝饭对于糖和油的利用和处理,在所有甜品菜系中独树一帜,也是在中国饮食领域中绝无仅有的一种技艺。八宝饭作为宜州地区的一种饮食文化,必须是宜州的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河池日报社首席记者 高东风  通讯员 李彦儒  摄影报道)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发布:广西县域资讯共享发布平台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