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县域经济网
广西县域科学发展促进会
现在的位置:首页 >> 阳朔频道 >> 特色产业

阳朔农家乐旅游产业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1-06 09:52:13 来源:

         阳朔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

   农家乐旅游是指利用庭院、堰塘、果园、花圃、农场等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和乡村人文资源,为游客提供以农业体验为特色的观光、娱乐、劳动、住宿、餐饮、购物等综合服务的经营实体。

   阳朔作为一个区位优势不明显的农业县,在上个世纪末就制造了世界著名的 “阳朔农家乐休闲旅游现象”。桂林市早在1973年就拉开了旅游发展的大幕,唱响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品牌,象鼻山、伏波山、芦笛岩和世外桃源等景区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观光客,而“两江四湖”的改造、漓江的水上农家乐休闲旅游和阳朔2003年《印象·刘三姐》节目的成功上演促使桂林旅游由“走马观花”到“深入切入”, 成功把桂林从“阴影”中走出,从观光型转到休闲度假型,2007年游客量达到153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85亿,观光旅游成功转型、县域旅游迅速壮大、旅游效益明显提高。经过长期的培育和发展,以农家乐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直接或间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城乡共同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已成为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阳朔农家乐旅游的主要特点

(一)领导重视,扶持有力:阳朔的农家乐发展都贯穿着地方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政策的扶持。阳朔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建立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更注重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海外宣传促销活动,制定了科学的宣传促销方案,促使旅游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二)特色鲜明,融乡村野趣和乡土文化为一体:漓江水上农家乐休闲观光各具特色,以水为依托,体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游在水中,吃在湖中”山水城市的空间特征为特色,营造“千山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水上田园生活。而大型山水实景舞台剧《印象·刘三姐》节目的成功上演催生了一个旅游新景点——西街,这条原本幽静的山道因大量游客的出入和停留,成为阳朔县政府开发的热土,沿江依势建有商住综合楼、演艺厅、农家乐小吃一条街、休闲风情广场等建筑,街区以传统的青石板、青砖墙、青瓦屋面、木制花门花窗,构建古色古香的街面,是一条集投资、观光、购物休闲于一体的旅游商业街而且还带动了当地农民向城市发展。参加《印象·刘三姐》演出的三百多位农民,每月可以领到八百元的工资,连剧中那头温顺可爱、憨态可掬的水牛,每月也可领到三百元“出场费”。东街以其特别的地理优势,将“一流的漓江山水风光资源、一流的刘三姐文化品牌、一流的张艺谋艺术创作、一流的农家乐小吃一条街”融为一体,向游客展示其特有的魅力。

(三)体制多样化,投资多元化:阳朔农家乐主要有二种发展模式。1、乡村组织型:以具有丰富旅游资源,交通便利,有一定经济发展基础的乡村为依托,通过乡镇政府、办事处有组织地引导农民经营户,按统一规划和建设的要求,发展旅游接待设施和配套服务,该模式可以改善农村环境和基础设施,转移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2、公司+农户型:对具有旅游特色的村镇,通过引进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经营能力的企业,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指导村镇居民开发住宿、餐饮接待设施,组织村民开展民族风情,文化旅游活动,形成具有浓郁特色和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乡村开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

(四)科学规划,标准化管理:乡村旅游开发,科学规划是前提,阳朔的规划坚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充分注重乡村旅游规划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注重因地制宜,突出优势,突出特色。抓住重点,分步实施,逐步完善。阳朔的规划都是以当地政府为主导,实行面上的规划与点的规划相结合,对村镇实行在统一规划后的,统一改造,按民居风貌进行设计,开展农居外立面改造,通过“四改”(即改厨、改厕、改水、改环境),修建排污设施,应急蓄水池,垃圾收集点等公共设施,拆除乱搭建房屋,从而达到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为“农家乐”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五)宣传营销,打造品牌:阳朔的大多数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不高,但各级旅游管理部门下大力气,花真功夫指导和帮助抓好乡村旅游的宣传促销工作,特别是以乡村旅游节庆为突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工作,适时举办一些能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节日,打造“农家乐”品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san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