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县域经济网
广西县域科学发展促进会
现在的位置:首页 >> 阳朔频道 >> 新闻资讯

[阳朔县]驶入经济发展快车道

作者:刘桂丹 发布时间:2008-08-04 10:09:53 来源:桂林日报

   2007年度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区)日前出炉,阳朔县继2006年之后,再度蝉联广西“十佳”,并位居“十佳”之首。统计显示,该县地区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连续两年大幅增长,其中财政收入两年翻了一番,全县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在12县(自治县)的排位已由2005年的第9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5位。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33.07亿元,财政收入2.75亿元,旅游收入12.77亿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5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92元,分别同比增长32.3%、45.92%、32.5%、24.4%和39.9%;全县存款余额和用电总量也比上年翻了近一番。这足以表明,这个以山水自然风光著称的美丽小县已驶入了经济发展快车道。

    阳朔的山水堪称“甲桂林”,但经济在全市12县(自治县)中却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近年来,该县把项目带动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引擎,以项目调优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为此,县四家班子领导成员全部“捆绑”到全县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工作中,每个重大项目都有县领导跟踪指导服务,县四家班子领导深入重点项目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县委书记、县长每月主持例会,研究解决项目谋划和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对乡镇的考核也由税收单个指标转为“项目+财税”两个指标,加大对财政税收、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的考核奖惩力度,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想发展、议发展、抓发展的浓厚氛围。去年,全县共引进项目17个,合同总额41亿元,其中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有14个。这些大项目多为旅游或与旅游相关的项目,它们的建设和完工,在拉动经济的同时,也为阳朔实现“由旅游中转站变为旅游目的地、将旅游业培育为支柱产业”的旅游总体目标发挥了重大作用。2007年,全县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2.77亿元。投资和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消费增长,去年全县存款余额约为26亿元,其中75%为百姓存款;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达35.5%,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占全县经济总量的41%,对财政的贡献率达65%。阳朔也因为旅游业的突出贡献被评为首批“中国旅游强县”。

    与此同时,阳朔县的工业尤其是农业也在大力推进。该县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多种有效途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在发展农业特色经济方面,促进金橘、夏橙、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壮大规模并初步形成产品基地;在推进工业发展进程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工业企业转移和增加就业。阳朔还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将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去年,全县外出务工的农民达4.3万人,实现务工收入3.8亿元。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阳朔积极致力于环境建设,并将此作为经济建设的第一竞争点和首要职责来抓,努力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如通过投入加强县城供水管网改造、污水厂扩建及管网完善、县城水系整治、房屋立面整治;通过城乡清洁工程,大力整治市容市貌,绿化、美化街道,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居民生活环境、人居环境、人文环境;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把限时办结制、一站式服务制和首问负责制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使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强化了服务意识,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能。

    “和谐的人文环境对推动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县委书记谭峰如是说。他同时强调,阳朔快速发展的不仅是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展也是齐头并进。阳朔还先后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全国生态示范区”等荣誉。阳朔今天的成就,是全县30万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责任编辑:san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