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对于阳朔县的领导干部来说,学习充电、进村入企、立行立改的“赶考”成了一门必修课。而发生在细雨中、田埂上、企业里、百姓心坎的“赶考”故事也使这份作风考卷有了不同寻常的分量。虽然考题各异,但评判标准只有一条:有没有走好群众路线。
有心向学——拧好“总开关”
思想信念“总开关”,是阳朔县领导干部赶考路上的第一大考题。
4月23日上午,阳朔县县委党校的一个会议室内,27名党员干部在此参加群众路线教育理论知识闭卷考试。考生来自乡镇的书记、镇长及组织委员,由县教育实践办主任、组织部长李首群亲自坐镇监考。整个考场气氛紧张而严肃,秩序井然,党员干部各自专心致志地答题,考场内只听到“沙沙”的写字声。
“我好久都没有参加过考试了,这么严格的闭卷考试刚刚真把我紧张了一回,好在我一直坚持学习党的群众路线的知识,卷子答得还可以。”葡萄镇组织委员李连忠在考试结束后说。
据了解,这次考试是阳朔县用来检验全县领导干部学习成效的一次“单元测试”。另一个考场,该县所有县直机关的局长、书记等主要领导也在进行测试。两场考试分AB卷进行,考前不打招呼,不透露考试信息;考试期间,不准查阅资料、手机,不得交头接耳,因而被当地领导干部戏称“史上最严考试”。
为了进一步督促全县党员干部拧好思想信念“总开关”,该县还不断创新学习载体,扎实开展了诸如专家“导学”,典型“引学”,讨论“促学”,实践“督学”等多种方式的学习。
领导班子率先垂范,通过一级带着一级学,把学习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督导组在检查县四家班子领导的专用笔记本时发现,摞起来的笔记本比刚发下去时的厚了近2倍,从侧面观察最后书写时的折痕可以发现,每个人的笔记都已书写过半;摊开笔记本,从中央领导讲话到各种学习心得,虽然字迹不同,但全都密密麻麻。
在学习教育过程中,为避免“雨过地皮湿”,该县还坚持正面教学与反面警学相结合,通过集中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焦裕禄》《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等专题影片、集体祭扫烈士陵园、参观广西英山监狱,使四家班子领导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理想信念的深刻洗礼。
学之愈深,信之愈笃。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在发问中得以渐渐清晰。
目前,该县已组织召开6次大型集中学习,2次专家讲学,3次集中讨论,整理各类心得笔记400余篇,组织各种学习讨论活动1600余场次。
问题向导——把好“方向盘”
“在前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征求的意见也不少,但普遍质量不高,效果也不好,群众‘不想提、不会提、不敢提’的‘三不’现象比较突出,不少单位‘四风’问题找得不准、聚焦不够,这将直接影响到下一阶段工作和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
“有的领导干部征求意见搞层层陪同,群众不敢讲、不便讲、不想讲。有的将征求意见箱放在机关大院内,群众看不到、进不去,有意见也提不了。有的设计的征求意见表内容过于笼统,群众看不清楚、搞不明白,没有办法提意见。”
各个督导组反馈的信息纷至沓来,如何才能把好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向盘,保证老百姓“家门口”的活动不虚不空不偏,取得实效呢
只有把基层当考场、请群众当考官,才能真正检验干部的感情、作风和能力,牵住作风建设的“牛鼻子”。阳朔县的领导干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如今几乎每个乡村和企业都有干部忙碌的身影。
从3月份开始,阳朔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我下基层当‘村官’”换位体验活动,四家班子领导“变身”村官,自带铺盖进村,以普通村干部身份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以民情为课本,面对面听民意,实打实做“作业”,缩减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延伸了服务群众的有效半径。
3月31日晚上,山村雨飞,该县县委书记钟洪到兴坪镇水洛村夜访贫困户。43岁的林贵斌说,以前逢年过节的时候,也有一些领导来看望他,不过大多是拍拍电视照照相,拍拍肩膀拉拉手,停个三五分钟走马观花地应付一下就走了,没有谁真正会为他们解决问题,也没有谁像钟书记一样,下着雨爬山路来看他,晚上还住在他家。更重要的是,他对钟书记说起了村里修路的难题,没想到钟书记当场表态,回去立即着手协调资金,帮村民解决这4公里的机耕路。
阳朔县委要求各级干部到基层赶考,基层就是方向,引导机关干部把工作力量和重心沉到一线、落到现场,作“莲藕式”干部,不作浮萍,真正了解群众、摸清民意、增进感情。
对此,县长丁东弟也深有体会。他的联系点是金宝乡,每次下乡,都有新的收获,群众意见从修路架桥、打击假冒农药化肥这样的民生问题,到“走基层只是走过场”这样的四风问题。与村里的老百姓围坐在一起,一条板凳话家常,时间总会过得很快。“他们会端红薯干出来给你吃,会留你一起吃晚饭,他们的盛情会让你无形中产生一种想要亲近他们、关怀他们以及在工作中依赖他们的感觉。”
“你跟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这是很多党员干部的共识。
为了进一步扩大征求意见的范围和深度,解决群众“不会提、不敢提、不想提”的难题,阳朔县还相继开展了“圩日问计”“集中接访”“发千份卷,问千人计”“书记谈书记”“三联三解三促进”等活动,积极营造群众愿提、勤提、乐意提建议的氛围。同时,又通过设置专用“群众意见箱”、开通专线电话,建立“群众回音壁”、微信问症平台等方式,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逐步形成了群众愿意说话、不白说话、放开说话的良性循环。目前,共征集到原汁原味的意见建议861条,归纳梳理为83条,现场解决问题200余个。
发展向好——交好“为民卷”
群众“出卷”、干部“答卷”、群众“评卷”。在教育实践中,阳朔县始终把群众需求导向和满意导向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在漓江沿岸、县内主要道路、景点景区周边及各乡镇,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多达3000多处,总计约10万平方米;尾随兜售,“飞车党”抢客,欺客宰客,强迫游客消费等现象时有发生,旅游投诉居高不下;“五乱”现象屡禁不止……
“这是群众出的考卷,我们必须答好,责无旁贷。”阳朔县“三整治”办负责人说,拆违工作既是当前工作重点,也是群众工作难点,利益冲突多,急需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为争取百姓的支持与配合,她们连续几天在村里召开座谈会听意见、想办法,“多向群众拜师求教,才能真正发现问题、提出思路、制定措施”。
有筏工表示,村民在河面上自建的烧烤摊、照相点一旦拆除后,自己中午累了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很快遇龙河边上就多了一条专供筏工休息的长廊;有外地游客反映,来遇龙河漂流骑来自行车无处存放,不久码头上就划了一片区域专供游客停放自行车……江面整洁了,游客增多了,老百姓们打心眼里高兴,自己买了鞭炮到码头上燃放,拆除遇龙河边上的违章建设,也就众望所归。
群众路线究竟走得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也来过阳朔,但今天看到的漓江和西街才是我最想看到的。你们在改变,这里的风景也在改变。”来自德国的游客汉斯先生说。
“以前,只要一看到城管进西街口,马上就会有人喊‘土匪来了’,现在他们上门做工作态度好了很多,我们当然愿意配合。”西街业主刘先生说。
“现在义务教育向十二年延伸,孩子读高中不用交学杂费了,县里的领导能为我们3600名高中学生着想,我们很感动!”听说今年该县投入1000万元免除3600名高中学生学杂费,当地的老百姓举双手赞成。
所有在职村级定工干部和村官每年体检一次,有不少村里的老干部当场都留下了眼泪。
……
高压态势聚焦四风问题,边查边改,立行立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公车私用、“三公”经费开支过大、违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等四风方面的问题,目前,该县共组织督查组开展了“聚焦暗访”活动14次,发现违规人员43人次,约谈单位领导33人次,责令38个违规单位和个人限期进行了整改。(张娟)
责任编辑:凝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