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21日 来源:罗荣剑 作者:罗荣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罗荣剑

 

——在靖西县创建旅游大县座谈会上的讲话

靖西县人民政府县长 罗荣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旅行社的各位老总、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同志们:

  盛夏的靖西,天清气爽,绿意浓浓,生机盎然。在这美好的时节里,我们召开靖西县创建旅游大县座谈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共靖西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前来参加座谈会的各位领导、老总、新闻界的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支持靖西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靖西县具有创建广西乃至全国旅游大县得天独厚的条件,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朋友们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下面,我首先从三个方面谈几点浅见。

  一、靖西县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及现状

  (一)发展旅游业的条件

  1、旅游资源丰富。靖西县旅游资源优势十分突出,旧州风光、龙潭晨曦、鹅泉晚照、三叠飞瀑等旧八景早已名声在外,通灵大峡谷、古龙山峡谷群、渠洋湖等新景区名扬区内外。2003年3月,第十五次中英联合洞穴探险队到靖西考察探险,又发现了跨国溶洞——音泉洞等一批极具开发价值的景区。中外专家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三句话上,第一句话是:靖西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品位非常高、等级非常高,可以开发成为全国一流面向世界的景区;第二句话是:这次科考探险发现了一些东西,仅就这些东西就足以在靖西召开国际研讨会;第三句话是:以前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以后可能可以说靖西山水甲××。

  2、民风民俗浓郁。靖西县历史悠久,自古以来靖西的壮族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靖西县民族风情的特点是由靖西所处的地理环境而有别于其他壮族地区,比较典型的有抢花炮、歌圩、牛魂节、鹅泉观跃鲤、端午药市、请月姑等活动;有壮族的山歌、壮剧的嫦娥调、巫伦调、采茶舞、春牛舞、鸿鹄舞、绣球舞等活泼、参与性强、民族特色浓郁的歌舞;有古朴典雅的饮食文化,如大粽粑、五色糯饭、彩糍粑等。

  3、气候环境宜人。靖西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1℃,年平均降雨量1606毫米,无霜期333天,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长期以来,靖西县注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近几年来,积极实施生态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2.2%;大气环境质量高,大气能见度好,是原始的天然“氧吧”。

  4、地理位置特殊。靖西县地处中越边境,有6个乡镇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152.5公里,龙邦、岳圩等通商关口历史悠久,战略地位也十分突出,其中龙邦口岸已被国务院批准为一类口岸。1993年以来,靖西县与越南高平省旅游部门合作,开通了边境旅游和跨国旅游业务,开辟了靖西至越南茶岭、高平一日游、靖西至越南河内四日游、靖西至越南河内至海防五日游、靖西至越南胡志明市九日游等旅游项目。

  5、基础设施优越。交通方面,有省道头龙线、古靖线、新富线、祥新线在县境内交汇,2000年至2002年实施的边境建设大会战,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目标,使通往各个景区的交通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特别是沿边三级油路像锦带串珠一样将地处边境线的各个景区连成一个整体,自治区、市正在规划建设右江区至龙邦口岸的高速公路、田阳县至龙邦口岸的支线铁路,田阳机场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开通民航,南昆高速公路即将贯通,届时,靖西的交通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通讯方面,到2003年末,全县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乡乡通移动电话目标,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覆盖率分别达99%和95%。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

  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特色旅游业的发展,我县提出了创建旅游大县城的战略目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们提高认识,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把旅游业作为重要的产业来抓,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特色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一批有影响的景区景点如通灵大峡谷、旧州、鹅泉、古龙山峡谷群等相继得到开发,通过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旅游市场进一步拓宽,旅游业成为全县经济新的增长点,并逐步成为全县县域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主导产业,有力的拉动了第三产业,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全县有50多家旅游接待宾馆,参与旅游景区景点开发的旅游企业有10家,已开发旅游景区景点28个。2003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8.42万人次,同比增长41.18%,其中海外1880人次,门票收入316.89万元,同比增长163.42%,旅游总收入4530万元,同比增长124.81%。今年元至5月份,全县接待游客13.31万人次,与 2002年同期相比增长29.2%,其中入境旅游者1710人,门票收入205.93万元,与2002年同期相比增长586.4%,旅游总收入2662万元,与2002年同期相比增长76.8%。

  虽然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发展中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了我县特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紧缺。靖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财政极为困难, 2003年财政收入突破了亿元大关,但可用财力和人均水平低,各种刚性支出增加,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极为有限。同时,由于靖西旅游业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知名度还不高,参与开发旅游项目的县外资金也极为有限。二是缺乏统一规划,旅游行业管理粗放,景区开发档次低且布局散乱,没有形成品牌景区,也没有开辟出精品线路,旅游产业仍处在低层次发展阶段,旅游资源优势远未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产品结构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缺乏规划和策划,有随意性,起点低,无前瞻性,旅游产品市场尚未形成。四是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低,目前三星级宾馆仍然是空白。五是综合经济效益还不高,主要体现在旅游业的带动效益不明显,部分游客游在靖西,住在周边县区,不做过多的停留和消费,很难带动与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靖西县发展旅游业的效益和作用

  (一)发展旅游业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首先,有利于弘扬壮民族文化,有利于扩大对外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靖西。有利于推动和促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帮助吸引大量的资金、人才、物资、设备和信息。其次,旅游业本身的发展,会拉动其它产业的发展,缓解目前就业压力,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发展旅游业可以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优良的生态环境质量是旅游业发展的最重要资本之一,开发旅游业,必须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前提,实际上二者是相互促进的。旅游业的发展,促使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不断改善的生态环境,又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因此,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将带动一批相关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是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趋势的。

  (三)发展旅游业可以广开就业门路。靖西地处山区,发展靖西特色旅游业,为景区周边的山区群众打开就业门路,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为靖西县丰富的土特产品和民族工艺品拓宽市场,如绣球、大果山楂系列食品已成为游客的抢手货,使“废物”变“活宝”,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四)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农业综合开发。靖西县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适于大规模种植烤烟、大香糯、中草药等,农业综合开发潜力巨大。发展旅游可以引客促销,增加供销信息,提高产品购销量,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五)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产业间的协调发展。通过旅游这个渠道可以实现信息交流,起到宣传促销作用,从而促进一、二产业的发展。通过旅游可以带来外地先进技术和文化,扩大了解,通过旅游搭台、经济唱戏,推动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靖西县发展旅游业的构想和措施

  (一) 发展旅游业的构想

  靖西县旅游发展的思路是: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历史机遇,树立旅游大产业大市场意识,坚持政府主导、先规划后开发,理顺思路,整合资源,形成多元投资办旅游机制,突出重点、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创建品牌,完善配套设施,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加强宣传促销,提高队伍素质,规范经营管理,发挥产业联动作用,提升旅游产业地位,把靖西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国际性重要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支柱产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为推进富民兴县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1、打造五大旅游精品景区。(1)靖西峡谷群生态旅游风景区。距靖西县城30公里,是靖西县喀斯特峰林的最高点,由通灵、古劳等5个峡谷组成,峡谷自然植被丰富,溪流常年不断,景色幽雅,是生态和水上漂流的好地方。该景区的漂流堪称奇漂。“一漂穿三洞,漂中游三峡”、“花三个小时,漂‘三天三夜’”是这个漂流项目的生动写照。峡谷群内洞峡相连,明河与地下河流相通,从天而降的是气势磅礴的亚洲单级落差最高通灵大瀑布以及秀美如画的古龙山大瀑布,充满诗情画意。游人可在一条旅游线上欣赏到“山、水、瀑、洞、林”为一体,“奇、险、幽、旷、绝”为特色的独特景观。特别是在新桥峡800米长的暗河中,上层水流从各种奇特的钟乳石上喷出,经过数万年化学和物理作用之后,形成了举世绝景钟乳石喷水景观,这种奇特的钟乳石喷水功能,被中国岩溶洞穴专家朱学稳教授称之为“中国最大的原生态洞穴峡谷群,是喀斯特地形地貌的典范,是国内原生态峡谷的代表”。景区的开发,首先要以保护为主,保持原生态的峡谷群风貌;其次,做好洞穴的文章,增添景区神秘色彩;第三,挖掘地理文化、植被文化、洞穴文化,丰富景区文化内涵。(2)旧州山水田园风光民族风情风景区。旧州原为归顺州(今靖西)州治所在地,距靖西县城南9公里。既有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众多古老的名胜古迹,又有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壮族古城风貌和靖西壮族传统文化,是研究壮民族文化的重要原始资料。旧州自古以来因制作绣球而闻名于世,被喻为“绣球之乡”。开发旧州景区,一是建设旧州壮族原生态文化旅游区,抓好旧州河的保护及两岸的美化绿化,建设与山水田园相和谐的南壮建筑精品,开发具有壮族特色的绿色食品,保护和修复文昌阁、张天宗墓、岑氏土司墓;二是恢复旧州历史古城风貌,用传统的壮族民间艺术美化民居建筑,发展绣球、壮锦等民族旅游产品,引导群众穿着民族服装;三是建设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四是恢复瓦氏旧居,展示壮族制度文化,尤其是土司田制,反映壮族土司发展的历史。经过深度开发,全面展示旧州壮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奇山妙水相映生辉的怡人景象。(3)鹅泉风景区。鹅泉为中国西南部的三大名泉之一(大理的蝴蝶泉、桂平西山的乳泉),又是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的源头,也是中南地区母亲河——珠江的源头之一。位于县城西南6公里处,是靖西著名的古八景之一,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闻名天下的“鹅泉跃鲤三层浪”引起无数中外游客的神往,明代皇帝赐封的“灵泉晚照”古石刻使鹅泉披上了神秘的色彩,还有古屯念安、三泉映月、睡美人、古碑文、鸳鸯树、龙神庙、鹅字碑、鹅仙塑像、叫喊岩等景点令人称绝,鹅泉的民间文艺表演古朴浓郁,参与性强,鹅泉的牛车、水车把人带入古老的民风民俗,给人回味无穷。鹅泉自古以来就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有杨媪养鹅泉的动人传说;也有三月三官民祭鱼的习俗。游人到那里可以欣赏到一幅幅画卷式的壮乡田园美景,体会着山情野趣的韵味。我国著名画家关山月先生游览鹅泉时曾挥毫题词:“鹅池跃鲤”,日本游客称之为“天下第一水”。景区的开发重点抓好三个方面。首先要高标准、高层次做好景区开发规划设计;其次,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地理文化,丰富景区文化内涵;第三,开发游人参与性强、趣味性浓的娱乐项目。(4)渠洋湖风景区。位于靖西县城西北方向28公里处,总面积为2469.9公顷,是百色市第二大人工湖,也是一片喀斯特峰林中的水泊风景,泛舟水上,使人联想到千峰环野矗立的“水上桂林”,又能体味到江南西子湖上的宁静和惬意。湖内秀峰如林,水面烟波浩渺,岸边翠竹婆娑,炊烟缭绕,是水上娱乐、游览度假的胜地。景区的开发重点突出“游、娱、乐”三个字。“游”就是开辟水上观景航线,乘船环湖观光;“娱”就是开设娱乐项目,如滑水、垂钓、潜水等;“乐”就是体会野外生活,在湖内孤岛上开设野炊、探险等项目,体会野外孤岛生活的乐趣。(5)大兴自然风光风景区。位于靖西县城南20公里处,属岩溶峰林谷地,难滩河上游。难滩河在爱布村有连续三级跌水,形成景色壮丽的瀑布;在十九渡桥以下河段有连续急淮,浪花飞溅,烟雾满天,鱼过尤难,难滩河因此而得名。在大兴村河段则河道分流,形成八个四面环水孤滩小岛。大兴风景区内,秀峰挺拨,绿水湾湾,屯野翠竹,景致清幽,组成了一道边境画廊,置身于此,令人心旷神怡。大兴一带景区,河面宽阔,有一座古桥,桥有十九孔,河中滩多水急,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瀑布,形状各异的石头,景色非常怡人,河两岸翠竹青青,田园如画,是一处秀丽的自然田园景观。景区的建设,重点是开发跨国漂流项目,从难滩河的源头出发,经爱布、大兴,跨国进入越南,既可以饱览国内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又可领略异国风光情调,其中还可体会漂流的刺激。其次,建设好大兴旅游休闲渡假村,开发游泳、垂钓、烧烤等项目,建设成为休闲渡假的胜地。

  2、开发四大民族文化品牌。(1)壮绣文化。一是进行壮锦、绣球工艺技术、产品种类的研究开发,形成系列产品,为壮绣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服务;二是增强品牌意识,及时注册商标,形成品牌,保护知识产权;三是定期举办刺绣比赛,形成宣传效应,发现刺绣人才和推出新产品,形成鼓励妇女参与刺绣产品创作和生产的平台;四是为壮绣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及信息服务,指导壮锦厂充分发挥产品研发、生产基地作用,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带动民间手工壮绣走向海内外市场。(2)歌圩文化。首先,充分认识山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壮族山歌是健康向上的,表现壮族人民在音乐创作上的才能,寄托民族情感,反映壮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从而自觉地参与和支持壮族山歌的挖掘和发展;其次,注重歌场、歌台的建设,使山歌爱好者有较好的对歌环境,改变原来集体对歌没有适合场地的状况;第二,加强对山歌活动的指导,由乡镇文化站在各个节日,开展以宣传党的政策、国家法规和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主题的山歌演唱活动,使山歌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焕发活力,发挥其实用性;第四,利用各个乡镇的歌圩(夯单),有组织地开展山歌比赛,产生各歌圩的“歌王”。(3)壮剧文化。靖西是南路壮剧的发源地,壮族民歌戏剧是壮族人民集体创造的结晶,是表达壮族人民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我们要组织人员对靖西壮歌壮剧进行深层次的整理加工,提炼升华,使南路壮剧等壮歌壮剧紧扣时代脉搏,合乎时代节拍,使靖西壮歌壮剧艺术精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而且,积极培养新生力量,培育后继人才。(4)壮医文化。深入挖掘靖西壮医学,收集壮医技术精华、民间验方,整理成书;从事壮医草药培育、种植技术研究推广;二是加大壮医人才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培养壮医专业人才,设立壮医医院,为中医药发展作贡献;办好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药市,壮药搭台,经济唱戏,加大宣传,提高知名度,使之成为中草药展销会。

  (二)发展旅游业的措施

  1、实施政府主导型开发战略,加强宏观调控。景区的开发是多行业和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只有在政府的主导下才能完成。一是观念主导。政府主管领导和旅游主管部门充分了解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经常分析国内外旅游发展形势,树立正确的旅游发展观念,以主导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的旅游发展思想,及时纠正错误或片面的思想认识。二是政策主导。根据靖西旅游发展的需要,制定出适合旅游发展的政策,以保证旅游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三是管理主导。行业管理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也是政府参与旅游管理的主要行为,通过政府的管理主导,建立一个有序、公平的经营环境,以保障旅游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是资金导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投入十分有限,但政府有限的投入如果运用得当,就会产生很强的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因此,我们通过积极争取旅游国债项目,投入龙头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景区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2、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加大景区投入力度。景区的开发要有大的投入,才有高起点,上档次,上规模。景区开发投入要以规划为蓝图,坚持“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同时积极引进外资、内资,兼贷款、发行债券、股份制开发、土地有偿使用等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加大对景区的投入力度。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制定优惠、倾斜投资政策,舍得让利,鼓励他人来发财。使投资主体企业化,投资行为市场化,坚持“谁决策,谁承担;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二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投资者提供便利条件。三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参加全国旅交会、展销会、洽谈会等形式,扩大招商范围,引进外资投入景区建设。

  3、注重人才培养,组建精悍高效的旅游队伍。人才是旅游软件的第一要素,是旅游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第一生产要素,因此,我们将人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首先,强化旅游管理局的职能,树立其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全面管理和协调的权威性,以提高旅游管理的工作效率。其次,在全县范围内选调政治思想好、有开拓进取精神、热爱旅游事业的同志充实到旅游管理部门,以保证有一支高效率、有魄力的精悍管理队伍。三是从旅游院校毕业生中选拔高才生进入旅游队伍,充实专业力量;同时,在旅游队伍中挑选有发展潜力的同志到旅游院校学习,或到旅游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学习。最后是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提高其业务素质。

  4、加大宣传促销的力度,大力开拓客源市场。充足稳定的客源市场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宣传促销又是开拓客源市场的关键之关键。首先,抓好传统的宣传促销方式,即“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出击参加国内外举办的旅游交易会或博览会,发送《神奇美丽的靖西》画册、靖西旅游小册子、旅游光碟等;邀请国内外较有影响的新闻工作者、旅游中间商以及知名人士到实地踩线考察,协助制作宣传品。其次,加强同周边县市区的联合促销。第三,节庆促销。靖西县具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三月三”歌节、端午节药市等民间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县内外人士前来参加,同时,通过推出名家系列和聘请形象大使、举办摄影节活动,邀请全国各地摄影专家及爱好者广泛参与,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第四,影视促销。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往往在人们的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好的影视促销可起到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作用。我们力争与影视公司合作拍摄《绣球缘》等电视剧,提高靖西的知名度,达到宣传促销的目的。

  5、加强旅游管理,规范旅游市场。规范旅游景区、宾馆、饭店等各类旅游经营单位的服务行为,保护旅游经营业主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旅游价格管理,加强对景区景点进行安全检查,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增强安全责任意识,确保旅游安全。

  (二) 努力做到三个结合

  1、开发与保护的结合。靖西壮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有自然文化资源,也有人造文化资源,而且保存的状况相对较好,保留得比较完整,有抢救、保护的价值和基础,只有把抢救、保护与开发结合起来,才既能体现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又能使之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物、风景名胜资源的开发要毫不动摇地贯彻“保护第一,抢救第一”和“有效保护、有效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依法、有序、科学和节制地开发建设。强化开发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文物旅游资源(还有壮民俗文化资源以及风景名胜资源)的开发,要力避急功近利的破坏性行为和盲目的商业化、城市化倾向,严格控制景区内现代化设施的建筑数量,最大限度地保持文物古迹、历史遗址和自然风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是互相依存、互为促进的关系。为使两者更好地融合,我们2003年开始实施文化旅游联创工程,在旧州开办靖西壮族歌堂,在中小学开展壮歌进课堂活动。以靖西壮歌和民间小调为基调,创作靖西壮族集体舞曲,充分结合广场文化、校园文化和旅游文化的开展,普及靖西壮族集体舞。按照民族性、娱乐性和游客广泛参与的要求,抓好各旅游景点民族风情表演。办好民族文化旅游节,举办“小歌王”山歌赛、壮族民间工艺比赛。每年“三月三”举办靖西“壮歌会”,邀请区内外和越南壮族歌手参加,期间举办各种风格的壮歌表演、壮歌比赛,产生“壮歌王”,举办各种壮族文化交流研讨活动,把“壮歌会”办成交流和弘扬壮族文化艺术的盛会。

  3、开发与管理的结合。开发丰富的旅游资源,目的是为了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向开发要规模,向管理要效益,这才是成功的开发,因此,靖西的旅游开发与管理要双管齐效,两者并重。开发出成果,管理出效益,我们在重视旅游开发工作的同时,应着眼长远利益,树立现代管理意识,更新现代管理观念,强化现代管理措施,丰富现代管理内容,与时俱进,注重实效,使靖西旅游真正成为拉动靖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以此推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