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6月16日 来源:韦瑞灵 作者:韦瑞灵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韦瑞灵

中共凌云县委书记 韦瑞灵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要求,从着力解决农民最直接的经济利益问题出发,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来抓,符合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也抓住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凌云县是一个山区小县,经过近20年的改革和发展,到“九五”后期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针对这一问题,“十五”期间,县委、县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措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出现回升,从2001年的4.8%上升到2005年的16.69%,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970元提高到2005年的1407元,年均增长8.8%。

    从这一发展情况来看,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但由于我县经济总量小,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总量不大。2005年我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全国3255元的46%,是广西2495元的56%,是百色市1783元的7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根本改变,农民收入增长困难依然是最为突出的矛盾。如果不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解决这一难题,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

    凌云县“十一五”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要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必须要立足自身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基础产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

    首先是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当前,农业特别是种植业仍是农民增收的基础性来源,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的基本价值所在。积极发展品种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凌云县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探索发展特色种植业的有效途径。一是充分发挥区位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凌云白毫茶。凌云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闻名国内外的凌云白毫茶,茶产品多次在各种国内国际名茶评比中获金奖。我们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严格按照市场准入制度来管理,坚持标准化生产,巩固和扩大无公害茶园以及有机茶园的创建工作,不断提高茶叶的产量、质量和产值,力争“十一五”期末茶叶产量翻一番,产值翻两番。二是进一步整合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壮大桑蚕生产。凌云县40%的区域属于石山区,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为了使有限的土地资源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我们要进一步整合有限的土地资源,积极引导农民在非粮食生产区发展种桑养蚕,把种桑养蚕作为农民增收的又一项新兴产业来抓,力争“十一五”期末干蚕茧产量650吨,产值达3900万元以上。三是不断提高耕地的经济效益,精心培育烤烟生产。凌云县有耕地面积12.7万亩(其中水田5万亩),农民人均耕地0.7亩,由于气候等原因,我县大多数耕地只能种植一造水稻或玉米,我们要千方百计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不断提高耕地的经济效益,结合我县的气候和土质适宜发展烤烟这一有利条件,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烤烟生产,力争“十一五”期末年烤烟产量达10万担,产值达1亿元以上。此外,要抓好低产八角、油茶、水果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推广优良品种,加强管理,提高单产,多渠道增加农民的种植业收入。

    其次是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业。从多年来我县畜牧水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来看,对农民增收关系重大,肉、蛋、鱼等畜牧水产品适应小城镇农民消费需求升级的客观趋势,在县内外市场上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扩大畜禽良种规模,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大力发展“一长一短”(即生产周期较长的牛、羊、猪和生产周期较短的禽类特别是鸡、鸭、鹅等)畜牧养殖业,是我县促进农民增收的又一特色选择。一是发展以肉牛养殖为龙头的畜牧养殖。我们在充分利用天然牧场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种草养牛(羊、猪),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养殖基地示范作用,使粗放养殖逐步向集约养殖转变。二是以品种改良为依托,引导农民发展禽类养殖业。三是以百色市“优畜优渔”工程为导向,认真抓好种草养鱼和稻田养鱼试点,推动水产养殖向标准化方向发展。

    再次是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劳务经济。在我县人多地少、农村人口比重大的情况下,增加农民收入,不仅有赖于农业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还有赖于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近几年的实践已表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发展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大提出,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这必将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从我县县情出发,转移农村劳动力要广开门路,多渠道并举。一是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拓展农村的就业领域。转移农村劳动力取决于就业机会的增加。在我县增加就业机会主要是靠中小企业和服务业。要坚持所有制的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多层次性,放手发展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无论什么所有制形式,只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职工权益、符合安全标准,都要鼓励发展。二是要以县城和乡镇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发展步伐。三是要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农民工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健全就业信息服务体系,为外出务工农民免费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生活富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全面健康有序推进。因此,我县将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基础产业,培育产业支撑,千方百计引导和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