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6月10日 来源:廖应灿 作者:廖应灿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廖应灿

 

江州区区长 廖应灿


    发展是主题,结构调整是主线,优化产业结构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新的实践来重新认识和审视江州区的产业结构调整,针对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策,是当前江州区必须认真对待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江州区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近年来,江州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富裕农民,发展江州"的发展战略,坚持 "借市兴区、工业强区、招商富区" 的发展思路,积极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第一产业稳定增长,以特色农业为代表的高效农业快速发展,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为增强,基本建成科学农业示范区和整建制农业机械作业示范区。第二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制糖、水泥等传统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一批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正在发展。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超市、专卖店、连锁经营等现代商业经营形式迅速发展;电信、邮政和金融保险等产业不断壮大,房地产、信息服务、社区服务等新兴第三产业开始起步。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40.02∶28.9∶30.9调整到2005年的34.3∶28.6∶37.1。2005年江州区生产总值30.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财政收入2.8亿元,增长1.5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91亿元,增长13.24%。工业增加值7.56亿元,增长26.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7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3亿元,增长33.4%,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8.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2亿元,增长11.63%。新增城镇就业53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14元,增长10.72%;农民人均纯收入2536元,增长9%。

    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单一。江州区三次产业结构呈一、二、三排序,仍是农业经济社会。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难以抵御市场经济千变万化带来的风险。 

    2、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减弱。2005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7.56亿元,工业对江州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达38.18%,拉动经济增长只有2.3个百分点。其原因主要是缺乏重大的工业新建、扩建生产性项目。且地方企业规模弱小,规模分散、弱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3、市场体系不完善,服务业发展缓慢。目前,江州区的市场体系不完善,特别是生产要素市场诸如人才、技术、金融、资本、信息、房地产市场等尚未建立起来。服务业发育不快,层次较低,电信、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中介、后勤社会化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就业门路少,不能满足城乡居民需要。

    4、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农民增收难度大。江州区年降雨量少,且分布不均。全区实际耕地面积90万亩左右,旱地占80%以上,土地肥力不高。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思路

    江州区产业多年来已形成制糖、建材、化工、电力、食品、矿产等几大门类,体现了当地经济特点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现实生产力中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当前,必须立足自身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矿产资源优势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按照"结构优化、层次提升"原则,进一步增强江州区产业经济竞争力:加快城市服务业、建材、农产品加工和生物能源产业发展,努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新的支柱产业,积极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积极提升制糖深加工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带,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努力扶持成长空间较大的特色块状经济发展;推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及产业化进程,扶持优势特色农业生产;尽快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通过以增量带动存量盘活,以项目带动结构调整,实施上下功夫,项目上求突破,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形成资源配置合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具有江州特色的多元化支柱产业体系。

    (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产业化进程。

    积极发展"两优一高"农业,立足城市,发展城郊型农业、特色农业、生态观光农业,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应市场、发挥优势、提高效益"的原则,科学布局,合理规划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一是"科技兴蔗",巩固主导产业。在确保现有粮食和重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同时,稳定发展糖蔗主产业。通过优化种蔗区域,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加快推进甘蔗生产"六化"进程,确保江州区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左右,进厂原料蔗450万吨左右。二是优化布局,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加强农业基地建设,围绕龙头企业发展需求,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无公害蔬菜、瓜果、食用菌等绿色园艺业,发展水产和禽畜养殖,建立城市副食品基地,形成以鲜活农副产品为主的城郊农业生产体系;兴建木薯、剑麻、经济林木、特色水果、中草药等一批高标准配套原料生产基地,形成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板块;以服务城市、美化城市为重心,大力发展园林苗木、花卉植物。同时,依托崇左、左江华侨经济区开发,结合生态旅游建设现代农业园,培育生态观光农业,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力争几年内建设和形成一批规模较大、特色明显、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木薯产业化面积达到10万亩,剑麻产业化面积2万亩,新增速生桉面积5万亩,发展种植龙菠萝、芦荟、蕃荔枝等3.5万亩,凉薯基地0.7万亩, 蔬菜基地1万亩。三是建立基地,发展壮大养殖业。加大实施杂交牛规模养殖项目建设力度。利用丰富的甘蔗叶尾梢、稻草、玉米杆、花生藤、林薯渣等农业副产品和草地草场发展杂交养牛,以科技为纽带,建立形成蔗-牛-肉、蔗-牛-奶、蔗-牛-菇、蔗-牛-蚓-鱼产业链,以牛产业带动城郊农业发展。积极扶持,强化管理,突出建设好15个杂交牛养殖小区。同时,培育发展养猪基地、养鸡基地、养羊基地、养鱼基地等。四是培育龙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竞争力强、带动面广、与优势产业带相配套的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建立起企业和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机制,当前要大力抓好广西大丰剑麻厂加工项目、广西新泽生物农业有限公司特级乙醇项目和广西西联生物科技牧业有限公司肉用牛繁殖育肥及加工项目的建设、生产工作,走出一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新路子。大力培育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不断壮大农产品经纪人队伍,使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比重达70%以上。五是保护生态,加大农业资源保护力度。要以搞好绿化、控制污染、实施"沃土"工程为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开发资源,整体推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六是上下联动,健全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形成以涉农部门为龙头、乡镇为纽带、农村经济合作社为基础、各种专业协会和服务专业户为补充的农技推广、农畜良种繁育、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批发、农资供应、经营管理、行政信息8大服务网。

    (二)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全面振兴工业经济。

    第二产业调整的重点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增量建设促进存量调整,实现产业联动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江州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优势,在大力发展糖业综合利用,培育制糖深加工产业集群的基础上,依托区位、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生物能源、建材、矿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争取5年内,实现工业结构明显优化,工业环境明显好转,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工业项目明显增多,园区建设颇具规模。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6亿元以上,占GDP的比重达38%以上。一是依托优势,加快培育制糖深加工产业集群。在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上向优势企业倾斜。重点抓好糖业的综合利用,积极发展利用蔗渣生产桨纸、可降解餐饮具和活性饲料,利用废糖蜜生产味精柠檬酸等,利用蔗糖二次转化生产低糖低热保健食品异麦芽酮糖,拉长制糖业产业链。要配套建设好东亚集团年产9.5万吨文化纸项目、20万吨滤泥有机生物生产线、12万吨糖蜜味精生产线,围绕糖产业链延伸,引进品牌企业合作投资开发糖果、饮料等有关产业。加快推进30万吨特级乙醇项目、左江糖厂酒精车间扩建项目顺利投产。二是把握市场,大力发展新型建材。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通过资本运作、引进资金和实行联营等办法,积极支持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建材产业的科技含量,以水泥生产为主线,坚决淘汰现有质量差、污染大、技术落后的机械化立窑生产,积极引进大集团,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旋窑生产工艺。同时紧紧抓住崇左新建市,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启动中国-东盟等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水泥制品、商品砼及优质石灰、煤灰砖、水泥砖块等各种建筑材料,建设混凝土供应中心,开辟建材新行业。三是巩固提高,加快发展食品工业。充分利用果品厂的浓缩果汁生产线,完善配套能力,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引进发展中小规模加工厂,深加工菠萝、龙眼、西蕃莲、杂果、蔬菜等果蔬菜,发展具有南国特色、包装精美、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绿色食品。四是开拓创新,积极发展生物能源、生物化肥农药产业。充分利用丰富的废糖蜜和木薯资源,积极推进以废糖蜜为原料年产10万吨特级乙醇项目建设,并以此为龙头,大力发展木薯酒精生产,壮大生物能源产业。积极推进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年产1000吨衣康酸项目、以柑杜籽、苦楝、苦参、鱼藤、陈皮等10多种天然植物中药材为主要原料年产2000吨生物农药、以甘蔗滤泥为原料年产20万吨生物有机化肥项目的建设,培育生物化肥农药产业。五是引导扶持,加快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培育引进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木薯淀粉、剑麻和肉牛及乳制品加工等产业。继续做好跟踪服务,促使总投资为3500万元的荟皇果品加工厂转让项目,总投资为5000万元、年产值2亿多元的广西大丰贸易有限公司剑麻加工厂二期工程顺利投产。

    (三)推进"借市兴区"战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以建市为契机,以推进城镇化为重要手段,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城乡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继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发展邮电交通业,现代商贸物流业、批零贸易餐饮业,加快旅游业开发。力争5年内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1.5亿元,年均增长12.5%。一是积极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在江州城区中心建立适应国内外双向交流的商品物资流转物流中心和在濑湍镇发展仓储业,开展货物中转、仓储配送、速递业、物流信息、物流咨询等业务,形成以区域性商贸市场为中心,遍及城乡的小型商业网点和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商品流通网络。同时加快发展旅馆、餐饮、娱乐等商贸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服务城市的商贸型经济。通过外引内联,采取多元化投资的方式,建设商贸市场和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加快连锁经营、大型超市等商业网点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二是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度开发具有江州区民俗风情、历史遗产、产业特色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业的品位和档次。加快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培育四大系列旅游资源品牌,即开发建设白头叶猴生态公园、太平古城墙,培育生态文化旅游品牌;以建设江州、新和现代农业园培育特色农业旅游品牌;利用山秀水电站建设,左江江州区河段水位抬高的优势和开发建设黑水河培育山水观光旅游品牌;开发建设派关水库闲度假区和江州波岩山庄培育休闲度假品牌。三是积极发展新型服务业。加快推进房地产开发。以盘活江州区农机厂、火电厂、百货公司、五金公司、食品公司、砖瓦厂等国有、集体企业土地和开发建设丽江新区为重点,培养和完善房地产市场,逐步建立完善的、适应市场需求的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供应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使房地产业成为刺激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有效配合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同时培育发展信息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