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3月14日 来源:吴炜 作者:吴炜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吴 炜

 

广西横县人民政府县长 吴炜

    横县县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十五”期间,全县共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15亿元,建设了国家级农业专家大院、国家级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等一批科技基础设施;开展特色优势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38项,转化科技成果21项,有16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级以上表彰;获得专利权67项。2005年,横县被列为“广西县域科技创新试点示范县”,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区创新计划组织实施先进县”称号。

    科技创新有力地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横县成为全国最大的茉莉花生产和花茶加工基地,华南地区最大的甜玉米生产基地,广西最大的蘑菇生产加工基地,广西重要的桑蚕生产加工基地和水产畜牧生产加工基地。200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9亿元,增长50.3%;财政收入3.53亿元,增长15.01%。

    横县开展科技创新的主要做法:

    创新科技管理机制,以机制创新带动工作创新

    要实现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是前提。经过积极探索,我们建立起了“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机制”、 “重大科技项目专家咨询决策机制”、“重大科技项目责任联动机制”、“多元化科技经费投入机制”、“科技进步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从领导、决策、经费、奖惩等各个方面对科技创新工作进行引导和规范,走出了一条“政府推动、部门作为、群众参与”的科技创新路子。例如: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科技创新,县政府建立了农业项目科技评估制度,规定凡是县政府支持的重大农业项目,先由科技局、财政局与项目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评估论证,再报县政府审批。批准实施的项目,由科技局、财政局以及项目的主管局组成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跟踪、指导、考核。这个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不仅确保项目的科技含量,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同时也使科技部门的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增强。

    创新科技服务模式,以模式创新服务产业发展

    横县县委、县政府十分注重新时期科技服务模式的探索。经过几年努力,初步探索出“科技+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基地+农户”的科技服务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一,每个优势产业都有一批龙头企业作支撑。横县作为自治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县,坚持把科技型龙头企业的引进、培育作为产业发展的重头戏来抓。目前,全县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460家,其中,科技型龙头企业5家,产值500万元以上的19家,横县兴辉食品厂被列为第一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有3家企业入选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以工促农、工农互动的格局。

    第二,每个优势产业都有一批专业技术协会在运作。目前,全县有各种协会166个,会员6万多人,带动农户12万多户,联系农民36万人。专业(技术)协会已成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应用的重要力量。如横县桑蚕蘑菇行业协会,有会员1800多人,近年推广的升降式方格簇营茧技术、省力化养蚕技术、房式蘑菇和大棚蘑菇栽培技术,深受广大会员及农户的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6年该协会被评为自治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先进单位”。

    第三,每个优势产业都集聚一批优秀专家和技术人员为之服务。通过优化人才环境,建设人才小高地,集聚区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升级和产品升级。如茉莉花产业,我们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陈宗懋院士、广西植保所曾涛博士作为产业攻关负责人,在茉莉花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十五”期间,全县共邀请53名博士、37名研究员到县内开展科技研究和指导,同时引进人才250多人,培养行业技术带头人280人。目前,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987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28人。

    第四,每个优势产业都有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吸收、转化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全县建有茉莉花、甜玉米、食用菌、优质桑园、水产养殖、畜牧养殖等示范基地187个,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带动全县农民增产增收。(完)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相关链接>> 

  吴 炜: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支撑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