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8月09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庞标益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胡锦涛同志在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阐述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辉,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新起点上,带领全国人民昂扬斗志,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政治宣言书,是一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文献,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鼓舞全国人民,更好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做好各项工作。

  从北流市的情况看,学习和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强调工业的主导地位,提高质量效益。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工业经济是县域赖以发展的根本所在。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适合地方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以工业化发展的新突破,引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加快园区建设,构筑发展平台,促进集聚发展。通过抓好园区规划、标准化厂房建设、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强对园区落户企业的服务,提高土地利益效益,促进更多的优质工业项目集聚入园,以企业集聚和产业集聚带来规模效应,使工业园区(集中区)成为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二是坚持品牌引领,壮大优势产业,培育强优企业。全面优化提升传统支柱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新兴优势产业,培育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逐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抓好支柱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建立完善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进先进管理模式,主动适应国内国际市场变化的新形势,增强竞争力。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和价格,增加销售收入。与此同时,大力实施帮大扶强战略,集中力量在传统优势产业和重点行业中培育出更多的强优企业,尤其要全力支持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做强做大,加快培育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产业、品牌和产品,提高品牌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发挥比较优势,拓展区域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北流市矿产资源、劳动资源、土地资源、交通区位,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诸多方面有比较优势。要加快发展,必须发挥这些优势,提升地位、获得资源、赢得先机。要抢抓多区域合作的新机遇,加快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积极参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劳动用工、用地、用电、用水等结合成本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利用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承接相应或相近产业及其配套产业转移,注重引进和发挥龙头企业和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引进与之配套的企业和项目。创新探索实践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方式,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加强产业配套,促进产业集群,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新型城市化进程,是使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内在分工联系和城乡发展基础条件相适应,城市发展与镇村布局、产业集群和人口集中相协调的必经之路。一是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以建设全区城镇化综合示范县(市)为契机,按照高起点规则、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强度投入、高水平经营城市的要求,加快推进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和报批。通过实施“西连东移,南拓北扩”城市发展战略和“城乡清洁工程”,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继续推进工业集中区、中心城镇和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统筹城镇区域发展,率先发展中心城镇,完善城镇体系,壮大城镇经济,增强城镇对增长支撑带动和辐射作用。二是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北流实际,坚持科技引领新农村建设,重点在培育农村基础产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基本素质、完善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和建设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等五个方面下功夫,在有序、有效推进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坚持以二、三产业的思维来谋划农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利用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平台,进一步扩大对台农业合作。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展城镇二、三产业,支持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城镇有序转移,使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三、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科学把握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关系,既通过经济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又通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政治保障和智力支持,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一是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实施优先发展教育和扩大就业并举的发展战略,逐步建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扩大社会就业。二是抓好社会保障工作。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形成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三是抓好和谐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实践活动,抓好文化设施项目建设,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良好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把和谐创建活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使崇尚和谐、促进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打牢共建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四是抓好社会稳定工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畅通群众合理诉求渠道,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搞好安全生产,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让群众从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从社会进步中感到更多温暖。五是抓好党建工作。使广大党员干部做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四个坚定不移”,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作者系中共北流市委书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