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7月26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蓝大煌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产业转移具有要素注入、技术溢出、关联带动、优化升级等效应,对承接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是后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抢抓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切实找准承接产业转移的着力点,积极主动接受发达地区产业、资金、技术转移和辐射带动,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效。

  一、选准承接点,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承接产业转移,必须选准承接点,实现产业有效对接。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利用传统优势特色资源以及区位优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结合江州区的实际,一是围绕蔗糖支柱产业承接配套产业转移。要积极引导和鼓励辖区内制糖企业与发达地区的优势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对接、合作,大力发展蔗糖深加工、综合利用等配套企业和项目,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把蔗糖产业做强做大。二是依托区位优势承接现代服务产业转移。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快推进,江州区的区位优势越发明显,要依托区位优势,引进客商发展商贸物流、餐饮、交通运输、旅游、房地产、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现代服务业,激活城乡消费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利用资源优势承接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转移。江州区的剑麻、名优果蔬、木薯、乳制品等资源丰富,要以此为依托开展招商,承接和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发展优势。四是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力引进服装、装饰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使本地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够进入企业务工,既解决就业压力,又增加劳务收入。

  二、打造承接平台,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承载力。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承接产业转移,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一是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根据园区发展需要,大力推进以道路、供水、供电、排污、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创新园区开发机制。积极推行园区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园区开发机制,鼓励有实力的投资者参与园区建设。三是创新园区招商模式。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有针对性地规划和储备承接产业转移型项目。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招商引资方式,有的放矢地对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考察和洽谈,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条件。

  三、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前提和保证。必须切实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从完善硬件和优化软件两方面入手,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强“磁场”。一是建设立体交通网络,发展通道经济。通过建立畅通的交通网络,推动江州区与周边县(市)及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交流,达到“建设大通道促进大发展”的目的。二是深入持久地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整治“五乱”,树立优美、开放的城市形象,增强外来投资者投资的信心。三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服务“绿色通道”。结合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三项制度”,大力抓好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实行“一门受理、一次告知、联合审批、限时办结、一窗收费、统一送达”的一条龙服务机制,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四是强化技能培训,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的必备条件。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着眼于企业的用人需求,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为企业提供合格的、高素质的劳动力,为承接产业转移打好基础。

  四、坚持优选项目,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有所选择地承接。首先是抓好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尽快通过自治区级环评,为企业入园创造便捷的条件。对引进的项目、企业要严把准入关,所有项目、企业都要通过环境影响评估,坚决防止重复建设、高耗能、争抢资源、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进入,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其次要抓好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提高科技含量,实现生产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作者系中共崇左市江州区委书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