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5月29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陈文儒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中共上林县委书记 陈文儒 

  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这是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要求。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精神状态至关重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上述“三种意识”,焕发良好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为自觉转变作风、提高效能注入强大动力。
  一、增强忧患意识,保持锐气出效能。一是教育干部不忘忧患,自加压力。在干部队伍中经常性地开展忧患教育,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时刻敲响忧患警钟,确保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激励有作为者,惩戒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者,让无为的人有被淘汰之忧,为被处理而忧,进而增强广大干部进取之心、开拓之力。二是引导领导干部忧民之忧,内生动力。要引导领导干部自觉地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为民先忧,为民多忧,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忧人民群众之所忧,急人民群众之所急。三是引导领导干部忧而生计,加倍努力工作。增强忧患意识,不能因忧患失去信心,精神不振,而是要在忧患中找办法,想对策,忧而生计,因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之忧而寝食难安,想方设法破题解难。以多忧实现少忧,以远虑减少近忧,增强决策的前瞻性,工作的主动性,做到患而有备,有备无患,多一些未雨绸缪之举,少一些亡羊补牢之事。

  二、增强公仆意识,践行宗旨出效能。一是心中装着人民,一心为公出效能。领导干部的岗位是为人民服务而设置的,权力对干部来说是责任、是义务,更是考验,要真正把权力用于为人民服务。必须正确对待党和人民的事业,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志存高远,矢志追求党的发展事业,在推动党和人民的发展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此,才会自觉地转变作风,提高效能。二是感恩人民,激情干事出效能。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对党和人民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情,才能迸发出热烈的工作激情,像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那样为党和人民而辛劳工作。如此,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干部“摆架子、耍威风、谋私利”的现象就能改变,我们的干部也就能做到遇到困难想对策,遇到问题想办法,慢走变快走,快走变快跑,高效能地推进各项工作。三是依靠人民,集思广益出效能。机关效能建设必须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之参与到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中来。要敢亮政于民,亮丑于民,问计于民。要善于从群众中找办法、对策,团结群众,形成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增强节俭意识,艰苦奋斗出效能。一是降低“幸福指数”,苦干出效能。有些机关干部之所以作风转不了,效能出不来,关键是“幸福指数”太高,贪图享受,不想吃苦,吃不了苦。各级干部要降低“幸福指数”苦干,敢于攻坚克难,艰苦奋斗。二是提高“决策准度”,干准出效能。实践证明,决策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行政的乱作为、错作为,给党和人民造成的损失有时是不可弥补的。增强节俭意识,更需要科学决策,提高决策的准确度,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规划发展,科学决策工作,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并取得最好的效果。实现节约,在行使行政事务中,科学管理,科学经营,使经济社会运行更加有序,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三是整合“行政资源”,合办出效能。行政审批环节多、手续繁、标准杂既是浪费,也是行政效能低下的重要原因。增强节俭意识,必须整合行政资源,大力推行“合办”,实现效能提升。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确保行政业务“一站办毕”,积极推行“并联式审批”,凡是能够并联办理的事项,一律并联同步审批,避免一些部门在办理行政业务中在“先办后办”上互相推诿扯皮;积极推行“部门代办业务”,对一些重点项目,落实专门人员代办,负责办理到底;科学设置行政内部审批流程,剔除一些不必要的前置要件,清理不合理的服务性收费,使审批程序更科学、简捷,真正提高行政效能。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