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9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雷多荣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加以强调,这是对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为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生态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丧失了生态安全,人类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如果不注重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建设生态文明,我们的发展就会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科学发展,就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可以说,离开了生态文明,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

  近年来,大新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更加扎实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实施生态农业工程

  一是抓好水果种植,提高水果产量和质量。加大水果品种结构调整,推广优质腊月柑,改造中低产龙眼、三华李,引进名优水果品种,大力推进龙眼、柑橙等无公害水果基地建设。二是以规模化、产业化、无公害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严格农药市场管理,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积极推广使用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料。深入持久地推进“创建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的各项工作,努力打造“绿色食品”品牌。三是发展生态畜禽水产业。通过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集约化发展模式,以建设无公害畜禽水产养殖示范基地为龙头,带动全县生态畜禽水产养殖发展,进一步拓展多种生态种养殖模式。四是推进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协调发展。根据山区气候、土壤等特点及农民种植习惯和方式,大力推广种植肥牛树养牛及种竹子、鸡皮果技术,增加农民收入。五是实施“广西生态农业建设项目”,继续抓好全县7.1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六是实施桂西农村综合发展项目,通过地头水柜、翻修渠道、修筑堤坝、保土、深耕作、建沼气池等措施,努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二、实施生态林业工程

  一是加强对林场的建设和管理,严禁无证采伐;二是在石山地区大力推广封山育林,全面治理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三是积极开展江河流域综合治理,重点抓好黑水河、利江河流域及派林水库等周边区域的水源林保护,严禁乱砍滥伐和挖沙采石,加强植树造林;四是抓好全县各主要交通干线绿化防护林带建设;五是实施退耕还林;六是继续推进生态龙眼生产基地建设;七是加强旅游景点景区和恩城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管理,切实搞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

  三、实施生态工业工程

  一是加强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促进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便于集中治理,防止环境污染。在园区建设中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把项目准入关,为创建生态工业区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加强现有企业工业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促进制糖产业链和木薯产业链的形成;三是积极支持废渣再生利用企业的建设。

  四、抓好生态能源建设工程

  一是结合生态文明村建设,抓好农村生态能源普及工作。以沼气池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及沼气发酵技术,促进植被的保护;二是开发利用水电能源。对新建水电站和变电站工程等加强管理,让其发挥更大效用,使之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实施生态保护、恢复与重建工程

  一是加强石山地区石漠化治理,在石山地区,加大地头水柜建设,大力推行砌墙保土,防止水土流失,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确保石山地区生态恢复取得显著成效;二是加强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工作,重点加强对采矿区以及非法采石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三是加强各类采石场监督管理,杜绝非法、无证开采行为,严禁在三级公路以上干线、旅游干线、旅游景点可视范围内设置采石场,保持旅游环境、自然景区的完整性。

  六、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一是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实行资源有偿使用,落实生态环境补偿措施,严肃处理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在广大群众中逐步形成依法管理环境、自觉保护环境、人人参与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思想观念。二是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以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和增强环境保护为重点内容的生态意识教育。三是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综合决策机制。四是广泛开展生态科普活动,推动群众生态科普活动的深入开展。五是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培养公众生态意识和保护生态行为规范,提高公众参与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全社会逐步形成提倡节约、爱护生态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六是充分利用每年举办的各种大型活动,扩大生态文化宣传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培养和引导群众的生态价值取向。

  此外,还要实施城乡环境基础建设工程和生态旅游发展和保护工程。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