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2日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作者:黄武海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龙州县县长  黄武海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在首届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提出了构建泛北部经济合作区的发展思路,给地处边境的龙州县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龙州县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精神,落实自治区、市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必须要充分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探索扩大对外开放思路,加快口岸经济发展。

  一、龙州县口岸发展基本状况

  (一)突出规划导向作用,高规格描绘发展蓝图。龙州有口岸区位优势,在全球化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壮大县域经济,成为了龙州县人民的共识。龙州县2006-2020年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中,将建立口岸经济区作为重要战略,用15年时间推进口岸经济区建设,并请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制定了《水口口岸经济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设水口口岸经济区作了详细规划,为龙州县推进口岸经济建设提供了蓝图。

  (二)建立会晤互访机制,多领域开展交流合作。近年来,龙州县与越南相邻省、县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成功举办了第一、第二届中越水口--驮隆口岸经济合作研讨会,开通了龙州至越南高平的国际客货运输线路和中越银行跨国结算业务,建立了定期会晤互访机制,相互组团参加双方的节庆活动,形成了互动发展的格局。双边在矿产品进口加工、旅游开发、甘蔗种植、茶叶种植等方面的合作取得新突破,其中甘蔗合作种植方面已在越南下琅县种植5100多亩。

  (三)设立领导管理机构,全方位进行管理服务。2003年,为加强对口岸经济建设的管理,龙州县成立了口岸经济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水口口岸设立办公室,落实专人常住办公。由于该机构仅仅是一个协调性机构,不是政府机构或授权派出机构,不享有经济区领导管理职能。为全面加快水口口岸经济区建设,2006年龙州县筹备成立了水口口岸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全权负责对经济区一切开发建设管理工作事务。同时,为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负责制,明确责任人的责任,龙州县委、县政府成立的十个工作领导小组中就设有口岸建设及边境贸易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3位常委及政协1位副主席担任组长、副组长,负责对口岸建设及边境贸易工作。此外,龙州县一直还设立有口岸办,作为口岸建设的协调机构。

  (四)注重贸易平台建设,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主要实施了龙州至水口二级公路、水口口岸验货场、水口国际商贸城、水口口岸国门形象工程和水口国际物流仓储中心、水口口岸免税店、水口边贸城等项目,建设完成了水口口岸联检大楼、边贸综合办公大楼、边贸货场、地磅、矿产品加工设备、口岸挡土墙回填土、人行道铺设等配套设施,口岸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二、制约龙州口岸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边境贸易优势逐渐弱化。国家从对外贸易的大局考虑,对边境贸易政策和管理办法进行调整,取消了多种进出口商品的优惠政策,导致边境贸易的优势减弱。

  (二)口岸基础设施条件仍然滞后。口岸建设主要是以当地政府投入为主。龙州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财政十分困难,对口岸建设投入不足,致使口岸基础设施条件滞后,水口口岸尚未配备电子系统,跟不上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

  (三)口岸政策功能不完善。龙州县境内的水口口岸作为国家一类口岸,目前的口岸商务签证权尚未落实,不能向第三国人员开放,制约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四)货物运输成本高。虽然龙夏、龙水二级公路都已开通,但龙州县的路程较远,进出口货物的运输等成本相对较高,加上口岸物流量小,没有回头货,单程运输费用高,既影响运输业的发展,又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三、扩大开放,加快口岸经济发展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加快水口国门形象工程、水口口岸免税店、水口国际物流仓储中心、水口鸿基商贸城、水口边贸城等项目建设,提高口岸基础设施水平。同时,应规划建设钦州-崇左-水口-高平高速公路,对接环北部湾经济圈;规划建设中越水口-驮隆口岸二桥,提高水口口岸的通关能力;加强左江航运通道的输通,恢复并提高左江原有的通行能力,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状况。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发展环境。一是增加贸易货值。现阶段边民通过互市贸易每人每天交易的货值为3000元人民币,由于物价上涨,边境贸易利润率较低,不利于调动边民参与互市贸易。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适当增加边民贸易货值。二是扶持企业做强做大。对边境地区的中小型企业在申报办理进出口货物配额及许可证等方面应给予政策扶持,鼓励本地企业做强做大,以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三是落实口岸商务签证权。积极争取落实口岸商务签证权,使水口口岸能向第三国人员开放,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四是充分挖掘和用足政策资源。充分发挥龙州县享有的国家西部大开发、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多项优惠政策优势,组织人员研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政策文件,制定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合作的具体政策和措施,用于指导和推进口岸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规划建设步伐,搭建发展平台。一是设立国家级水口经济合作区。目前,越南中央政府已在驮隆口岸设立经济合作区,这是与我国接壤的越南四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之一,而龙州县的水口口岸仅仅是一个通道型口岸。为搭建好发展平台,应设立与越南驮隆经济合作区对等的国家级水口经济合作区,实行境内关外政策,保税区政策,加大规划建设,将口岸经济区规划建设为国际商贸(城)区、仓储物流区、城市区、工业区、行政管理区和生态建设区等6大功能区,并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加工制造业、矿产品加工业、再生资源利用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经济,促进边境贸易的大发展。特别是要加快构建中越矿产品加工合作区,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规划建设阶段,规划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成立管理机构,协调合作区各项工作的开展。第二阶段为产业合作阶段,将着重加强双边的产业能源合作、矿产资源合作、技术资源合作和加工贸易合作,重点发展矿产品精粗加工。第三阶段为合作区进入延伸阶段,合作区的贸易和产业合作将向"一轴两翼"的中越双方各主要省、市和部分东盟国家延伸。二是规划建设科甲口岸。科甲口岸是国家二类通商口岸,是我国进入越南等东盟国家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之一,也是自治区沿边公路的中间站。要加快规划建设科甲口岸,大力发展以进出口为主的加工业和以边境商贸业、物流业为主的服务业,建成集口岸通关、出口加工、边境商贸、仓储物流为一体的边境口岸。三是建设那花边贸城、东盟商贸城。要积极引进客商在那花建设总面积100亩以上的边贸城,建设联检大楼、物流中心、商住楼、商铺、文化休闲、商品展览中心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商贸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此外,要积极探索推进科甲-下琅、那花-那讷、布局-德龙等两国一区的边贸经济试验区建设。

  (四)加强中越双边交流,拓宽发展领域。进一步完善与越南相邻省、县的会晤机制,增进理解和信任,应以当前龙州县和越南高平省下琅县成功合作种植甘蔗为契机,拓宽合作领域,促进双方在矿产开发、经贸等方面的合作。一是推进矿产开发合作,引导和鼓励国内企业参与越南矿产资源开发,不断提高对外贸易水平。二是推进与越南谅山省、高平省洽谈达成的多项共识,做好摩托车装配、农机装配等双方合作发展项目。三是主动与越方协商,在高平省设立办事处,落实举行首届"中国水口口岸-越南驮隆口岸"商品交易会。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