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川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桂、湘、粤三省(区)交汇处,总面积1572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137个村委、18个社区,总人口31万,其中瑶族人口14.3万人,占总人口的46.7%,是全区49个边山老少贫困县之一。"富川不富"是以前在当地流传较广的一句话,也是对富川这个自治区级贫困县的真实写照。因此,"富川快富",甩掉贫困帽子一直是历届县委、政府的执政目标,也是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富川各族人民上下一心,团结奋进,用勤劳智慧的双手改写着瑶族山区贫困的历史,谱写了富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近年来,富川先后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县、广西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进步奖、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等荣誉称号。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来,富川县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符合富川县情的发展路子,经济社会发展驶上了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脱贫致富步伐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富川快富"正在从共同理想转化为共同行动,"富川快富"的目标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7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由5685万元增加到284209万元, 增长43.2倍,年均增长22.5%;人均生产总值由277元提高到9165元,年均增长20.8%;财政收入由259万元增加到14770万元,年均增长23.6%。2006年,经济结构实现了由"一二三"向"二一三"的历史性转变,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农业增加值,位居第一;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78年的75.6:14.1:10.3调整为34.1:45.6:20.3,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由农业为主向工业主导格局转变。2004、2005年连续两年荣获全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2007年再次荣获全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县域经济综合分值排列跃升到全区第34位。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企业化进程不断加快。1978年到2007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5407万元增加到165330万元,年均增长21%。脐橙、烤烟、蔬菜、畜牧水产等特色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2007年水果种植面积发展到18.4万亩,其中脐橙面积6.99万亩,分别比1978年增加18.1万亩和6.99万亩;烤烟生产实现恢复性发展,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蔬菜年复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瘦肉型猪年出栏25万头以上。到2007年,全县发展农业企业109家,绿园、日富、富隆、家盛等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工业主导作用不断增强。1978年到200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由0.17亿元增加到25.8亿元,年均增长27.6%。2007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1.76亿元,比1978年增长170.2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亿元,增长191.5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9%,成为全县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目前,全县优势产业和强优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骨干工业企业税收超百万元的企业有4家,其中真龙彩印、甲天下化纤、千福药业、旭竣电子、鼎弘皮具、环球火机等重点骨干企业的支撑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了电力、烟辅材料、建材、矿产、农产品加工等多元化的工业发展格局。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年增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随着华润贺州火电厂、华润富川水泥厂、永贺高速公路富川段、温氏集团肉猪产业化项目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项目建设和投资拉动明显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1978年到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509万元增加到150474万元,年均增长30%。同时,以20周年县庆、盘王节和脐橙节为契机,建成了瑞光园、凤凰山公园、青少年活动中心、瑶族博物馆、体育中心、游泳池、富江河蓄水工程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大力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加强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市容环境明显改善,荣获了全区第五届"南珠杯"C类县城特等奖。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深化。通过组团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贺州市农产品交易会,以及组成高规格小规模招商专业队,先后到东莞、深圳等沿海发达地区举办推介会,切实加大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对外开放水平。到2007年,全县累计引进项目520个,合同投资总额88.8亿元,到位资金34.5亿元,其中利用外资844.7万美元。特别是投资7亿元的华润富川水泥厂、投资77亿元的华润贺州火电厂、投资20亿元的永贺高速公路富川段以及投资15.45亿元的龙头、长春风电场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富川,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民心工程"有效推进,目前全县建成97个五保新村,解决21个无电村用电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优异成绩,农民参合率达85.9%,被评为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县;全面加强九年义务教育,顺利通过了自治区"两基"达标及复查评估验收,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人口与计生工作扎实有效,连续五年保持全区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一类县;新阶段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贫困人口减少到28645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亿元,比1978年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29元,年均增长21.5%。
二、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富川县委、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结合实际,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和积累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宝贵经验:
一是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各项工作,把上级精神和富川实际结合起来,走符合富川县情的发展路子,千方百计加快发展,不断增强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是始终坚持把工业摆在经济工作首位,大力实施"工业富县"战略。坚持围绕资源办工业、围绕农业办工业、围绕财税增长办工业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骨干企业、国企改革和资源整合,逐步完善县域工业结构,发展壮大优势支柱产业,促进工业经济的恢复发展。
三是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重点,带动全局加快发展。坚持以项目为载体,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工作,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切实加强项目跟踪服务,进一步夯实加快发展的基础,通过以项目带动促进发展,充分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保持对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四是始终坚持把执政为民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积极实施"民心工程"。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重视和改善民生,深入实施六项"民心工程",切实为民办实事做好事,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五是始终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把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结合起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群众信访、人民调解工作,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为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十一五"后三年奋斗目标
今后三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和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十一五"后三年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实现"富川快富"的目标。在2008年全面完成贺州市委、政府下达年度责任目标考核任务的基础上,2009年提前一年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主要指标,力争生产总值达到44.05亿元,增长25%;财政收入达到2.78亿元,增长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9.39亿元,增长4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70亿元,增长25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20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3702元,增长20%;县域经济综合分值排位进入全区前10位。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8.32亿元,比"十五"规划期末翻1.3番。
四、加快富川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为努力实现富川快富、跨越发展,富川县委、政府充分考虑资源和产业基础,结合实际提出了"136"发展战略,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富川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企业化的工作重点和目标。"136"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将县城建设成为一个"洁齐美"的生态园林小城市,加快规划建设富阳、莲山、白沙三个工业集中区,突出抓好电力、彩印包装、建材、烤烟、脐橙、瘦肉型猪等六大支柱产业。
1、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抓手,加快推进工业化步伐。要以省道富八二级公路为轴,规划建设富阳、莲山、白沙三个工业集中区,形成"一轴三区"的工业格局,积极构筑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新平台。与此同时,随着华润贺州火电厂、华润富川水泥厂、永贺高速公路富川段、温氏集团肉猪产业化项目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在全县开工建设,将进一步带动全县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新高潮。预计"十一五"后三年,全县建设项目将达117项,总投资160.98亿元,其中2008年投资26.01亿元,2009年投资73.77亿元,2010年投资61.21亿元,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快速增长;按照税收属地管理原则,2009年全县财政收入可达2.78亿元,2010年可达4.45亿元。
2、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加速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要通过加大对广东温氏畜牧、立新畜牧、富隆果业、日富公司、家盛果业、绿园公司等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大力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进一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均有龙头企业带动的格局。要加快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推进农业产业的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基地化建设,进一步培育壮大脐橙、烤烟、瘦肉型猪等农业特色优势支柱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预计到2010年,全县脐橙挂果面积13.1万亩,产量26万吨,产值达7亿元以上;烤烟种植面积达5万亩,年产量达15万担,实现烟叶税 1950万元;瘦肉型猪出栏达到100万头,销售收入达16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4368元,年均增长18%。
3、以县城城东新区开发为契机,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要以行政中心搬迁为导向,进行县城布局的结构性调整,重点向东发展城东新区,力争到2010年,县城人口达到8万以上、县城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同时,完善新老城区配套设施及园区建设,建设城东行政中心包括城东行政中心大楼、民族文化广场等,开发建设商贸区、新湾工业园区和台商工业园区,构筑行政办公、商贸服务的主导职能。完成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建设,进一步完善瑞光园、凤凰山公园、马鞍山公园、富江河两岸河堤绿化改造和建设,保证县城的整体美化、绿化效果。深入持久地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建立健全市容市貌管理长效机制,将富川县城建成一个"洁齐美"的生态园林小城市。
4、统筹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和拓展"六项民心工程",坚持不懈地为民办实事做好事。大力实施乡村公路通达工程,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解决饮水安全和饮水困难问题;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逐步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关爱社会弱势群体,重点解决职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改善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始终关注民生,重视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推进社会各项事业,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者系中共富川瑶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富川县]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让“舌尖”放心
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9.93%以上,乡镇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取得无公害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产地认证面积35.07万亩;建立了农产品生产投入品监管、检验监测、质量追溯等质量安全责任制…… 【详细】
富川朝东100%村民纳入“新农保”
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通过采取得力举措,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截至目前,该镇参保人数达1.3万人,参保率100%,发放补贴金40多万元 【详细】
富川县兴建生态家园渐成“富川”
神仙湖面,轻舟泛波,快艇穿梭——有结伴来度周末的游人,也有打捞漂浮杂物的农工;神仙湖畔,采花摘果,喂鱼喂鸽——有带小孩来体验的家庭,也有公司就地聘请的雇员。 【详细】
富川一季度财政收入突破亿元
今年第一季度,富川财税工作做到早部署、早行动、早落实,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健全和完善各项收入征管制度,强化执法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详细】
[富川县]果农拓宽脐橙电销网
“通过电商模式的推动,华润万家有限公司与我公司签订了900吨脐橙采购协议,首批30吨脐橙装车销往上海超市,这真是太好了。”近日,富川富隆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文富说起电商模式给自己公司脐橙销售带来的好处,感慨万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