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2月12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苏绍荣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县域涵盖“三农”,联结城乡。“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扫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思想观念、行为做法和体制机制障碍,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武鸣实际,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抓好以下方面。

  明确重点 集中力量狠抓工业

  工业是县域经济的脊梁。武鸣发展的潜力在工业,重点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围绕“建设环境优美的新兴现代化工业城市和具有壮族人文特色的首府南宁市副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在全县大力营造坚定不移狠抓工业,集中精力推动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按照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着力对传统产业实施资源整合,加快技术升级,延伸产业链。坚持“优势优先”、“扶优扶强”的原则,对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和产品,在资源配置、财政支持、人才引进和管理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形成一批经济技术实力强,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的产业群。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强化工业集中区的功能集约,促进集中区内企业实现基础设施共用、有效资源共享、环境污染共治,不断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和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发挥优势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石。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市场引导、龙头带动、规模生产、科技增效”的发展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培植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和鼓励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快建立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优势农产品商品基地,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综合利用和多层次增值。加大农业机械和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快打造一批优质、安全、生态名牌产品。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专业化程度。积极扶持和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突出特色 全面提升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县域经济的增长点。要深入挖掘武鸣深厚的壮民族文化积淀,结合壮族山歌、壮族竹杠阵、壮族美食、壮族神话、壮族生活习俗等文化形式,大力发展具有浓郁壮民族特色的旅游品牌,主动融入大南宁旅游圈。积极推进一批重点旅游项目续建工作,促进旅游产业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积极引导商贸企业发展多种联合实体,培育发展连锁经营、代理经营、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中介服务机构和服务业态。根据县城环道规划,调整优化各类专业市场布局,加快各类专业市场的规划和建设,推动服务业和物流业上水平、上档次。

  把握关键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支持探索、宽容失败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要破除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观念,敢于负责,敢为人先,敢于创新。凡是有利于经济规模越做越大,经济实力越来越强的事;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富裕的事;有利于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美的事;有利于发展越来越科学,社会越来越和谐的事,就要鼓励广大干部大胆地闯,大胆地干。不断完善干部考核和激励机制,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和用人导向,把广大干部建功立业的工作热情和内在动力充分调动起来。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坚持县四家班子领导联系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制度,不断完善镇长、局长(主任)接待企业日制度,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认真解决“管理缺位”问题,为企业和投资商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作者系中共武鸣县委书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木偶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