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桂县县长 彭代元
近几年,临桂县立足县情实际,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从提高竞争力、增强凝聚力、培植生命力和提升软实力四个方面着手,全面增强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力。2005年、2007年成为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县域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一、坚持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发展竞争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只有不断创新,适应时代竞争的需要,才能永葆蓬勃的活力。几年来,临桂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创新工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把它作为发展的首要动力,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着眼全局,制定了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的竞争战略,全力增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一是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是工业的主体,企业的发展决定着工业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而决定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几年来,临桂县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重点,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快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创新产品。福达公司、娃哈哈公司等骨干企业加快了技术改造和技术产品创新力度,五年来共研发新产品100多项,技术改造62项。福达公司与清华大学等高校联合设立研发中心,拥有20多个高新技术产品。技术创新极大地推动了全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产销两旺,其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均在30%以上。2008年,全县规模企业实现产值87.7亿元,增长41%,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3%。
二是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具有高新技术企业是增强县域经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近五年来,临桂县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具有高新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上,按照全县工业发展规划,以形成产业集群为目标,认真做好招商项目库的建设,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同时,积极组织招商队伍前往广东、港澳、江浙等地上门进行有针对性地招商。五年来,引进高新技术企业26家,共引进项目379个,累计合同投资额达127亿元,为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
三是推动经济结构和机制创新。根据临桂区位和产业特点,积极发展机械制造、建材、医药、食品为主的支柱产业,并以支柱产业为龙头,引进相关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形成临桂特色的产业结构优势。在农业方面,以项目为龙头,按市场化要求对农业项目实行工业化管理,积极创新生产组织模式,以“项目+协会+农户”、“基地+农户”、“支部+协会+农户”等形式发展生产,引进培育温氏、绿源、桂英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的发展。依托企业和项目,大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和农业新品种,家禽、药材、优质果种植形成了较强的结构和技术优势,有力地增强了农业竞争力。在工业方面,先后引进福达汽配、娃哈哈食品、三金生物药业等科技型企业,规模企业五年内增加了49家,达到93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有14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41.16%,对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第三产业方面,以城镇化为龙头,带动经济的发展。在进行县域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城镇化建设中住宅、教育、卫生、饮食、休闲、娱乐等要素的结合和统一,依托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和群众消费新趋势,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建设发展平台,增强经济发展凝聚力
土地资源有限,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不断完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拓宽经济发展空间极为重要。为此,临桂县积极解放思想,确立了“优势共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思路,大力建设城乡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化基地,集约使用土地,发挥集聚辐射效应。
一是狠抓县城工业园区建设。投资7000多万元,开发建设鲁山工业区1000亩,目前入园企业26家,总投资6亿多元,2008年园区实现产值65亿元,税收4.6亿元。2005年全面启动了规划面积为15000亩的秧塘山水科技园的建设,园区内投资1.5亿元的“三纵五横”路网建设全线拉开,园区框架基本形成,鑫伟实业、佳登宝电子、莱茵生物、广汇低温设备、鸿程机械等14家规模企业已入住园区。
二是积极发展乡镇工业集中区。县财政每年投入400多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大力扶持临桂镇、会仙、五通、两江等乡镇工业集中区和四塘、南边山工业小区建设。同时,实行县域经济无乡界政策,鼓励乡镇引进项目到工业集中区,集中各乡镇力量发展工业集中区和工业小区。目前乡镇工业集中区均已初具规模,2008年乡镇工业园区实现产值15亿元,实现税收2510万元。
三是启动万福路工业带的规划建设。万福路全长11公里,临桂段5.8公里,2005年建成,是连结临桂县城和桂林市区的主要通道。县财政已投入100多万元对道路两侧地貌进行勘查,计划在万福路两侧规划建设中小企业工业园。
四是大力建设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近几年来,相继建成15万亩优质稻、10万亩优质蔬菜、2.5万亩马蹄、3万亩罗汉果、400万平方米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依托基地建设,创建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有效增强农业生产的集聚效应,农产品的品质、产量、商品率和效益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三、优化环境,培植经济发展生命力
发展环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发展环境决定着能否有效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为增强经济发展的生命力,临桂县着重从四个方面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大力推进城镇化,完善城市功能。近年来,临桂县大力实施县城建设带动战略,连续进行大规模县城建设,修建和改建县城世纪大道、金水路、虎山路、会元路等城区主要干道。投资650万元改造居民区道路及排水、排污等设施,投资7000多万元建设西城污水厂。开通县城到市区的三条公交线路,加强与市区的联系,方便市民生活。修建了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四条商业步行街,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区和街道相继建成。县城面积由2005年的15.5平方公里增加到2008年的33平方公里,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有效增强了县域经济的承载能力。
二是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完善和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出台了《关于改善投资环境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积极兑现有关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发展经济积极性,营造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三是营造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认真落实招商引资项目负责制,建立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体系。实行领导负责制,每名县领导负责联系1—3个企业,相关部门领导联系2—4个企业,努力抓好项目的落实和现有企业的服务力度。成立县招商促进局,设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形成了高效快捷的服务体系。建立企业服务监察体系和追踪办理制度,严格责任追究,严惩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的行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四是大力发展服务业,改善生活环境。积极发展餐饮、休闲、旅游、娱乐等服务行业,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餐饮、休闲、文化、体育、娱乐的品牌,为投资者和县城人民营造舒心的生活环境。
五是注重社会公平与和谐,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桂县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积极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尤其是失地农民、下岗职工的权益,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行为,加强社会治安打、防、控一体化建设,确保社会的公平稳定与和谐。
四、建设历史文化名县,提升经济发展的软实力
胡锦涛同志说过,没有政治、文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不断推进,不仅经济发展难以持续,而且最终经济发展也难以搞上去。临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软实力”对于“硬实力”的发展具有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提出了建设“历史文化名县”的发展战略,大力打造文化名县,着力提高全民文化、科技、道德等素质,增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围绕建设“历史文化名县”目标,临桂县突出抓好临桂精神的培育、群众文化、体育产业化、教育产业等四大工程的建设。
一是“临桂精神”的创新培育工程。临桂在长期的发展中,通过一代代英雄杰出人物的榜样作用,培育了以志存高远、勤奋进取、顽强拼搏、勇争第一为主体内涵的临桂精神。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临桂县在弘扬传统精神的基础上,在全民中还着重培育开拓创新、团结诚信的精神,重点在公务员队伍中培育执政为民、清正廉洁的为官品德。同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县广泛开展新临桂精神的宣传培育工作,大力开展状元文化、将军文化、冠军文化的创新发展工作,在全县培育形成新的临桂精神。
二是积极发展群众文化工程。在多民族的融合发展中,临桂创造了灿烂多姿的地方文化。广大人民群众以山歌赛、彩调、瑶族歌舞、龙灯、狮灯等文娱形式表达自己的愿望,抒发情怀,创造祥和氛围。在群众文化工程中,临桂积极弘扬传统文化精华,创新形式和内容,大力抓好新春文化节活动、广场文艺活动和文艺交流活动。举办一年一度彩调汇演,打造一批民俗文艺精品节目,并长期保留开展耍龙灯、狮灯、牌灯、斗鸡等民俗文化节目。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其文明素质。
三是大力推动群众体育运动工程。体育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和培育团队精神及进取、拼搏、竞争向上意志,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也是能够积极营造友好和谐氛围的活动。临桂充分认识到开展体育运动对于培育群众良好精神品质和体质的积极作用,充分运用县籍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夺得两枚金牌,在国际大赛上获30枚金牌及跳水、举重项目的发展具有相当水平的优势,大力推动群众性体育运动和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举办四年一届的全县运动会、一年一度的专项体育比赛,鼓励乡镇、单位之间经常性地开展羽毛球、篮球、游泳、射击、棋牌类等各项体育比赛,拓展与县外体育交流活动。通过开展体育活动,培育全县人民团结拼博、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意志。同时,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使之不断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四是教育产业工程。临桂是状元之乡,历史上曾有“一县八进士,三科两状元”的美称。良好的文化科技素质,使临桂在历史上声名远播,也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传承状元之乡的历史文脉,充分发挥临近桂林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产业。在调整学校布局、抓好现有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着力扩大高中教育的规模,推进素质教育。引进首都师大附中、山水职业学院等民办学校,进一步打响教育品牌,不断提高临桂人民道德、文化和科技素质。
由于能立足县情实际,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2008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88.6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组织财政收入7.04亿元,比上年2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比上年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5030元,比上年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62元,比上年增长11%。(作者系临桂县县长)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贵州“底气足” 支撑县域经济转型有底气
28日,贵州修文门站及门站至扎佐次高压管线项目建成投运,标志着2015年贵州管道天然气助推县域经济低碳转型发展开启序幕 【详细】
湖南省:特色制造壮大县域经济
今天,全省特色制造产业重点县建设工作会议在汨罗市召开。会上,江华县、临湘市和云溪区(联合申报)、邵东县向省政府副秘书长陈仲伯递交了责任书,这标志着湖南第三轮特色制造产业重点县正式扬帆起航 【详细】
[大化县]精准施策 确保县域经济社会提质发展
4月24日,大化瑶族自治县召开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会议全面分析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科学判断当前全县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部署下一阶段全县经济工作。县委书记韦朝永要求,提神提气,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确保实现好今年各项工作目标 【详细】
县域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专家座谈会在京召开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县级行政管理研究分会31日在北京举办了届中调整会议暨县域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专家座谈会。 【详细】
山东助推县域经济利用资本市场转型升级
4月16日,山东证监局与龙口市政府举行签约仪式,正式签署资本市场合作备忘录。山东证监局冯鹤年局长、龙口市政府韩世军市长出席签约仪式。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