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主要是发展经济,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破除陋习,提升文明道德水平。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全新理想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
一、新农村建设现状
按照县委建设新农村工作部署,自2008年试点工作以来,在全县产生了积极影响,出现了经济能人与群众共同筹资建设、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可喜局面。
20个试点示范作用明显,起到了影响幅射作用;
群众建设新农村积极性高涨,自发组织集资建设,效果明显,现已有那林佑邦九队、东平良荔书房垠屯、菱角盐圩田心屯、旺茂坡旺屯、博白镇津木顿谷坪、三滩良茂茂山坡、黄凌排子屯等村屯自发建设起来,而且规划建设得还相当不错。
不管是试点还是自发建设的新农村村屯都呈现出新面貌,增强了了法律意识,讲文明、讲道德风气形成,拥护支持党委政府工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和理解上存在偏差
1、有畏难情绪。一是群众观念未转变,工作难做;二是有些群众认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三是干部怕下乡苦,不原走村入户做工作。
2、认为建设新农村是中央提出的,要搞政府就投资,存在着等靠要思想。
3、认为搞新农村建设难于协调发展,重视了经济又忽视了文化生活,重视了环境卫生又忽视了保护耕地和环境,重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又忽视了农民素质提高和观念转变。
(二)建设新农村的现实性问题
1、规划跟不上。原因规划设计缺乏资金,人员缺,交通工具缺,出现无序建设,占用耕地、浪费耕地情况严重。
2、部门与村、企业与村结对共建不到位,原因是领导重视不够,部门、企业重视不够,且缺乏人力、财力,顾不上新农村建设工作。
3、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多,劳力资源少,建设难度大。
4、农民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生活单调,发展环境“脏、乱、差”现象突出,意识淡薄,生产生活条件差,没有积极性。
5、宣传发动工作不深入不到位,群众不理解。
(三)当前群众心态
1、急。期望值过高,误认为政府投资建设,恨不得马上建设新农村,过上城市人生活。
2、怨。有些群众看到电视和周边村庄发展建设得比自己村好,怨村镇干部无本事,争取不到政府资金支持建设好。
3、冷。因基础条件差,没有致富门路,对新农村建设漠不关心,冷眼相看。
4、抗。有些群众不配合,大部分群众思想统一了,一户或一人在作梗,就使整个村屯建设无法开展。
三、扎实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的设想
(一)构建新农村建设组织网络,推动工作有序开展
1、明确落实组织领导。县成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也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网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引导、村级组织、农民参与、部门协作、企业投入、社会参加的新农村建设良性工作机制。
2、明确总体布局。以县城为中心,重点加强文地、龙潭、东平、沙河、水鸣、旺茂等镇建设,亮化博龙、水英、浦宝线,实现整体推进。
3、试点先行。按照五年建设规划,县继续抓好现有试点的完善提高工作的同时,县每年继续抓10—15个试点,乡镇继续抓好完善提高联系试点村工作,四大班子领导分别对试点村进行帮扶,乡镇党政班子也相应帮扶一个试点村,形成上下呼应,同抓试点的良好局面。面上采取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凡积极筹资建设超十万元的村都按投资款20%进行奖励。
4、部门企业结对帮扶。部门与联系乡镇挂勾结队帮扶,企业就地结对帮扶,还可试行企业老板挂任村级副职,共同参与建设新农村。
(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稳定发展种植业,加快发展林果业,突出发展养殖业,“一村一品”、“一村多品”或者“多村一品”发展,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同时根据各镇村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料以及环境社会的承受力,引进资金办企业,有序开发利用资源,增加农民收入。
(三)以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为重点,加强农村生活环境建设
1、加强农民人居生活环境建设。大力开展以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清残墙、改厕、改水、改路为内容的环境整治,使全县村容村貌得到改观。
2、着力抓好示范村重点城镇建设,全面实施小城镇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3、加强农民精神生活环境建设。加强文体设施建设,根据乡镇村自然条件建设一些球场、文化广场和文化娱乐活动室,使群众每月能看一两场电影,半年看上一两场戏,每年组织一两次区域性篮球比赛,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4、加强农民生存保障环境建设。全面推行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因病返贫问题,参合率力求达到95%以上。加强低保工作,保证贫困群众的生活保障。加强人口和计生工作,落实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
(四)科学规划,突出特色
规划要以群众要求最迫切的村庄建设为突破口,依次推进。
1、坚持规划的原则。科学规划,尊重规律的原则。区域规划,突出特色原则。尊重群众意愿、农民参与原则。科学指导、统筹兼顾原则。
2、规划要超前但不能脱离实际。不搞一刀切,要因村制宜量力而行。生活住宿区、公共福利设施区、村办企业区、养殖区、林木绿化区等定位合理,适得其所。有条件的要规划建设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篮球场、文化广场、小公园等设施。要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做起,达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建设节约型新农村。
(五)运用有效载体,扎实推进城乡风貌建设
以绿化、美化、净化,提高农民素质为突破口,实施“个十百千示范”工程,即打造一个高品位县城,创建十个文明乡镇、建设百条文化街路,树立千个高素质“十星级文明标兵户”。按照“镇村环境一体整洁;镇村阵地一体巩固;镇村规章一体完善;镇村活动一体丰富;镇村治安一体稳定”的工作要求,对部门单位街道、镇村、自然村屯进行有效治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硬化路建设,大搞种花、种树、安装路灯、清垃圾、清残障、平整美化庭院,力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杜绝脏乱差。
(六)以“破迷信、扬正气、树新风”为载体,努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1、继续深入开展“十星文明户”活动,推进乡村文明建设。
2、以“破迷信、扬正气、树新风”为抓手,在农村深入开展破除迷信,崇尚科学活动,开展“道德、卫生、文化、科技、法制、体育”六进村活动。
3、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增强向心力。
(作者 王叙玑:广西博白县政协主席)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靖西市市长郝玉松:做足“边”文章 打造靖西边境经济合作区
“今年1月,自治区政府同意设立自治区级靖西边境合作区,这是继国务院批复设立百色开发开放试验区靖西作为引领区后的又一个重大战略机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代表、靖西市市长郝玉松23日称,靖西市将建设试验区引领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有机融合起来,挖掘“边”的优势, 【详细】
合浦县委书记杨斌:打造滨海文化旅游强县
近年来,合浦围绕“汉郡合浦海丝明珠”发展定位,大力实施“旅游旺县”战略,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今后,还将采取哪些有力举措,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将合浦打造成为中国滨海文化旅游强县和海丝文化名城?记者对合浦县委书记杨斌进行了专访。 【详细】
荔浦市委书记陈代昌:加快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荔浦以开展“双创双促”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大力发展旅游业,进一步打响“神奇荔浦·‘芋’满天下”旅游品牌,今后,荔浦将采取哪些有力举措,加快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记者对荔浦市委书记陈代昌进行了专访。 【详细】
专访邕宁区委书记邓娟娟:融入大招商格局 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邕宁区作为五象新区建设的主战场之一,邕宁区委书记邓娟娟表示,要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比较优势,全力落实“三个攻坚突破年”任务,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优环境、促增长,保持城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新征程中谱写邕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