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关于加强党建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持“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强调要“重点加强年轻干部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要求“有计划安排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这是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年轻干部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和新部署,需要各级党组织狠抓落实。最近,笔者对大新县年轻干部多岗锻炼工作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如何加强全县年轻干部多岗锻炼和培养进行了思考。
大新县探索开展干部多岗锻炼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大新县坚持贯彻“人才强县”战略,通过落实“五派”措施,全方位、多层次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取得明显的成效。
一是外派年轻干部到先进地区学习历炼。大新县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坚持外派科级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这些年轻优秀干部最远的到北京、浙江、广东等地学习,近的在广西重点城市锻炼。他们认真学习先进经验,更新观念,极大提升个人综合素质。2006年以来派出的10名外出挂职锻炼的干部中,4名被培养进县领导班子成员,另外6名成长为乡(镇)党政主要领导。
二是下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实践磨练。大新还坚持“下派一个人,带动一条线,走出一条路,发展好一方”的战略方针,有计划地选派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最艰苦和最需要的乡镇、村任职,积累基层经验,提高工作能力,努力提高年轻干部的领导组织能力和为民办事能力。2006年至2009年,共有42名后备干部被派到乡(镇)挂任职,592名年轻干部到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有力支持了基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三是抽派年轻干部到关键部门顶岗锻炼。为提高年轻干部综合协调能力,丰富工作经验,大新县还创新推行年轻干部顶岗锻炼制度。例如,2009年县委安排了3名通过公开选拔上来的副科级年轻干部到县信访办进行为期3个月的信访岗位锻炼,提高了他们处置矛盾纠纷的能力。
四是选派年轻干部到经济战场摔打锤炼。为了提高年轻干部经济管理能力,2006年以来,县委精心选派45名后备干部参与到重大项目一线实践锻炼,13名年轻干部到规模企业(包括非公企业)挂职,让这些年轻干部直接参与项目工作或企业管理,在县域经济建设主战场接受锻炼。一批年轻干部在经济一线摔打锻炼中茁壮成长,提高了驾驭经济的能力。
五是上派年轻干部到上级单位跟班训练。为提高年轻干部开拓创新能力,大新还采取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的方式,有计划地选派符合条件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自治区、崇左市跟班学习和培训。2006年以来,县委先后安排1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越南河内大学进修学习,21名年轻干部到市以上有关部门跟班学习,46名乡镇年轻干部到县直部门跟班学习,进一步丰富了年轻干部阅历和经验,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组织开展干部多岗锻炼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大新县积极推进年轻干部多岗锻炼,培育了一大批理事能手、断事干才、谋事智者、创业精英,但是由于制度、环境、管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全县在年轻干部多岗锻炼在组织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是服务引导上存在“两不管”现象。从实际工作情况看,个别派出单位与接收单位之间联系不够,日常管理松懈,使个别挂职干部处于无人管理的“真空”状态中;有时在落实挂职干部生活待遇时派出机关与接受单位形成了“两不管”现象,使得年轻干部的基本生活待遇得不到保障和落实;有的接收单位把挂职干部当作贵客一样看待,不敢严格要求,不敢严格管理,存在畏难情绪等等。这些问题虽属个别现象,但违背了干部挂职锻炼的初衷,影响了挂职干部的形象和工作成效。
二是个别干部存在“过客”思想。安排多岗锻炼的个别年轻干部中存在着“过客”思想,工作缺乏主动性,没有完全进入角色;有的存在“镀金”念头,把挂职锻炼当成自己提拔的台阶,工作不踏实,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组织纪律性较差,甚至把挂职看作是休息的机会;有的派出和接受单位把干部的挂职锻炼看成是要钱、要物的一种好机会,要求挂职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跑项目、跑资金上,对待挂职干部的实际锻炼不够重视,扭曲了选派年轻干部多岗锻炼的意义。
三是管理和组织考核制度有待完善。目前,组织年轻干部开展多岗培养还缺乏一套完整、科学、高效的管理和评价考核制度,造成制度管理一定程度的缺失。一些派员单位经常要求派出干部回原单位完成一些工作要务,或直接将单位业务工作压给他们去完成,造成个别挂职干部是两头工作一起干,增加了压力和负担。在组织开展评价上,一些干部一年中在不同的地方工作,因此在年度考核中往往安排在原单位考核,对其服务的对象(乡镇、村屯或企业)的联系考核往往被忽略。有时被服务对象为了不得罪派出单位,在挂职评价上往往只表成绩不列缺点,这不利于对挂职干部的客观评价。
拓宽年轻干部多岗锻炼的工作思路
实践出真知,锻炼长才干。干部挂职锻炼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项有效举措,对提高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使其尽快成长起来,有着重要意义。我认为,新形势下,应该坚持多渠道创新干部培养锻炼机制,使一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为推动大新县科学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一是抓好内部换岗,提升年轻干部素质。各部门各单位应该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本单位年轻干部开展内部交流,使年轻干部熟悉本单位更多的工作,成为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对在同一岗位上工作2年以上,且组织一时难以交流的年轻干部,建议在单位内部进行轮岗,根据其特长和爱好调换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使大多数年轻干部通过换岗锻炼提高抓工作落实的能力,提高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是抓好横向交流,增强年轻干部活力。要大胆突破城乡界限和条块界限,积极推动年轻干部横向交流。对长期在乡镇或机关工作的年轻干部要积极创造条件,把他们交流到机关或乡镇。尤其要十分注重在复杂条件下锻炼干部,继续选派年轻干部到信访部门、临时组建的中心工作责任单位任职,或派年轻干部挂职参与重点项目建设,或选派到企业参与服务管理,努力提高年轻干部的工作接触面,着力提高年轻干部解决群众矛盾的能力,把年轻干部培育成骨干和专才。
三是坚持纵向交流,丰富年轻干部经验。一方面,要继续通过选派后备干部到先进地挂职锻炼、组织干部到上级部门跟班学习等多种方式,让更多的年轻干部进一步丰富阅历和经验,增长才干,为其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围绕服务基层,通过年轻干部到基层乡镇任职、选派新农村指导员服务三农等多种渠道,安排更多的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到农村进行锤炼,让年轻干部基层第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增才干。
(作者系大新县委副书记、副县长)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大新县:搞好扶贫生态移民工作 加快边民脱贫致富步伐
长期以来,我县紧紧围绕“旅游业主导、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坚决贯彻落实区、市扶贫生态移民政策精神,把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作为边境群众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详细】
[大新县]千万元补助推进“双高”基地建设
近段时间以来,大新县审时度势,增加财政投入,强化服务蔗农,千方百计保住甘蔗种植面积。该县共落实财政资金1700万元用于购买补助蔗种和机耕补贴,有效提高了群众参与基地建设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 【详细】
[大新县]推进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
整齐划一的地块、新修的水泥路、硬化的沟渠、现代化的灌溉设施……走进大新县恩城乡岜隆屯凤凰岭,记者欣喜地看到,一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正在成形 【详细】
大新县雷平镇:落实2万亩甘蔗“双高”地块
“去年冲六屯甘蔗‘双高’示范基地的开行是1.2米,收甘蔗的时候我亲自过秤,亩产达到7.5吨,所以大家要相信科学。”4月7日,在大新县雷平镇举办的甘蔗“双高”工作现场会上,左安村村委主任陈威通向前来参观学习的各村支书作经验介绍。 【详细】
[大新县]打好“四大会战”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连日来,在大新县广袤的田野里,一台台机耕机在一片片的甘蔗地上来回穿梭,在“双高”甘蔗基地里,随处可以看到该县党员干部与农村群众一起测量、划线的忙碌身影…… 【详细】